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鼬Yòu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山海经·大荒南经》曰: “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有鼬姓之国。” 鼬读音·iu(ˋ),为iu韵目,属ou—iu韵部。余救切,去,宥韵。 上一条: 釉 下一条: 褏 鼬yòu哺乳动物,体小而长,尾较粗,肛腺通常很发达,有黄鼬(俗称黄鼠狼)、白鼬、香鼬、臭鼬等不同种类。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鼬科 > 鼬 鼬 yòu 亦稱“狌”、“鼪”、“鼪鼠”、“鼪鼬”、“鼬鼠”,俗稱“黄鼬”。鼬科。其稱始見于先秦典籍。體長、肢短、尾粗大。背毛黄褐,頭腹則淡。喜獨棲山野廢舍,晝伏夜出。以鼠,蛇、蟲、鳥爲食;偶亦捕食禽畜。其肛門旁有臭腺一對,遇敵時則釋放異氣,借以逃遁。皮可製裘,尾可製筆,均上乘。廣佈全國各地。亦作爲白鼬(即“掃雪”)、雪鼬(即“伶鼬”、“銀鼠”)、艾鼬(即“艾虎”)、香鼠、青鼬等鼬科動物之通稱。《莊子·秋水》:“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又《徐無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爾雅·釋獸》:“鼬鼠。”郭璞注:“今鼬似鼦,赤黄色,大尾,啖鼠。江東呼爲鼪。”《廣雅·釋獸》:“鼠狼,鼬。”《說文·鼠部》:“鼬,如鼠,赤黄而大,食鼠者。从鼠,由聲。”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語資》:“狐性多疑,鼬性多豫。”唐·韓愈《南山》詩:“峥嶸躋冢頂,倏閃雜鼯鼬。”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三·鼬鼠》:“[集解]時珍曰,鼬,處處有之。狀似鼠而身長尾大,黄色带赤,其氣極臊臭。許慎所謂似鼦而大,色黄而赤者是也。其毫與尾可作筆,嚴冬用之不折。世所謂鼠鬚、栗尾者,是也。”清·王士禎《淮安新城有感》詩:“荒徑人稀鼪鼬嘯,野塘風急荻蘆秋。” 鼬*youF7F8 常见兽 常见兽大象:象(赤~;巨~;印度~;非洲~)豫 大客 牙兽 封兽 江猨 伽那 钝公子 ☚ 猛兽 其他兽 ☛ 鼬stoats,weasel哺乳纲,食肉目,鼬科部分种类的通称。多数形小,体细长。四肢较短,尾短于体长的一半。耳小而圆。裂齿多锐利。通常肛门腺甚发达,肉食性。善于在洞穴、裂缝或稠密的覆盖物下搜索食物,为重要的鼠类天敌。不少种类的毛皮是贵重的制裘原料。广布于美洲、非洲及欧亚各地。中国有白鼬、伶鼬、黄鼬、香鼬、黄腹鼬、艾鼬、青鼬等。 鼬yòu ❶ {动} (哺乳动物的一科) weasel: 白 ~ stoat; 黄 ~ yellow weasel 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