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黎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黎明1940—台湾云林人 黎明逝世人物:黎明(1918—1968) 中国百科年鉴(1980)第127页 黎明 黎明独幕剧集。李辉英著。1938年6月汉口海燕出版社初版。内收《黎明》、《北中国之夜》、《流亡》等独幕话剧5篇。 ☚ 救亡独幕剧选 时代剧选第一集 ☛ 黎明 黎明陈湖著。1934年出版。收《我梦到你》、《黎明》、《劳动者之歌》等诗24首。 ☚ 云涛集 梦里春风 ☛ 黎明冰冷的手,快速 解开一层一层 阴暗的绷带 我张眼 仍然 活着 在一个 犹新的伤口里 (沈真如 译) 四个意象的快速转换,构成了一幅《黎明》格言式图景,其内收的凝炼,外延的弹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前一个意象和“阴暗的绷带”主黑夜;后两个意象: 张开的“眼”和“犹新的伤口”主黎明。“绷带”象征受压抑的生存如被强迫蒙上眼睛的睡眠。而“手”是最先觉醒的时间之手, 它会在奇妙的片刻“解开”黑暗。 “伤口”象征危机和困扰,教人“活着”就必得“张眼”正视客观现实,就必须品尝选择的痛苦和实现的艰难, 在存在与虚无中矛盾地打量。 诗人以初次见到黑夜那样来观察黑夜的体验,用个性语言在共性视域中发现了沉痛的经验。它不类似痖絃“肉体展开夜的节庆”的血的狂欢,也不攀比李煜“小楼昨夜又春风”的无望咏叹,它是对人的地狱进行理智探索的悲剧答案, 对诗的天堂进行规律检讨的警醒体悟。 超现实主义的形式和语言,采取似乎暗示而非唤取的方式冷抒情地告诉读者: “伤口”是希望和绝望的交替,诗与理想的渴求,浅浅的不能自拔的深渊。 由此, 可感到诗人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的非优越和不理想。 (华万里) 黎明雪天的报告者。 你的隔壁有甚么声音呢? 你在北方, 我也在北方, 而你会做一个南方的孩子, 让我在这儿感受南方的天气, 于是雪的早晨的情调被遗失了。 三个音符的鹧鸪叫, 梦寐的,欢快的,跳动的。 鹧鸪会叫雪么, 我不相信。 随之而来的是早晨的叫卖, 那声音中有负着水珠的菜蔬, 暖湿的带着薄泥的街道。 谁想到雪呢?没有人。 你笑我早晨的听觉么, 我醒了,你来。 鹧鸪是你,叫卖是你, 你这双重的声音占据了我, 而我说我的隔壁人说谎了。 你走近了么, 我要起身,我要起身, 你的春天的衣襟之飘动是静静的。 如果一首诗是真正优秀的,它就应经得起反复的、长久的阅读。初读,你可能只捕捉到一种基本的意绪。再读,你会找到方向。这还不够,你必须像注视海面的一条船,全神贯注地注视诗中的每一个字。你还要搞清,一个字同时具有的几重含义,并将这些字置放在一个系统中,让它们产生语境意义。总之,读诗,尤其是读现代派的诗,你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否则,你得到的只是一片模糊。 南星的《黎明》,就是这样复杂的、经得起反复品味的好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深沉的爱情,但通篇不着一个“爱”字,它诱你深入,诱你猜想,当然,它首先教你摸不着头绪…… “隔壁的人,/雪天的报告者。/你的隔壁有甚么声音呢?/你在北方,/我也在北方,而你会做一个南方的孩子,/让我在这儿感受南方的天气,/于是雪的早晨的情调被遗失了。”准确地把握这第一节,你才能真正读懂这首诗。这里的关键是“隔壁人”和“你”是两个人。隔壁人告诉“我”这会儿是雪天,而“我”又遗失了雪晨的情调。原因是“你”“让我在这儿感受南方的天气”。南方的天气,我们想,那是莺飞草长春湖荡漾的。“你”给“我”的爱,不正是这样春机盎然吗?我们都是在北方,但两颗挚爱的心是跳动在春的南方的。写得多么隐曲! “三个音符的鹧鸪叫,/梦寐的,欢快的,跳动的。/鹧鸪会叫雪么,/我不相信。/随之而来的是早晨的叫卖,/那声音中有负着水珠的菜蔬,暖湿的带着薄泥的街道。/谁想到雪呢?没有人。”结合这一节的,是两种声音。鹧鸪和早晨的叫卖声充满了南国早春气象,这是诗人的幻听。诗人的心深深浸在南国春天般的爱情里,门外在落雪,但他的心却是一派春光,他不相信鹧鸪会叫雪,不相信暖湿的带着薄泥的早春街道会有雪。这是爱情的力量让他的心充满了温暖啊!那梦寐的、欢快的、跳动的鹧鸪声,那充盈着清新和喜悦的叫卖声,是谁让“我”听到的呢?—— “鹧鸪是你,叫卖是你,/你这双重的声音占据了我”!至此,我们的心被诗人擦亮了,读前面两节时出现的迷惘感为之一扫,整首诗的脉络被我们把握住了。原来,那声音并不曾出现,出现的是爱的呼唤,将诗人从北方的雪晨带入南方的春天的爱的呼唤!“我的隔壁人说谎了”,这里的“说谎”恰恰说的是真,人家告诉诗人“下雪了”,谁知道诗人的心并不曾“下雪”,而是春情浩漫的呢?这句诗写得有趣,真成了谎,幻视幻听却成了真。是谎是真?终归是诗人心理上的“真”,诗意的“真”!纯真的爱情,你就是这样将诗人留在了永远的春天的! 这首诗初读我们可能感到难以进入,但如果放弃了它,那真是太可惜了。你要有深入的耐心,那样,你就会得到比读那些简单直接的诗双倍的审美享受。 《黎明》《黎明》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用法语写作的比利时诗人、剧作家维尔哈伦(1855—1916)的最优秀的诗剧之一。敌军已经包围了阿皮多美恩城,附近的乡村燃起了熊熊大火,警钟骤起,形势危急,农民们纷纷离开乡村向阿皮多美恩城涌去。阿皮多美恩的护民官杰克·赫仑宁正要去乡下看望自己垂危的父亲,途中遇到一队乡村少年苦力用担架抬着他父亲,而且亲眼望着他惨死在原野上。赫仑宁想带着衣衫褴褛的人群进城,但一队骑兵把守着城门,根据总督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总督这种不顾人民安危的行为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于是举行了暴动。赫仑宁积极支持人民的暴力行为,并谴责特权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奴役,他还指出特权者已到了一筹莫展的地步,他们是因为害怕暴发大规模的起义才没有轰炸暴动群众聚会的“民议厅”。阿皮多美恩的大宪以总督的名义请赫仑宁去说服暴动的群众,并且还拿出了一份总督签署的文件,表示他们信任赫仑宁,只要他和群众商定的条件,他们都答应。赫仑宁被人民群众推选为领袖。为了避免无辜的人民遭到屠杀,赫仑宁说服了暴动的人民群众,并且对人民群众提出的条件表示同意。两星期后,人民群众的要求仍迟迟没得到总督府的认可,总督府的欺骗阴谋终于暴露无遗。群众在赫仑宁家门口高喊“打倒奸细”的口号。赫仑宁把总督府给他的欺骗信件公布于众,重新赢得了群众信任。赫仑宁和敌军队长谈判,决定双方同时举行起义,实现士兵之间的大联合,推翻总督府的统治。这次起义成功了,在人民革命进入高潮的时候,赫仑宁被总督府的卫队刺死。为纪念赫仑宁,人民群众推倒了象征旧政权的总督雕像。赫仑宁的葬礼变成了声势浩大的人民示威游行,他的事业就象黎明前的曙光。 身为阿皮多美恩护民官、人民运动领袖的赫仑宁,他热爱人民,一切为人民利益着想,因而受到人民的爱戴。他理解人民的疾苦,相信人民革命力量的强大;他憎恨战争,为了避免战争,他曾幻想可以通过不流血的斗争而轻易取得成功。最后他终于醒悟,并组织了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富人的统治。 全剧歌颂了人民革命力量的强大,说明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阐明了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单靠统治阶级的所谓让步是不可能制止战争的,这样的革命只能是一种幻想。同时还揭露了资产阶级玩弄政治阴谋的丑恶嘴脸。全剧激荡着充沛的革命热情,剧中的群众斗争场面感人肺腑。诗剧的艺术手段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把幻想和现实、抒情和叙事交织糅和在一起,情节起伏跌宕,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黎明》不失为比利时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拂晓;黎明;凌晨fúxiǎo límínɡ línɡchén【同】 都是时间名词;都可以指天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黎明límíng天将亮或刚亮的时候 黎明límíng〈名〉天快亮的时候:黎明前的黑暗。 黎明límíng天快亮的时候。 黎明límíng【释义】 黎明liming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太阳冲破~前的黑暗,升起来了|退休老人们每天~就起床,到河边去锻炼身体。 黎明(同)拂晓 凌晨 破晓 清晨 黎明lí míng天将亮或刚亮的时候:次日~,各屋子里丫头们将灯火俱已点齐。(八三·1080) 黎明límínɡ天快亮或刚亮的时候,常用来比喻即将到来的胜利。比喻义含褒义。 挨黑、挨晚、傍黑儿、傍晚、薄暮、擦黑儿、迟暮、垂暮、黄昏、临暮、日落、日暝、日暮、日入、日夕、日西、投暮、投晚、夕暮、下黑儿、向晚;拔白、傍亮儿、傍明、薄晨、薄明、薄晓、擦亮儿、迟明、拂晨、拂晓、黎明、凌晨、漏尽、昧旦、昧爽、平明、破晓、侵晨、侵晓、侵早、日出、天亮、天明、曈昽、投明、向明、迎晨、质明○挨黑āi hēi(名)〈方〉挨近天黑:~时分|~的时候|店~就关了 |天一~就回家|~家家灯火明 |~才吃晚饭。 ○挨晚āi wǎn(名)〈方〉接近傍晚时分:天色~,该回家了 |等到~再出去|等~再到各处行礼去。 ○傍黑儿bàng hēir(名)〈方〉傍晚:歹徒怕暴露,~才走|干活的人们,~才收工|~才吃晚饭|农民~也不闲着。 ○傍晚bàng wǎn(~儿)(名)日落前后,临近晚上的时候:~的云霞|~有阵雨|时近~|~不回公司了 |~,榕园就起火了 |早春~,他倚窗而坐|~时分|雨到~就停了。 ○薄暮bó mù(名)〈书〉傍晚:~时分|~出发|天色~,人群依然不散|秋天的~|~中荡漾着丁香花的幽香。 ○擦黑儿cā hēir(名)〈方〉天快要黑的时候;傍晚:一到~大家就睡觉|~以后去地里看瓜|一~鞭炮就响起来|天已~。 ○迟暮chí mù(名)〈书〉天快黑的时候;傍晚:我们说说笑笑,竟忘了时近~|~时分的落寞|~的夕阳,带着它那仅存的一线光芒向黑暗滑去|~时分。 ○垂暮chuí mù(名)〈书〉天将晚的时候:~之时|天已~|列车在~的雪野上急驰|再看天光,已然~。 ○黄昏huáng hūn(名)日落以后至星出以前:~时到达|~下雨半夜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时分|临近~|初夏的~|天色已近~| 日落~时刻 |~的晚霞。 ○临暮lín mù(名)〈书〉天将晚:~时分|~,刮起了大风|每每~,各色车辆停成一片。 ○日落rì luò(名)太阳落下去的时候:~乌云滚,半夜听雷响|~云连山,定是有雨天|~以后|~时分。 ○日暝rì míng(名)〈书〉傍晚:~,人倦鸟归| 皎月破~|挨到~,已是人困马乏。 ○日暮rì mù(名)傍晚;天色晚:~途穷|~途远|~之际|~时分,彩霞满天。 ○日入rì rù(名)〈书〉日落时分:日出而作,~而息|从日出忙到~|~相与归|~而归。 ○日夕rì xī(名)〈书〉傍晚:山气~佳,飞鸟相与还|~方才回家。 ○日西rì xī(名)傍晚:等~再来吧|~,阳气已虚|~月复东|~时分|享受着~山头的最后余晖。 ○投暮tóu mù(名)〈书〉傍晚:~才入阳谷界|~看晚霞。 ○投晚tóu wǎn(名)向暮;傍晚:~还家|晓来雨蒙蒙,~却能晴|~桑榆景更美。 ○夕暮xī mù(名)〈书〉傍晚:~言归,其乐难忘|不觉已是~|~时分。 ○下黑儿xià hēir(名)〈方〉晚上:药已吃过,~不用起来吃了 |~不要出去了 |~过来打扑克|农民~也干活。 ○向晚xiàng wǎn(名)天色将晚;傍晚:~猩猩啼|~寻征路|~孤烟起。 ●拔白bá bái(名)〈方〉(天)刚亮:天未~|刚~就起来干活了 |每天~开始担水。 ●傍亮儿bàng liàngr(名)〈方〉临近天明的时候:~时分|天刚~|今天~出发|农民~就起床|~就起来拾粪。 ●傍明bàng míng(名)〈方〉临近天明的时候:天~就到地里干活去了|翻来覆去,直至~还没有入睡。 ●薄晨bó chén(名)天将亮时:夕察之,~禀报|~动身|~观海。 ●薄明bó míng(名)天快亮的时候:天色~|~中,黑影子晃来晃去|同他们出去,~方回。 ●薄晓bó xiǎo(名)薄明:天刚~|~启程|三日后~,泰山顶上见|~起航。 ●擦亮儿cā liàngr(名)〈方〉天快要亮的时候:~出工|~才到家|~就去赶集|~上山打柴。 ●迟明chí míng(名)〈书〉薄明:~乘舟观赏雾景|~登山观日出|~访之,老僧不复见矣| 四人~方归旧所|公子夜伺师寝,逾垣归,~而返。 ●拂晨fú chén(名)拂晓:各自就寝,~行动|~将有战事。 ●拂晓fú xiǎo(名)天快亮的时候:~前包围敌营|~出发|~之时|~开始行动|明天~出海|~的霞光给峰巅染上了一层玫瑰色。 ●黎明lí míng(名)天亮前后的时候:~即起,洒扫庭除|~前的黑暗|~时候| 已是~|灯塔照耀着~前的海洋|历史的~期。 ●凌晨líng chén(名)半夜后至天亮:次日~|~起床|东方露白约是~2至3时之间|~匆匆来访|昨天~出发。 ●漏尽lòu jìn(名)天将晓:~宫门开|~启程|钟鸣~,画角高吹|更深~|~四更天未晓|~更残。 ●昧旦mèi dàn(名)〈书〉天将晓;破晓:~出发|陛下~坐朝。 ●昧爽mèi shuǎng(名)〈书〉拂晓;黎明:~风起|~夙兴,正其衣冠|~而朝|九时就寝,~即兴。 ●平明píng míng(名)〈书〉天亮的时候:~登山|~时分|翌日~,便率部拔寨起程|直至~方醒。 ●破晓pò xiǎo(名)天刚亮的时候:~出发|时近~|天至~|空气中荡着~前的寒气。 ●侵晨qīn chén(名)天快亮的时候:次日~|~赴早路|明日~,剪江而渡|阿娘病已逾月,~人略清爽些。 ●侵晓qīn xiǎo(名)拂晓:~就来请安|~打响第一枪|~则与兄弟问母之起居|远梦归~,家书到隔年。 ●侵早qīn zǎo(名)天刚亮;拂晓:~就起床干活|~喜鹊喳喳叫 |~祖母出去念佛|众友~就来到我家。 ●日出rì chū(名)太阳出来的时候:~以前|~遇风云,无雨必天阴 |~东南红,无雨必有风|~而作,日落而息|孔雀在~时还沾着初露|登泰山看~。 ●天亮tiān liàng(名)太阳快要露出地平线时天空发出光亮:~时分|~起床|~以前|没等~就分手了 |~了,要去跟爹请安|一觉到~|~了,又是新的一日。 ●天明tiān míng(名)天亮:~的时候|~启程|~以后|直到~也未曾合眼|夜尽~|说着笑着,直到~。 ●曈昽tóng lóng(名)〈书〉日初出,天渐明:晨曦正~|初日~|~初日上屋梁。 ●投明tóu míng(名)破晓:~回寨|管保~即到。 ●向明xiàng míng(名)天将亮时:圣人南面而听天下,~而治|~将去。 ●迎晨yíng chén(名)侵晨;黎明时分:~起饭牛|~之际宜攻读 |~练功|~时分,天露微白。 ●质明zhì míng(名)〈书〉天刚亮的时候:~行事 |~时分|~行礼毕。 黎明←→黄昏 傍晚lí míng ← → huáng hūn bàng wǎn黎明:天刚亮或将亮的时候。 薄暮←→黎明bó mù ← → lí míng薄暮:傍晚。 黎明天将亮或刚亮。《史记·高祖本纪》:“~,围宛城三匝。” 光明2 光明2熙(熙缉) 天日(重见~) 烈精(汉德~) 鲜光(~大治) 另见:黑暗 明亮 ☚ 光明、黑暗 清明 ☛ 黎明lí míng天刚亮的时候。《史记·高祖本纪》:“~~,围宛城三匝。”也作“犁明”。《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闻之,夜衣而行,~~至国。” 黎明 黎明南宋学者。字才翁,长沙人。以孝友信义著称。建炎 (1127—1130)之乱,胡安国避地荆门,明为之卜室庐,具器币,往迎之。胡氏居南岳,实自此始。少时尝从张昕学,昕托其母,后张母陷于贼,明间关入贼所,取张母归。高宗令访山林不仕贤者,薛微言使湖南,闻其令行,荐于朝,命未下而卒。其古道热肠颇受人赞誉,因其安置胡安国,全祖望说: “湖湘学派之盛,则先生最有功焉。” ☚ 胡安国 谭知礼 ☛ 黎明daybreak;daw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