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黑麦病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黑麦病害rye diseases已报道的黑麦病害共50多种,中国已报道10余种。 图 1 黑麦麦角病 1.病穗; 2.麦角上生出病菌的子座; 3.子座纵切面;4.子囊壳纵切面; 5.子囊及子囊孢子; 6.分生孢子 黑麦秆黑粉病 病菌主要在黑麦的基部发育,初期形成细长的纵条,而后彼此愈合,受病组织干枯、纵裂,散出黑色孢子粉,即冬孢子。受侵植株矮化,不能抽穗,或弯曲、扭转(图2)。病原菌物为黑麦条黑 粉 菌 〔Urocystisocculta (Wallr.) Ra-benh.〕,属担子菌,黑粉菌目。冬孢子粘附于种子表面或在土壤内越冬,孢子萌发后侵入幼芽。病菌具有高度专化性,不侵染禾本科的其它植物。 图2 黑麦秆黑粉病症状 黑麦叶锈病 黑麦重要病害之 一。病菌能侵害幼苗和成株,在叶片正反面形成许多细小、卵圆形、褐色夏孢子堆。露出大量夏孢子。植株成熟前在叶背表皮下产生黑色、细长的冬孢子堆。病原物为Puccinia rubigo-vera(DC.) Wint.f.sp.secalis (Eriks.) Carl.,属担子菌,锈菌目。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形状、大小与小麦叶锈菌相似。病菌以夏孢子和菌丝体在叶部越冬,春季先在叶片上产生夏孢子堆,散发出夏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在7~10天后产生新的夏孢子堆。当气候条件适宜于病菌生长时,则重复侵染造成流行。该菌与大多数禾谷类锈菌的冬孢子不同,多在小麦成熟期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牛舌草属(Anchusa)杂草,在叶片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再次侵染黑麦。在北美一些国家中对牛舌草属植株的侵染很少发生。该菌仅寄生在黑麦上,不侵染其它禾本科植物。牛舌草属和狼紫草属(Lycopsis)植物是它的转主寄主。该病潜育期平均8天,在不适宜的条件下则稍延长。 黑麦秆锈病 1982年在巴西南部种植的黑麦严重受害,造成绝收。在北欧也曾是严重的病害之 一,在澳大利亚近年来发生也较严重。本病症状和病害循环与小麦秆锈病相同。病原物为禾柄锈菌黑麦变种(Puccinia graminis var.secalis),属担子菌,锈菌目,与小麦秆锈菌(P. graminis var. tritici)相同,这两个变种具有许多相同的基因。黑麦秆锈菌的寄生范围较广,除黑麦外还能侵染大麦、冰草(Agropyron)、偃麦草 (Elytrigia)、雀 麦 属 (Bromus)、看麦 娘 属(Alopecurus)、黑麦草属(Lolium)和鸭茅草属(Dactylis)等禾本科植物。 黑麦的其它病害大都与发生在大、小麦上的相同。如叶斑病[Rhynchosporium secalis (Oud.) J.J.Davis]、斑点病 [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Helm inthosporium sativum Pam.,Kinget Bakke],还有一些与小麦病害相同,如叶斑病(Septoria secalis Prill. et Del.)、炭 疽 病[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Ces.) G.W.Wils.]、赤霉病[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DC.) Speer=Erysiphe gra-minis DC.]、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Sacc.) Arx et Oliver]、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Pers.) Rostr.]、腥黑穗病[Tilletia secalis (Cda.)Kuhn]、细菌性凋萎病.(Xanthomonas translucensDous.f.sp.secalis Hagb.)、土传病毒病和线虫病[Anguina tritici(Steinb.) Filip.]等。 病害控制 黑麦病害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和药剂防治为辅的措施。❶选用无病或不带菌的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 ❷选用抗病品种; ❸喷施粉锈宁或萎锈灵等杀菌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