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黜奢崇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崇尚 崇尚长 重 祖 矜 高上 趋向 敦崇 习尚 钦尚 敬尚 嘉尚 敦尚 贵尚 崇习 另见:尊重 推崇 尊崇 提倡 ☚ 尊崇 器重 ☛ 黜奢崇俭中国古代反对奢侈、提倡节俭的消费伦理思想。儒家主张不同等级的人应有不同的消费标准;超越了标准即为“奢”,也是不道德的。但是由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不同,其要求也不同,所以区分奢俭的实际标准也不同。孔子以是否符合西周时期“礼”的等级规定为奢或俭的标准,并认为就一般的礼仪要求来讲,“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墨家则反对以“礼”的等级规定为评价奢俭的标准,指责当时王公贵族按“礼”的要求进行生活消费为奢侈浪费,强调“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道家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第46章),主张“见素抱朴”、 “绝圣弃智” (《老子》第19章),要“去奢,去泰”(《老子》第29章),使人过那种“复结绳而用之”的原始生活。黜奢崇俭的思想对抑制统治阶级中一些人挥霍浪费的行为有积极作用,但它同时劝慰社会下层贫民安贫节俭,甘愿忍受封建剥削和奴役,并企图通过限制消费来束缚工商业的发展,以维护封建的自然经济和政治统治。 黜奢崇俭中国古代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的经济思想。在消费问题上,先秦思想家大多主张黜奢从俭。儒家孔子曾说: “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道家老子亦说:“大道甚夷,民甚好嶰。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资财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帛书老子》第五十二章)墨家墨子强调“去其无用之费”(《墨子·节用上》)。“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 《墨子·辞过》)。与此相联系,他们反对统治者厚赋敛,以满足自身贪欲,主张薄赋敛,藏富于民。孔子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左传》哀公十一年)老子说:“人之饥也,以其上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 (第七十五章)墨子说:“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节用上》)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黜奢崇俭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与此相反,《管子·侈靡》曾提倡“莫善于侈靡”的观点,但影响不大。近代思想家魏源曾对传统的“黜奢崇俭”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它“可以励上,不可以律下;可以训贫,不可以规富”(《古微堂内集·治篇十四》)主张统治者与穷人应该节俭,而富人不在此列。 黜奢崇俭 黜奢崇俭战国以后封建正统思想家对待社会消费水平的基本思想和主张。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消费观念。其主要内容是认为处在封建社会不同等级的人应有不同的消费标准,超越标准的即为之“奢”;下层贫民应安贫节俭,甘愿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剥削和奴役; 并企图通过限制消费来束缚工商业的发展,达到维护封建自然经济的目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黜奢崇俭论的经济根源。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一家一户既是生产单位,同时也是消费单位。与此相适应的是狭隘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黜奢崇俭论是这种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意识体现。黜奢崇俭论的形成也有其政治原因: 广大下层贫民连最低的生活资料也常难满足,无所谓奢,但在他们中间倡导节俭,却可抑制他们的消费,防止其作乱; 地主阶级为要保持经济、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就不得把剥削来的财富过多地用于挥霍奢侈; 从最高统治者来说,在地主阶级各阶层中提倡黜奢崇俭,不仅可以防止僭越犯上, 也可借以标榜其廉政美德, 对于搞好财政及调和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和上升时期,黜奢崇俭论有其一定的进步作用。但这一观念具有割裂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抑制消费和维护封建等级的特征,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腐朽,必然日益反动。近代为腐朽的封建制度辩护的顽固保守分子重弹黜奢崇俭的老调,其着重点已不在消费方面而在生产方面,他们斥新式工业技术和工业产品一概为“奇技淫巧”,认为其奢靡无用,根本目的是借黜奢崇俭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反对发展新式工商业。近代关于奢俭的争论,成为反对或赞成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问题争论的一部分。 ☚ 奢俭 侈靡论 ☛ 黜奢崇俭chù shē chónɡ jiǎn革除奢侈之风,崇尚节俭。 黜奢崇俭chùshē-chóngjiǎn〔并列〕 革除奢侈,崇尚俭朴。清·谭嗣同《仁学》20:“本无所谓奢俭,而妄生分别以为之名,又为之教曰~。” 黜奢崇俭;反朴还淳 黜奢崇俭;反朴还淳chù shē chóng jiǎn;fǎn pǔ huán chún【上】黜:废除,贬斥。崇:崇尚,推重。摒弃奢华作风,崇尚俭省理念。清·谭嗣同《仁学》二十:“本无所谓奢俭,而妄生分别以为之名,又为之教曰黜奢崇俭。” ☚ 惩忿窒欲;迁善塞违 厚德载福;美意延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