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补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补服【同义】总目录


补服袍套

补服bǔfú

❶明清时装饰有补子的官服,其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朝视、谢恩、礼见、祭祀、迎銮、宴会均可着之,凡出师、告捷之典;下属谒见上司;每月初一、初十或逢五日;遇有月食,品官在院、部衙门或行宫的朝贺仪式文武品官一律穿补服。各品补子纹样,均有定制。明代规定:文官饰鸟,武官饰兽。明洪武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用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二品饰仙鹤、锦鸡;三品、四品饰孔雀、云雁;五品饰白鹇;六品、七品饰鹭鸶、鸂鶒;八品、九品饰黄鹂、鹌鹑、练雀;风宪官饰獬豸。武官一品、二品饰狮子;三品、四官饰虎、豹;五品饰熊;六品、七品饰彪;八品、九品饰犀牛、海马。清初沿明制,顺治九年对上述制度作了系统的改动,使之更完备、详尽。清代制度:文官一品,饰仙鹤;二品,饰锦鸡;三品,饰孔雀;四品,饰云雁;五品,饰白鹇;六品,饰鹭鸶;七品,饰鸂鶒;八品,饰鹌鹑;九品,饰练雀。武官一品,饰麒麟;二品,饰狮子;三品,饰豹;四品,饰虎;五品,饰熊;六品,饰彪;七品、八品饰犀牛;九品,饰海马。都察院、按察司官员,不论品级,俱饰獬豸。亲王至贝子为圆补,国公以下官员为方补。此外,命妇受封,也得同补服,其补饰各从其夫或子之品级。唯武官之母、妻用禽纹,意谓巾帼不必尚武。至乾隆朝定制无改。清昭梿《啸亭杂录·用傅文忠》:“故特命晚间独对,复赏给黄带、四团龙补服、宝石顶、双眼花翎以示尊宠。”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二二:“皇子、亲王、郡王、亲王世子,用四团龙补服,有赏四团正龙补服者,特恩也。贝勒补服,绣正蟒二团。贝子补服,绣行蟒二团。公则用绣蟒方补。”《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你做官到任,除了不打金凤冠与我戴,不做大红补服与我穿,我做太太的人,自己戴了一个纸凤冠,不怕人笑也罢了,你还叫我去掉了是怎的?”王先谦《东华录·康熙九年》:“乙酉议政王等议定服制,民公以下,有顶带官员以上,禁止穿五爪三爪蟒缎、满翠缎圆补服、黑狐皮、黄色、秋香色衣。”陆心源《补服考》:“补服,明制也。本朝因之,而微有更定……明制朝祭之服,参酌唐宋旧制;常服以绣补为别,则自太祖始也。但明人施之于袍,我朝用之于褂,为小异耳。”徐珂《清稗类钞·服饰》:“品官之补服,文武命妇受封者,亦得用之。各从其夫或子之品以分等级。惟武官之母妻,亦用鸟,意谓巾帼不必尚武也。补服惟亲王、郡王所用者为圆形,余皆方;光绪中叶,汉族命妇补服,皆改方为圆矣。”
❷明清时于品服之外,缀有随时依景而制的补子的衣服。因织绣有各种应景花纹,在形式上类似官吏补子,故名。所用纹样视节令而异,如正旦(元旦)用葫芦景;元宵用灯笼景;清明用秋千纹;端午用五毒艾虎;七夕用鹊桥、喜鹊;中秋用海棠、玉兔;重阳用菊花;冬至用童子骑绵羊等。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下:“明时重九或幸万岁山,或幸兔儿山清虚殿登高,宫眷内臣皆著重阳景菊花补服,吃迎霜兔菊花酒。”阿英《女儿节的故事》:“内廷宫嫔,旧例从初一起,就要衣鹊桥补服。”
❸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的官服。以云纹分等级。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品级补子,定于洪武,行于嘉靖,仍用至今……至李闯制补服,以云为品,一品一云,九品九云,伪相牛金星所定。”
❹补子的代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后头送出来的主人,却是穿的枣红宁绸箭衣,天青缎子外褂,褂上还缀着二品的锦鸡补服。”

补服

清代满、汉族官礼服。俗称“补褂”。为石青色对襟外褂,无领,平袖过肘,衣长过膝,袖与下摆略短于袍,胸背部各缀绣一块补子,上彩绣禽兽图案,以别爵秩,文官饰单只禽,武官饰单只兽,亲王至贝子为圆补,国公以下官员为方补。前补两片组成 (因补服为对襟),上端与胸前第二钮相齐,后补为整片,缀于后背。罩在朝袍或吉服袍外穿着,穿用场合较多,凡朝会、祭祀俱穿朝衣、补服。筵宴、迎銮及一应嘉礼俱穿蟒袍、补服。凡出师、告捷之典;下属谒见上司;每月初一、初十或逢五日;遇有月食,品官在院、部衙门或行宫的朝贺仪式文武品官一律穿补服,命妇各从其夫或子之品级,唯武官之母、妻用禽纹,意谓巾帼不必尚武。后金天命六年(1621)初定补服制度,顺治年间有改动,至乾隆朝定制无改。

补服

174 补服

亦称“背胸”、“补子”,明清的官服服饰,品级的标志,方形的丝织品,上面分别绣有走兽或飞禽的图案,以图案标志官职。清代武官的补子为走兽图案,文官为飞禽图案,而不同的官阶,图案亦各异。文官一品为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武官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狮,三品为豹,四品为虎,五品为熊,六品为彪,七品亦为彪,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 而都御史、按察使的补服均为獬豸。

☚ 裙   旗袍 ☛
补服

补服

明清官服。所谓“补服”,是指一种在前胸和后背都缀有“补子”的衣服 “补子”,也称“背胸”,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其上绣或织有鸟或兽的纹样,作为官员的品级和文武职别的徽识。这种制度始于明代。明代规定:在补子上文官饰鸟,武官饰兽。文官一品、二品饰仙鹤、锦鸡;三品、四品饰孔雀、云雁;五品饰白鹇;六品、七品饰鹭鸶、鶒; 八品、 九品饰黄鹂、鹌鹑、练雀; 风宪官饰獬豸。武官一品、二品饰狮子; 三品、四官饰虎、豹;五品饰熊;六品、七品饰彪;八品、九品饰犀牛、海马。清沿明制,但于顺治九年 (1652年)对上述制度作了系统的改动,使之更完备、详尽。清代制度: 文官一品,饰仙鹤; 二品,饰锦鸡; 三品,饰孔雀;四品,饰云雁;五品,饰白鹇;六品,饰鹭鸶;七品,饰鶒;八品,饰鹌鹑;九品,饰练雀。武官一品,饰麒麟;二品,饰狮子;三品,饰豹;四品,饰虎;五品,饰熊; 六品,饰彪; 七品、八品饰犀牛; 九品,饰海马。都察院、按察司官员,不论品级,俱饰獬豸。此外,命妇受封,也得同补服,其补饰各从其夫之品级。


清文官补服褂

☚ 品服   章服 ☛

补服

帝制时代品官的官服。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品级徽识。此制明代已有,清代补服文官绣鸟,武官绣兽。按品级高低,选用不同的图案。

补服bu fu

ceremonial gown worn by official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stitched on the front and back with a special pattern indication of civil or military office and rank

补服

〈名〉镶缀有补子的官服。
《金》七六: 只见云离守穿着青纻丝~员领,冠冕着,腰系金带,后边伴当抬着礼物。
《醒》五: 二人穿着大红绉纱麒麟~,雪白蛮阔的雕花玉带,拖着牌穗印绶,摇摆进去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