亦稱“龍圓”。清末民初中國各省自鑄背面主題花紋爲龍圖的銀幣。俗謂外國銀圓爲“洋”,故名。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廣東造幣廠最早以機器鑄造。大小輕重倣“鷹洋”,正面中間漢文與滿文作“光緒元寳”,四周環以“廣東省造”、“庫平七錢二分”字樣;錢背環以英文省名、重量,中央爲蟠龍紋。其後北洋、江南、湖北、安徽、吉林等造幣局紛紛倣造,成色、重量、形制略有參差,流通範圍亦有地域局限。宣統年間所鑄“龍洋”的正面改爲“宣統元寳”或“大清銀幣”字樣。《清續文獻通考·錢幣考》:“朝廷鑄龍圓,以濟民用,法良意美。”參見本類“銀圓”、“廣東光緒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