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齐白石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 齐白石1864—1957齐白石 现代著名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人吟馆主者、寄萍老人、木人等。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 自幼喜爱绘画。十三岁跟叔父学木工,次年跟村里一个木匠学雕花木作。并从师读书、学画。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得到塾师胡沁园和陈少蕃的赏识,教他读书、学画,使他的文化艺术水平有所提高。1890年与师友组织龙山诗社和罗山诗社。1902年至1909年曾“五出五归”,游历祖国南北,饱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结识了许多文人画家,鉴赏了大量名画、秘籍、书法、碑拓,开阔了眼界。1909年后,在故乡“寄萍堂”潜心作画。1919年到北京定居,以篆刻和作画为生。到抗日战争前的十多年间,作画逾万幅,篆刻印章三千多方。1927年被聘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于非闇、王雪涛、李苦禅等,均是他的学生。抗日战争爆发,辞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职务,贴出告示,不见客,不赴宴,不照相,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的抗议。建国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并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画研究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院名誉院长。1953年九十寿辰时,曾获得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授予的“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荣誉奖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授予他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荣誉状。1954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他为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的获得者。1957年9月16日在北京病逝。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笔法雄健,造形简朴,色彩明快。擅长于画花鸟虫鱼,也画山水、人物。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也长于篆刻。有《齐白石作品集》。 齐白石
齐白石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星塘老屋后人、木居士等。湖南湘潭人。出身贫苦,早年学木工,善雕花,后结交当地文人,刻苦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书法。三十七岁,拜湘潭学者王湘绮为师。四十岁后,出游祖国各地,作山水画稿甚多。六十岁定居北京,靠卖画、刻印为生。擅长花鸟、虫鱼、蔬果,亦工山水。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人,重视创新,晚年画风遽变,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技法,形成独特风貌。作画笔酣墨饱,力健有锋,粗细相间,常用大写意手法画花卉,再配以勾勒工细的虫草。题画诗句饶有风趣,寓意深刻,如《不倒翁图》: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借以讽刺旧官吏。论画亦精到,警句叠出。书法刚劲沉着,篆刻朴茂有力。建国后,曾创作巨幅《百花与鸽子》以歌颂和平,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1955年度和平奖金。民主德国授以德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曾任中国美术冢协会主席。 ☚ 沈曾植 黄宾虹 ☛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 ,我国现代书画家、篆刻家。早年为木工,后学书画、篆刻、诗文和书法; 中年多次出游南北,五十七岁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 六十岁后,画风遽变,重视创造,融合了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独特的风格。他擅作花鸟虫鱼,亦画山水、人物。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齐白石1863—1957现代书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早年曾为木工,后学书画篆刻,能诗文,57岁后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并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一生勤劳创作,同情人民疾苦,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作品有《螃蟹》、《不倒翁》等。其艺术伦理思想主要有: (一)明确提出“为人民”、“学工农”,并通过艺术曲折隐晦地表现对反动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如他在《无叶松》这幅画上题诗道:“松针已尽虫犹瘦,松子余年绿似苔,安得老天怜此树,雨风雷电一齐来。”诗画结合,富有人民性。(二)提出刻苦钻研艺术,“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掷,功夫深浅心自明”,尚存就得读书。(三)认为“世誉不足慕”,“人欲誉之,余勿喜也”(以上引文均见《艺术家与德育》第80—81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他以艺术作为武器抨击黑暗势力,歌颂人民而终其一生。 齐白石现代画家。1864年1月1日生,1957年9月16日去世。湖南省湘潭人。擅长花鸟虫鱼。能诗文。1877年学木工。1884年因画神仙圣佛已画名满乡。1889年拜师学书画。1896年开始学习篆刻。1899年第1次赴北京。1917年第2次赴北京。1919年第3次赴北京,并定居。1902~1909年5次游历大半个中国。1910年编成《借山图卷》52幅。1920年变画法,经10年大成,称“衰年变法”。1923~1938年作日记,名为《三百石印斋记事》。1925年梅兰芳拜其为师学画。1927年北平艺专授课。1929年聘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1937年自加两岁。1953年获文化部授予“人民杰出艺术家”称号,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2年为亚洲和平大会作《百花与和平鸽》。1955年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授予德国艺术科学院通信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任中国画院名誉院长。1963年被选为世界10大文化名人。1925年作《不倒翁》。1934年作《蟹》(66.7cm×32cm)。1947年作《虾》(95.2cm×35.7cm)、作《铁拐李》轴(101.6cm×33.5cm)。1949年作《富贵有期》轴(103.4cm×33.8cm)。1957年作《牡丹图》轴(82.2cm×33.2cm)。1951年作《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 474 齐白石1863—1957初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以号行,又号阿芝,借山吟馆主者、杏子老民、寄萍堂老人、齐大、三百石印富翁等。现代书画家、篆刻家。湖南湘潭人。出生农家,幼读私塾、喜画。早年曾为雕花木工,后从民间画家及当地文人学画及诗文、书法、篆刻。中年多次出游南北,眼界大开。57岁定居北京,以鬻画、刻印为业。抗日战争期间,有日伪官吏慕名求画者,皆拒之门外,并张贴告白于门。常与陈衡恪切磋技艺,60岁后画风遽变。主张“先阅古人真迹,然后脱尽前人习气,别创画格,为前人所不为者”。平生推崇徐渭、八大、石涛、吴俊卿等前辈诸大家,又不为诸家之法所囿。擅画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尤以画虾闻名天下。其书法刚劲沉着,篆刻朴茂有力。作画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善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精工草虫巧妙结合,创独特不群之风貌。重观察,主张形神兼备,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见解。对古人遗法,自云“摹而肖之而不套,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故能不断求变,暮年变法,再创新格。白石治学严谨、刻苦,曾云“采花蜂苦蜜方甜”,常于画幅钤“天无功”、“要知天道酬勤”印章,年逾90,仍作画不辍。故能熔诗书画印于一炉,雅俗兼备,文野并生。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优秀艺术家”称号,1955年受聘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1956年获世界和平奖金。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传世画迹甚多,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均藏有其作品。有《齐白石作品集》三册影印本,《齐白石山水画选》印本行世。 ☚ 吴昌硕 黄宾虹 ☛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画家、篆刻家。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曾作木工,兼事“描容”。27岁拜当地文人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习诗书画印。中年多次出游南北,57岁后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在艺术上常与陈衡恪(师曾)相切磋,推崇徐渭、朱耷、石涛等名家。60岁后“衰年变法”,重视创造,融合了传统的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擅作花鸟虫鱼,兼能人物、山水。论画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见解。篆刻初学浙派,后取法汉代凿印,刀法凝重,劲辣有力,能诗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荣获世界和平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 高𪨷 徐悲鸿 ☛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Qibaishi原名齐璜,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艺术家。湖南湘潭人,别号白石山人,故又称齐白石。他书法、绘画、篆刻及诗词皆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他的绘画、篆刻对我国当代绘画、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篆刻艺术被尊称为“齐派”。他影响最大的艺术成就当数中国画。他既很好地继承了我国古代优秀的中国画传统,又能结合时代自成一家。他的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绝,尤其是花鸟画通俗易懂,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他画虾更有特色。 ☚ 徐悲鸿 丰子恺 ☛ 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Qibaishi现代书画家、诗人、篆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号兰亭,后改名齐璜,字滨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幼年家贫,学习木工,雕花手艺出色。他刻苦练习绘画,注意吸收古人艺术的优点,追求形似,更重神似。中年时期曾五次游历南北各地,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鉴赏了许多秘籍、名画、书法、碑拓。1919年定居北京,以卖画和篆刻为业。60岁后,艺术造诣日趋成熟,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1927年被北平艺专和京华美专聘为教授。日寇占领北平后,他毅然辞去两所学校的聘请,放弃优厚薪俸待遇,在家闭门不出,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不为日伪效力。当有人动员他出任日伪京华美专校长时,他断然拒绝,门首高悬告示:“齐白石已于三日前死去矣!”1937年冬,他宁肯全家人挨冻,也不接受敌伪政权分给他几吨煤的贿赂与施舍,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他通过《螃蟹》这幅画的题跋“看你横行到几时”表达了对日寇及其走狗的切齿痛恨,深信侵略者的日子不会长久。在《不倒翁》这幅画上题诗:“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对那些卖国求荣的汉奸走狗予以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痛斥。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对书画、篆刻的创作更加精益求精。1952年他创作的《百花与和平鸽》赢得了国际和平战士的声誉,1956年又荣获国际和平奖金。在90寿辰时,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57年9月16日在北京病逝。著有《齐白石作品集》。 ☚ 詹天佑 孙中山 ☛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Qibaishi现代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星斗塘的一个贫若农民家庭。八岁时读过一年私塾,因家贫辍学。12岁作木工,27岁始学书画,习诗文、刻印章。在乡间作过画肖像的民间画师。中年以后遍大江南北,57岁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在艺术上,他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有创新精神的大画家,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60岁以后,画风大变,创造了融民间艺术于传统的新画格。最擅长画花、鸟、鱼、虫。造型简练质朴,笔墨纵横雄健,色彩鲜明强烈。经常将阔笔花卉与细笔草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他笔下的昆虫、草木都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亲切宜人的生活气息。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也刚劲沉着、雄浑有力,独具一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白石老人已90多岁,仍执笔不辍。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蛙声十里出山泉 荷 齐白石 ☚ 吴昌硕 黄宾虹 ☛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画家、篆刻家。名璜,字濒生,号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曾作木工,兼事“描容”。27岁拜当地文人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习诗书画印。中年多次出游南北,57岁后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在艺术上常与陈衡恪(师曾)相切磋,推崇徐渭、朱耷、石涛等名家。60岁后 “衰年变法”,重视创造,融合了传统的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擅长作花鸟虫鱼,兼能人物、山水。论画有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斯世”的见解。篆刻初学浙派,后取法汉代凿印,刀法凝重,劲辣有力。能诗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荣获世界和平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 高崙 徐悲鸿 ☛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现代书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后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早年为木工,后结交乡里文人,学习绘画、诗文、书法、篆刻。出游大江南北,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篆刻初学浙派,后转学赵之谦,取法秦权量铭文及汉凿印,章法奇异朴茂。以单刀直入刻印,挥刀直冲,气势强健,奏刀简洁,不加修饰,所刻线条 一侧形成齿状残破,刚劲浑朴,逸趣天成,自成一格。 中国长沙湘潭人也(现代·齐白石) ☚ 吴昌硕 建筑艺术 ☛ 齐白石现代画家、篆刻家。篆刻初师浙派,后取法汉代凿印,多单刀治印,朴茂劲辣,雄厚自然,独具面貌。为现代篆刻家推崇。参见“绘画·雕塑”中的“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现代书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等。湖南湘潭人。生平推崇一些名家,重视创新,融合传统写意花卉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了独特不群的艺术风格。擅作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色彩鲜明热烈,并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和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地结合起来。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论画有独创之处。新中国成立后,获得国内外多种荣誉称号。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我国著名国画家。原名齐纯芝,号渭清,后名齐璜,号濒生,别号白石。1863年11月22日出生于湖南湘潭。自幼学习木工,精于雕花手艺,自学诗书画印,得到当地文人、画师的指教,27岁后兼作画工,擅绘衣冠像(描容)和花草鸟虫。40岁以后,曾5次离乡到西安、南昌、桂林、广州等地任家庭画师,饱览各地名山大川,眼界开阔,而以大自然为师。1917年迁居北京,以治印卖画为生。经友陈师曾的帮助,实现“衰年变法”,学习吸收了很多名家的长处,而别树一帜。不论是花草鸟虫,还是人物山水,无所不精,并且还将菜蔬、虾蟹入画,疏淡浓艳,随意点染,形神气息,均得其宜。主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荣誉奖状,并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7年9月16日因病逝世,终年94岁。 ☚ 苏局仙 冰心 ☛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现代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又名璜,字渭清、萍生,号白石、白石翁,又号寄萍、借山翁、木居士、三百印章富翁。湖南湘潭人。幼家贫,少年学做雕花木工,后学习诗、书、画、印,闻名乡里。40岁以后多次出游南北,57岁(1920)定居北京,以金石书画为业,由工笔、小写意转为大写意,独创红花墨叶一派。60岁后重视创造,融合中国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尤善花鸟虫鱼,“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所绘虾、蟹、鱼、鸟、蝉、虫,水墨淋漓,生机勃勃。提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论点。其绘画作品构思造型新颖简练,走笔用色雄健热烈。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治印初学浙派,善用直刀,挺劲奇肆,独成一家。能诗文,诗质朴清新,感情真挚,常以诗画抒怀,爱憎鲜明。一生简朴,不忘农村生活。他的画,把纯真质朴的农民感情和文人画的形式融合在一起,热烈、诙谐、有趣,雅俗共赏。晚年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5年获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荣誉奖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年逾九十,尚作画不辍,成为世界近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1957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1957年最后一张遗作《牡丹》自署97岁),为画家中的寿星。逝世后,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1963年,在北京举办“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展览会”。其遗作展览,印本极多,流传国内外。1980年,北京发行《齐白石作品选》邮票一套,编号T44,共16枚。 ☚ 现代国画家 黄宾虹 ☛ 齐白石 齐白石齐白石 (1864—1957),现代杰出的中国绘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原名绝芝,字谓青,后改名璜,字濒生,以号行,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早年曾作木工,从外祖父周雨若读《千家诗》,27岁学书画,习诗人,刻印章,曾从民间画家萧芗陔、文少可学 “传神”,做过肖像画工。中年多次出游南北,57岁后定居北京。常与陈衡恪切磋画艺。推崇徐渭、 朱耷、 原济、 李及吴昌硕诸家。60岁后,画风遽变,重视创造,主张 “画家先阅古人真迹,然后脱尽前人习气,别创画格,为前人所为者”。对古人遗产所抱态度是: “摹而肖之而不套,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 经常否定已得成就,不断求变,“衰年变法”,又创新格。论画谓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擅画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形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 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相结合。亦画山水、人物,创作取材范围相当广泛,题材充溢着浓烈的民间风味,举凡农具及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物象,皆能摄入笔端,运于腕底,化而为不朽的艺术形象。篆刻初学浙派,后多取法汉代凿印,认为 “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惟秦汉人”。所作布局奇肆朴茂,单刀直入,劲辣有力,蔚然成家。刻有 “木人”、“星塘白屋不出公卿”、“独耻事干渴” 等印寄意。书法刚劲沉着,亦具一格。抗日战争时期,在北京居尾门上贴 “画不卖给官家” 的字条。建国后,对书画、篆刻活动益见用工、年逾九十,作画不辍。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 “人民艺术家” 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授予德国艺术科学院通信院士荣誉奖; 1956年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传世画迹甚多,国内外各大博物馆都藏有其画作。195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齐白石作品集》 影印本三册; 198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齐白石山水画选》,系重庆博物馆藏品,出版有多种书法篆刻集等。 ☚ 黄宾虹 勋伯格 ☛ 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清、浜生,号兰亭,晚号白石老人。后改名璜。湘潭人。青少年时做过11年雕花木匠。1889年后,塾师陈少藩、胡沁园教其读书学画。他善于向前辈学习。1902年后七、八年间,遍游全国名都大邑,鉴赏许多秘籍、名画、碑拓,然后回家乡习画。工于花鸟虫鱼。1919年定居北京,以篆刻和作画为生。1927年,任国立北平艺专和京华美专学校教授。北平沦陷期间,闭门谢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院名誉教授、中国画研究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1953年获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荣誉奖状,1955年获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9月逝世。著有《齐白石作品集》。 ☚ 刘善福 许之桢 ☛ 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杰出画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滨生,一字寄园,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八砚楼老人、星塘老民、三百石印斋等字号数十个。湖南湘潭人。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手工,业余练习绘画。27岁时,拜肖芗陔、文少可为师,后又师从王湘绮学习诗文画论,开始写诗、刻图章,兼作画工。40岁后,先后五次游览全国各地,并将画稿汇集为《借山图卷》。50岁时,因战难避难到北京,以篆刻、卖画为生。57岁时,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画艺日趋成熟。1952年曾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创作巨幅《百花与和平鸽》。1953年文化部授予 “人民杰出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他的创作继承我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吸收民间绘画艺术之营养,深入观察生活,融汇提炼,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作品数千件,为国内外众多人士所珍藏。在画论上,他提出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的主张,富有创见。精篆刻、工书法、善诗文,对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63年被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 萧俊贤 高希舜 ☛ 齐白石 齐白石齐白石(1864—1957),现代杰出的中国绘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原名绝芝,字谓青,后改名璜,字濒生,以号行,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早年曾作木工,从外祖父周雨若读《千家诗》,27岁学书画,习诗人,刻印章,曾从民间画家萧芗陔、文少可学“传神”,做过肖像画工。中年多次出游南北,57岁后定居北京。常与陈衡恪切磋画艺。推崇徐渭、朱耷、原济、李及吴昌硕诸家。60岁后,画风遽变,重视创造,主张“画家先阅古人真迹,然后脱尽前人习气,别创画格,为前人所为者”。对古人遗产所抱态度是: “摹而肖之而不套,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经常否定已得成就,不断求变,“衰年变法”,又创新格。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擅画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 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相结合。亦画山水、人物,创作取材范围相当广泛,题材充溢着浓烈的民间风味,举凡农具及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物象,皆能摄入笔端,运于腕底,化而为不朽的艺术形象。篆刻初学浙派,后多取法汉代凿印,认为“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惟秦汉人”。所作布局奇肆朴茂,单刀直入,劲辣有力,蔚然成家。刻有“木人”、“星塘白屋不出公卿”、“独耻事干渴”等印寄意。书法刚劲沉着,亦具一格。抗日战争时期,在北京居尾门上贴“画不卖给官家”的字条。建国后,对书画、篆刻活动益见用工,年逾九十,作画不辍。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授予德国艺术科学院通信院士荣誉奖; 1956年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传世画迹甚多,国内外各大博物馆都藏有其画作。195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齐白石作品集》影印本三册; 1980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齐白石山水画选》,系重庆博物馆藏品,出版有多种书法篆刻集等。 ☚ 黄宾虹 勋伯格 ☛ 齐白石1863—1957现代著名艺术家。原名纯芝,字渭清,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木人等。湖南湘潭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十三岁跟叔父学木工,次年跟村里一个木匠学雕花木作, 并学习绘画。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得到塾师胡沁园和陈少蕃的赏识,教他读书作画,使他文化、艺术能力有所发展。1890年与师友组织龙山诗社和罗山诗社。1902年到1909年,曾“五出五归”,游历南北各地,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结识了许多文人、画家,鉴赏了大量秘籍、名画、法书、碑拓,开阔了眼界。1919年定居北京,以篆刻、作画为生。到抗日战争前的十多年间,他作画一万幅以上,刻印三千方以上。1927年被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聘为教授,于非闇、王雪涛、李苦禅等,均是他的学生。抗日战争爆发,辞却北京艺术学校教授职务,贴出告示,不见客,不赴宴,不照相,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特务的抗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画研究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画院名誉院长。1953年九十寿辰(虚岁)时,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荣誊奖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授予他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的荣誉状。1954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他为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的获得者。1957年9月16日在北京病逝。有《齐白石作品集》 。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谓清,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滨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湖南湘潭人。早年做雕花木匠。1890—1901年一面读书学画, 一面卖画养家。1902—1909年先后五次游历祖国南北各地,作山水画稿甚多,后汇成《借山图卷》。1919年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和篆刻为生。到抗日战争前, 已创作画万余幅,篆刻印章三千余方,成为很有名气的画家。1929年被聘为国立北平艺学院和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北平,闭门在家,借画抒发苦闷与义愤。新中国建立后,先后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画院名誉院长,被选为中国画研究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九十(虚岁)生日时,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1955年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9月在北京逝世。一生留有许多不朽的著名的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人民美术出版社整理了他的诗词、篆刻、书法和绘画,出版了《齐白石作品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