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及鼻窦炎并发症
由于鼻及鼻窦的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邻近及远隔组织或器官的并发症,统称为“鼻源性并发症”。其严重者多数继发于鼻窦炎。自抗生素应用以来,此种鼻源性并发症已大为减少,预后亦已改观。但抗生素可掩盖症状,致延误诊治,不可不慎。
眼部并发症 眶壁2/3为鼻窦骨壁构成,骨壁菲薄;眼眶与鼻部亦有丰富的血管及淋巴互相联系,故鼻部炎症易于侵入眶内引起并发症。据统计有60~80%的眶内并发症继发于鼻窦炎。其中继发于额窦及筛窦者最多,上颌窦次之,蝶窦最少。儿童发病率较高。
(1) 泪器感染: 鼻部炎症可引起泪囊炎、结膜炎、睑缘炎及角膜炎等。早期保守治疗常可奏效。
(2) 眼睑及眼眶组织炎性浮肿:属炎性反应性水肿,炎症局限于鼻窦。鼻窦炎经治愈,浮肿即可消退。
(3) 眼眶骨膜下脓肿: 鼻窦炎症可沿骨壁或破坏骨壁扩散,在眶骨膜与骨壁间形成脓肿。出现眼球移位突出,眼运动受限制,复视,脓肿部位越深,越易发生视觉障碍和眶上裂综合征(见“眶尖综合征”)。脓肿可由眼睑处穿破,形成瘘管,应及早由内眦部切开引流,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再行病窦根治术。
(4) 眼眶蜂窝组织炎:为眼眶内软组织弥漫性感染,是眶内并发症中最严重者。传染途径多为眼眶骨膜下脓肿侵入眶内; 通过血栓性静脉炎亦可引起本病。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主要症状为眼球高度突出,眼球固定,视力减退,眼睑结膜水肿。全身症状严重。治疗除足量抗生素外,广泛切开眶筋膜,同期或二期行病窦根治术,以保证充分引流。
(5) 球后视神经炎: 国内报道鼻窦炎引起本病的发病率较国外为高。症状特点为视力明显减退,但眼底正常或变化不明显,并出现中心盲点。对病窦开放或根治,常可使症状改善或消失。甚至鼻窦正常者,施行手术后亦常可获得改善。
颅骨骨髓炎 鼻部感染引起的颅骨骨髓炎在临床上有如下数种。
(1) 额骨骨髓炎: 为颅骨骨髓炎中最多见者,青年人发病率较高。额窦粘膜静脉与额骨板障静脉相通,青年人上述静脉均较粗大,额骨板障亦较大,故额窦炎极易通过血栓性静脉炎引起额骨骨髓炎。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临床表现为额部软组织肿胀,皮肤瘘管及死骨形成。亚急性及慢性者全身症状多不明显。X线检查对早期诊断有帮助。病变向后扩散,则易引起颅内并发症,向下发展,可发生眶内并发症。如病变局限,无上述并发症发生,可于死骨形成后取出死骨。凡出现此并发症者,应及早行额窦病灶广泛切除,并处理并发症。
(2) 上颌骨骨髓炎: 较为少见,多发生于婴幼儿 (见“婴幼儿上颌骨骨髓炎”)。上颌窦炎及口腔牙囊感染为常见病因。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期可引起败血症,慢性期上颌骨周围软组织可形成反复性脓肿及瘘管,并有死骨形成。治疗须用抗生素,并作脓肿引流。死骨取出术应从口腔或上颌窦内进行。
(3) 筛骨骨髓炎及蝶骨骨髓炎: 均很少见,症状与筛窦炎及蝶窦炎极为相似,但极易发生眶内及颅内并发症。宜由鼻外途径清除筛窦及蝶窦病变。
颅内并发症 鼻源性颅内并发症远较耳源性者少见。以额窦炎最多,上颌窦炎最少。鼻窦炎通过直接破坏窦壁、血栓性静脉炎、神经鞘膜或淋巴管而扩展至颅内,引起各种颅内并发症。通过视神经周围淋巴鞘感染亦可进入颅内。
(1) 硬脑膜外脓肿: 常继发于急性额窦炎。早期症状常被急性额窦炎症状所掩盖而被忽略。急性额窦炎得到有效控制和充分引流后,而头痛、发热不退或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者,应考虑本病。施行额窦根治术时,充分凿除后壁,保证充分引流。
(2)硬脑膜下脓肿: 额窦炎进一步深入发展,可直接经过额窦后骨壁或间接通过血管等途径,在额叶前硬脑膜内侧面形成包裹性脓肿,但蛛网膜尚无感染。有脉搏快速、头痛等症状,应与脑脓肿、脑膜炎鉴别。进行根治性额窦手术探查明确诊断后,充分凿开后壁及切开硬脑膜,以利脓肿引流,如有肉芽一并去除。
(3) 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和治疗与其他原因引起者相同,但必须根治原发病窦。
(4) 脑脓肿: 多位于同侧额叶前段,具有脑脓肿的一般临床特点,但定位症状常不明显。性格改变和一侧嗅觉消失为其早见症状。治疗以穿刺引流或开颅切除脓肿为主。
(5) 海绵窦炎: 鼻窦炎并发本病主要通过静脉途径。一侧海绵窦栓塞后,常很快经环窦侵及对侧。除败血症和一般颅内感染症状外,出现典型的眼部静脉回流障碍症状,即眶内容水肿,球结膜水肿显著,眼球突出固定,视乳头水肿及静脉扩张等。应及早给予有效的全身抗感染治疗,同时根治病窦。必要时亦可行经眼眶的眶尖引流术。
下行感染 鼻部下行感染可并发咽部淋巴组织增生、咽炎、喉炎、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等症。在幼儿还可并发咽后壁脓肿。鼻窦脓液亦可成为引起支气管哮喘的抗原性物质。鼻部分泌物下咽,可引起胃肠功能障碍的一些症状。
耳部感染 鼻部炎症可累及咽鼓管及中耳,并发非化脓性中耳炎或化脓性中耳炎。
病灶感染 鼻窦炎的病灶作用,过去常被忽略。鼻窦病灶可引起关节、肌肉、心脏、神经和泌尿系等继发性疾患。此外,眼色素膜炎、慢性单纯性青光眼、视网膜炎及视网膜剥离亦可能与鼻窦病灶有关。因此,治疗鼻窦炎对预防和治疗病灶所致的继发性疾患是必要的(见“耳鼻咽喉病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