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册
明代赋役制度用以编定赋役名籍,丁粮大户在前,小户在后的名册称鼠尾册。《明史·食货志二》:“役以应差,里甲除当复者,论丁粮多少编次先后,曰鼠尾册,按而征之。”李洵注: “鼠尾册,又名 ‘虎头鼠尾册’或 ‘龙头蛇尾册’。编制此册在于减轻小户负担,达到均役的目的。其法,把银差、力差中丁粮之数,区别难易轻重为等次; 再除去免役人口,根据丁粮多少,把大户、殷实户编在前以当难重之役; 把小户、贫户编在后以当轻役。前为大户如虎头,后为小户,有如鼠尾。”
元代赋役册籍。元世祖时,曾按民户贫富划分为上、中、下三等户,每等再分三级,为三等九级。登记户等的簿籍叫“鼠尾文簿”。“至于分其等第,以备科差,则又有所谓鼠尾册焉。”(《说学·稿钞本》)。“其征之所会,曰鼠尾册,以治役。”(《青阳山房集》卷4,《宪使董公均役记》)。为便于对户口的控制和赋役的征收,元代建立了一套赋役册籍,鼠尾册即为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