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黑龙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黑龙江

黑龙江

即褒水。汉江上游支流。源出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太白山,西南经留坝,会紫金虢川二河,南流至勉县为褒水。和玉带河汇合后称汉江。

☚ 景元   洮阳 ☛

黑龙江【同义】总目录


黑龙江混同

黑龙江

❶江名。在黑龙江省北边。其中段为中苏界河。上源有二:北源石勒喀河,发源于蒙古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发源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西坡。两源在漠河以西恩和哈达附近汇合后称黑龙江。流至同江附近汇合松花江,折向东北流至苏联哈巴罗夫斯克 (伯力)城下,汇合乌苏里江,然后注入鞑靼海峡。以石勒喀河为源全长4350公里,流域面积184.3万平方公里。江宽水深,水量丰富,自漠河以下可通小汽轮。冰期长达半年之久,可行雪撬和汽车。水产资源丰富,除鲤、鲫、鲢、鳜、白鱼等多种鱼类外,还产大马哈鱼、细鳞鱼等。
❷省名。在我国东北的北部。因境内东、北两面俱为黑龙江所环绕而得名。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苏联相望,南部与吉林省接壤,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面积46万余平方公里。古为肃慎地,公元前11世纪,肃慎向西周贡 “楛矢石砮”,以示臣服。汉为挹娄、夫余地。北魏为勿吉、室韦地。隋唐为室韦及黑水靺鞨地,唐于此设河北道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辽属东京、上京二道。金设上京道蒲与路、胡里改路、速频路、会宁府、肇州。元设辽阳行省开元路、水达达路。明设奴儿干都司,包括384个卫,24个所。清初属盛京昂邦章京,寻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 改设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二十二年(1683)始分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驻江东岸之黑龙江城 (即瑷珲城)。二十八年(1689)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丧失黑龙江上游之地于俄。翌年将军移驻墨尔根。三十八年(1699)又移驻齐齐哈尔。咸丰八年(1858)签订中俄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之地丧于俄。光绪三十三年(1907)裁将军,设黑龙江巡抚,改为行省。民国初,设巡按使及护军使。三年(1914)改护军使为督军、巡按使为省长。厥后曾改设黑河省、龙江省、北安省、滨江省、三江省、东安省、牡丹江省。1946年获得解放。新中国成立之初,设黑龙江省和松江省。1954年两省合并,称黑龙江省,省政府从齐齐哈尔移驻哈尔滨市。其版图形似展翅飞翔的天鹅。北部、东南部有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脉,西部为松嫩平原。东部黑龙江、松花江与乌苏里江合流处有三江平原。农作物有玉米、谷子、小麦、大豆、高粱、水稻、甜菜、亚麻、向日葵等。山区多森林,木材积蓄量丰富,盛产珍贵的毛皮及人参等药材。矿藏有煤、石油、金等。工业以机械、煤炭、石油、木材加工为主。大庆是新兴的石油工业基地。铁路有哈大、滨洲、滨绥、哈佳、牡佳、平齐等线。有金代前期都城上京会宁府遗址、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等古迹和镜泊湖、五大连池等名胜地。

黑龙江

流经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国、俄罗斯的亚洲大河。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北源为俄罗斯境内石勒喀河。南北两源在中国黑龙江省洛古河附近汇合后称黑龙江,于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注入鞑靼海峡。以额尔古纳河为源,全长4440 km,流域面积185.5万 km2,中国境内流域面积89.11万 km2。黑龙江每年7~9月多暴雨洪水,汛期长达6个月。乌苏里江汇合口以上年平均流量8600 m3/s。

黑龙江

052 黑龙江

世界大河之一,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北部,中段是中苏两国界河。有南北两源,北源石勒喀河,发源于蒙古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为额尔古纳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坡。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汇流后称黑龙江。蜿蜒东流,在苏联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流域面积184.3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的面积约占全流域的46%。径流丰富,乌苏里江河口处的干流年均径流总量2710亿立方米。冬季封冻约140—160天。流域分布于森林区,植被茂盛,水土流失轻,河水含沙量很小。干流通航可抵漠河。有鳇、鲑等名贵水产。

☚ 黄河   松花江 ☛
黑龙江

黑龙江Heilongjiang

亚洲大河之一。干流有南北二源:南源额尔古纳河出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的吉勒老奇山;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肯特山东麓。二源在黑龙江省的漠河镇西部恩和哈达汇合后始称黑龙江。黑龙江先向东南流,至萝北县附近折向东北,沿途接纳结雅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鞑靼海峡。从黑龙江南北源汇合点起,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点止,为中、俄界河。黑龙江总长4 485公里,其中经流中、俄边界的长度为2 965公里。流域面积184.3万平方公里,其中我国境内的流域面积为89万平方公里,仅次于长江、黄河占第三位。年径流总量达2 72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5倍,仅次于长江、珠江,也占全国第三位。黑龙江两岸植被覆盖茂密,河水含沙量少。由于黑色土壤中植物根茎等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溶解于水中,使江水显出黝黑的色泽,黑色的江水沿着弯曲的河床奔流,矫若游龙,故名黑龙江。其河道分上、中、下三段:从上源至爱辉附近的结雅河口为上游,长约900公里,其中漠河以上河段,因大兴安岭逼近江岸,两岸陡峻,河面狭窄,河流坡降较大,滩多流急;漠河至爱辉段,河水较深,河谷逐渐开阔,江面宽达200米以上,河道中有许多满布森林的河中岛,河水分汊现象增多。爱辉至乌苏里江口段为中游,长1 000公里,河道迅速展宽,在松花江入口附近,江面宽达1 500—2 000米左右。抚远以东江面宽4 000米。沿岸地势低平,河床坡度很小,水流逶迤曲折,江中洲滩甚多。乌苏里江口以下至河口段为下游,江面比中游更宽,宛若长形湖泊。黑龙江流域年均降水量约590毫米。由于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大部分地区仍属湿润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在北部地下又有永久冻结层,阻止了地下水下渗,致使地表径流量增大。据观测资料,上游洛古村处流量为840秒立方米,黑河处为2 900秒立方米,到与松花江汇合处的同江增加到6 000秒立方米,至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哈巴罗夫斯克则达8 600秒立方米。黑龙江以雨水补给为主、雪水补给为辅的河流,其中雨水补给占75—80%,融雪水补给占15—20%。地下水补给只占5—8%。所以黑龙江径流量多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如年际变化常出现连续的枯水年和连续的丰水年,且丰水年与枯水年的比数相差非常悬殊(平均1.5)。径流量的季节分配也很显著,夏季洪水剧烈,冬季水量很小。通常从四月份河水开始上涨,随着夏季降水增多,流量急剧加大,水量可超过全年流量的5—10倍。黑龙江泥沙含量很小,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只有200克,不及黄河输沙量的二十分之一。黑龙江有很长的结冰期,纬度越高,结冰期越长。黑河附近冰期可达半年以上。北部10月份开始结冰,南部11月份结冰,翌年4—5月开始解冻。结冰厚度南部在0.8米左右,北部可达2米。冰上可行驶汽车、雪橇等。4月化冰时常形成雄伟壮观的冰坝。1960年在800公里的江道上,曾形成14处、总长100公里的冰坝,持续时间约14天。黑龙江水力资源丰富,据测算,仅我国境内的水力蕴藏量就达1 394万千瓦。由于干流水量丰富,江宽水深,给航运带来了有利条件,汽船可直驶漠河镇,木船可通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鱼类有大马哈鱼(鲑鱼)、鳌花鱼及鲟、鳇、鲤、鲶等100多种。每逢夏秋之交,大马哈鱼群从海里沿江逆流而上,至黑龙江中游等地区排卵,从而形成繁忙的捕鱼汛期。

黑龙江和松花江在中国境内水系略图

☚ 漓江   松花江 ☛
  • 一、哈尔滨旅游区
  • 2. 呼兰县
  • 3. 阿城市
  • 4. 依兰县
  • 二、齐齐哈尔、大庆、绥化旅游区
  • 2. 泰来县
  • 3. 克东县
  • 5.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 6. 肇源县
  • 7. 肇东市
  • 三、牡丹江、鸡西旅游区
  • 2. 宁安市
  • 4. 海林市
  • 5. 密山市
  • 6. 虎林县
  • 四、佳木斯、双鸭山、伊春旅游区
  • 2. 同江市
  • 3. 抚远县
  • 4. 友谊县
  • 5. 伊春市
  • 6. 嘉荫县
☚ 黑龙江省   一、哈尔滨旅游区 ☛

黑龙江

世界大河之一。在中国东北北部。因富含腐殖质,水色发黑而得名。北源石勒喀河出蒙古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的海拉尔河出中国大兴安岭西坡。两源于漠河镇西部汇合后始称黑龙江,最后注入鄂霍次克海。中段是中苏界河。以南源计全长4370公里。流域面积184.3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

中、俄界河。有结雅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全长4350千米,流域面积184.3万平方千米。经俄罗斯联邦注入鄂霍次克海。中国东北边防要地。

黑龙江

黑龙江

得名于江水色黑,蜿蜒如游龙。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北源石勒喀河,起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起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坡。南北两源在黑龙江省漠河以西的恩和哈达附近汇合后称黑龙江。沿途接纳结雅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在苏联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自上源至爱辉县黑河镇段为上游,黑河镇至乌苏里江为中游,乌苏里江口以下至入海口为下游,全长4370公里,流域面积184.4万平方公里。以黑龙江两源汇合点起,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点止,为中苏界江。黑龙江江宽水深,干流自漠河以下可通轮船。流域内有丰富的森林及金、煤等矿藏,盛产鱼类,尤以大马哈鱼、鳇鱼和鲟鱼著名。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就在黑龙江流域的土地上居住和劳动。后来沙皇俄国胁迫腐败的清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侵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因而,黑龙江流域现在地跨中、苏、蒙三国。

☚ 黑海海峡   斐济 ☛
黑龙江

黑龙江

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部,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而得名。
黑龙江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肯特山东麓; 南源额尔古纳河,又分三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北两源在我国漠河西洛古河村汇流后称黑龙江,蜿蜒东流,最后在前苏联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从额尔古纳河上源的海拉尔河开始到河口全长4370公里。
黑龙江支流很多,共约两百条,其中较大的支流有松花江、乌苏里江、结雅河、布利亚河等,以松花江为最大。黑龙江流域面积总计184.3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境内的面积约占全流域的46%,遍布黑龙江和吉林两省。
黑龙江干流自洛古河村至黑河附近的结雅河河口为上游,长约900公里; 自结雅河河口至乌苏里江河口为中游,长约1000公里; 自乌苏里江河口以下至河口为下游。黑龙江上中游,具有山地和丘陵地河流特性,其上游河谷切割不深。自洛古河村至南岸支流额穆尔河河口段,大兴安岭山地逼临江岸,江面窄,两岸陡峻,水流湍急; 自额穆尔河河口以下,水流变深,河谷逐渐宽阔,有的地方出现小块滩地,有些河段还有分叉现象。
黑龙江中游河段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区段,自结雅河口至嘉荫附近,干流两边河岸逐渐降低,河道弯曲,多岛屿; 自嘉荫以下黑龙江进入小兴安岭峡谷山地,河谷缩狭至600—700米,无宽阔滩地和岛屿,水深流急: 出小兴安岭峡谷黑龙江干流基本上进入了平原地区,河谷向外伸展,水流平稳,在这一区段内黑龙江接纳了松花江,松花江汇入之后,河谷宽达10公里以上,两岸低平,河流多分叉、沙洲、岛屿。黑龙江下游全部位于前苏联境内。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也有南北两源,北源为嫩江,发源于黑龙江省的伊勒呼里山南麓,由北向南流; 南源称第二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由东南往西北流。两源于吉林省的大赉县和扶余县附近汇合,汇合后统称松花江。松花江由西南曲折向东北流去,于同江附近汇入黑龙江。自天池至河口全长1927公里,流域面积约55万余平方公里。松花江的主要支流有拉林河、呼兰河、蚂蚁河、牡丹江、汤旺河、倭肯河等。
黑龙江流域位于温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性质。冬季蒙古高压笼罩全流域,寒冷、干燥、少雪,河流结冰,在大兴安岭北部终年存在着岛状的永冻层; 夏季海洋风内侵,温暖、湿润,降水量丰沛。因此,黑龙江流域是以雨水补给为主和季节积雪融水补给为辅的河流。据估算,全部径流中雨水补给约占75—80%,融雪水补给约占15—20%,另外,地下水补给只占5—8%。但在流域北部地区,山地降雪增多,所以融雪水的补给比重增大。在洛古河村以上,雨水补给约占64%,融雪水补给约占19%,地下水补给约占17%。
黑龙江的较大支流分布相当均匀,其南北两源来水约275亿立方米,其中北源石勒喀河占54.2%; 南源额尔古纳河略少,占45.8%。在中游黑龙江首先接纳了结雅河 (约597亿立方米),以下依次接纳布利亚河 (约319亿立方米)、松花江 (约798.5亿立方米)、乌苏里江 (630亿立方米)。至此,黑龙江干流平均径流总量约2720亿立方米,占黑龙江全流域平均年径流总量3465亿立方米的78.6%。
黑龙江流域径流的年内变化受季风影响并决定于降水。在4—10月的暖季7个月中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90—93%,其中6—8月集中了60—70%,而且多暴雨。11—3月为冷季,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量的7—10%,并且以降雪的形式出现。每年4月冰雪开始融化,补给河流,河水上涨形成春汛,春汛最大流量达多年平均流量的3—5倍左右,由于融雪水量补给稳定,径流变化平缓,径流的变差系数小。5、6月雨季到来,径流增加较快,夏汛开始时,如果雨季来临早,春汛和夏汛之间就没有明显的低水段。夏汛期间黑龙江上游由暴雨引起的洪峰每年发生3、4次以上,中游及松花江干流较此还多。夏末秋初受暴雨或者长期霪雨影响往往形成汛期大洪峰流量,所以黑龙江和松花江干流的汛期最高峰经常出现在8、9月份。
自11月份开始河流进入封冻期,冬季少雪,地下水补给极少,所以黑龙江冬季径流很少,冬季枯水期的径流总量仅占全年总径流量的百分之几。黑龙江的洪水具有峰高和量大的特点,与我国北方河流的陡涨陡落的特征明显不同。
黑龙江流域不同于我国南方河流,它有近半年的封冻期,每年10月上旬黑龙江上游干流首先出现初冰,干流中游段则在10月下旬始见初冰。初冰出现之后,约有一个月封冻期。
黑龙江水利资源极为丰富,现已兴建了大量的水库、塘坝、堤防、抽水站和发电站等工程,在防洪、灌溉、发电、养鱼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仅黑龙江省修建大、中、小型水库工程近千座,塘坝3000多处,蓄水能力近40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300多万亩,目前黑龙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黑龙江航运比较便利,干流几乎可以全部通航。流域内多金、煤等矿藏; 盛产鱼类,以大马哈鱼、鳇鱼、鲟鱼最著名。

☚ 雅鲁藏布江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 ☛

黑龙江

水名。为亚洲大河之一。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即伯力)以上流段为中苏界河,古代全流程均为中国内河。以其全程或一段流程见于古籍的名称有弱水、浴水、黑水、完水、望(室)建河等名,清代满语曰“萨哈连乌拉”(“萨哈连”,“黑”之意;乌拉,“江”也),或简称龙江。今名始见于辽道宗大康三年(1077,一说始于金代)。沙俄入侵其地后,又据达斡尔语称阿穆尔河。辽金时黑龙江所指,与今不完全一致,指今第一松花江和黑龙江中、下游。今黑龙江有二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北源为石勒喀河,二源在黑龙江省漠河以西的恩和哈达附近合流后称黑龙江。黑龙江省黑河市以上流段为上游,自此而下至乌苏里江注入处为中游,此以下至入海口为下游。以北源计(包括石勒喀河之源鄂嫩河),全长4350公里。此江流域自古以来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大体以中游一段为分界线,以西为东胡族系各族活动地,蒙古族先人即在此处发展、壮大;以东为肃慎族系历代各族劳动、生息场所,孕育了入主中原的女真人和满族。今黑龙江流域居住有满、赫哲(那乃)、鄂温克(埃文基)、鄂伦春(鄂罗奇)、吉里亚克(尼夫赫)等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