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黑山派诗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黑山派诗歌 黑山派诗歌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诗歌流派,主要发起人是查尔斯·奥尔森。他在1951至1956年任北卡罗莱纳州黑山学院院长期间,聚集了许多先锋艺术家如诗人罗伯特·邓肯、罗伯特·克里利、爱德华·多恩、约翰·威纳斯和乔尔·奥本海默,创办《黑山评论》和 《起源》杂志,提倡与40年代流行的传统格律体诗相反的“投射体诗歌” (又译作“投影诗”、“放射体”诗歌),逐步形成一个流派。唐纳德·艾伦于1960年编的《美国新诗选集》称这一流派为黑山派,因而得名。奥尔森在 《投射体诗歌》中提出了该派的基本主张:“一首诗是从诗人那里得到能量转化而来……靠着诗的本身和其他的方式又给予读者。好吧,那么诗本身必须在任何一点上都是个高度的能量构成,而且又在任何点上是能量的投射。”投射体诗歌要摆脱依赖由印刷类型而来的机械形式,也要摆脱只建筑在语音基础上的韵律。诗歌将以呼吸的自然节奏为基础构造新形式。奥尔森把诗的创作规定为“两个对等的部分”: 头和心。头通过耳朵到音节,而心通过呼吸到诗行。诗人应当用打字机写诗,因为打字机能记下“精确的呼吸、停顿,甚至音节的悬停,词的各部分的迭加”。奥尔森的结论是,如果经常练写投射体诗,诗人们能够在电报式的松散诗句中再现“全部和人类有关的声音”。投射体诗论旨在打破学院派诗风,倡导诗歌的自发性和口语化,强调读者参与诗的活动的意义。奥尔森的诗作体现了他的诗歌理论: 有的诗句象散文一样拉得很长,呈惠特曼式,偶尔有些狂想式的句点; 另一些诗句则简短、零碎、跳跃、不连贯。黑山派诗歌的重要作品还有邓肯的《章节》和《韵的结构》,克里利的《形象》,丹尼斯·莱弗托夫的《双重影象》等。黑山派诗歌对美国当代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第三批新人 运动派 ☛ 黑山派诗歌 黑山派诗歌20世纪5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诗歌流派。因马萨诸塞州黑山学院教师查·奥尔森(Charles Olsou 1910~1970) 等人创办刊物《黑山评论》,发表诗歌和评论而得名。此派创作受威廉斯的客体主义和庞德的漩涡主义理论影响,主张内容上诗人应自发地写作,把从物体上得到的能量通过诗的形式传达给读者,形式上采用自由诗,用诗人的呼吸衡量诗行和音节,以代替传统音步。奥尔森1950年所撰《放射体诗歌》一文阐述了该派诗论要点。重要诗人还有罗伯特·克里利、罗伯特·邓肯等。前者写有《我认识一个人》、《雨》等诗,出版诗集30余部。 ☚ 黑色幽默 拉丁美洲文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