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陵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陵县延安地区辖县。位于延安南部17公里处,距西安205公里。陕西省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东临洛河与洛川相望,南连宜君,西以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正宁县接壤,北与富县毗邻。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53公里,面积22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万亩。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呈倾斜。全县分为西部梁峁、中部河谷、东部原区3个地貌单元。海拔最高1762.2米,最低740米。县城海拔997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4℃,极端最低气温一22℃,极端最高气温36.5℃。年降水量631毫米,年日照2529小时,无霜期172天。农作物可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矿产资源有煤、锗、镓、铀、水晶石、石灰石、沙石、泥石、泥岩、红沙等。其中已探明的煤炭资源面积10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7.3亿吨,为陕西四大煤田之一。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具有埋藏浅、易开采、中灰、低硫、低磷和高发热量(6812—8259大卡/公斤)的特点,是优质化工、动力及生活用煤,远销日本、菲律宾、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县境西部山区是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森林面积242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5.5%,木材蓄积量698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辽东栎、白桦、油松、侧柏等。林区附生着野猪、豹子、黄羊、獾、鹿、野鸡等多种野生动物和山竽、黄芪、黄芩等药用植物。全县有大小河流、沟道391条,年径流量1.1亿立方米。其中沮河、洛河、葫芦河3条主要河流横贯东西,境内流程总长200.4公里。全县常住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占78.1%。人口密度为43.6人/平方公里。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另有回、满、壮、彝、畲、维吾尔等6个少数民族。辖桥山、店头、隆坊、田庄4个镇,阿党、太贤、龙首、侯庄、仓村、康崖底、双龙、腰坪8个乡。全县有191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桥山镇。黄陵因县城北桥山之巅有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而得名。夏、商称桥国,属白翟部落,为黄帝姬姓封地,归雍州之城。周乃至春秋属秦,称阳周。汉改称翟道,王莽新朝改称涣县。晋为中部县,隋改名内部郡。唐武德二年(619)复称中部县,直至明清。民国初归榆林道,废道后归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44年改中部县为黄陵县至今。黄陵县1948年3月10日解放,先后隶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延属黄龙分区和陕北行署。1950年5月改属延安地区。自汉以来,为历代王朝和炎黄子孙谒陵拜祖圣地。黄帝陵是国务院公布保护的第一号古墓葬和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帝庙,始建于汉代,经历代扩建、整修,陵、庙相连,浑然一体。庙内的轩辕黄帝神龛大殿,金碧辉煌,巍峨庄严。院内有过亭、碑亭,陈列着47块历代黄帝祭祀轩辕黄帝的御制祝文石碑。陵庙所在的桥山,8万余株古柏,四季长青,山下沮河环绕流过。县城西北48公里处的双龙千佛洞,为北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所建。洞内有数千尊大小石佛。境内子午岭上的古代秦直道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该县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林草植被覆盖率较高,历来为良好的农作区。塬区土壤以黑垆土、淤土为主,质地疏松、细绵。山区土壤以干泥土、水稻土为主。境内郑家河等中小型水库7座,总库容量1400万立方米。沿沮河修筑石坝15处,干渠道112条,电力提水站80处,机井75眼,改水153项,95%的人口饮上了自来水,其中70%的人口自来水入户。有效灌溉面积2.9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为主,糜、谷、稻、豆类次之。经济作物以烤烟、苹果、油菜为主,西瓜、花生次之。经济林有苹果、柿子、花椒、核桃等。是陕西省苹果、烤烟、油菜生产基地县。1990年粮食总产4100万公斤。苹果面积6.6万亩,主要品种有红星、红富士、红元帅、黄元帅、红冠、泰冠、小国光等。年产优质苹果620.5万公斤。红元帅、黄元帅苹果1988年分别被评为全省第一名和第三名。年产烟叶44.3万公斤,年创外汇40万元。年产油菜161.5万公斤。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3932万元。全县工业企业320个,职工13574人,年工业总产值2.5亿元。其中省、地属企业2个,县属企业48个,工业总产值7189.4万元;乡镇企业270个,工业产值1.5亿元。境内有煤炭企业141个,年产原煤441万吨,占全区煤炭产量的85%,远销日本、菲律宾、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500万美元。境内交通发达,主要干线有国道西包公路,省道黄(陵)畛(上畛子)公路和8条县内公路、27条林区专用公路,总计通车里程719.04公里。西延铁路纵贯全境,西延铁路支线秦(家川)店(头)运煤专线,总长30.1公里。全县有邮电局、所8个,邮程总长180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750门,开通程控电话1000门,长途供电式交换机80门。邮电业务总量103.04万元,年报刊发行量为269.72万份。全县有集贸市场6个,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商业零售网点1497个,从业人员2541人。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243万元,集贸成交额8576万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769万元,人均697.9元。全县有各类学校313所,其中初级中学9所,完全中学2所,职业学校2所,小学297所,教职工1557人,在校学生2036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2%。有科技人员1927人,其中已授予高、中级技术职称的353人,农民技术人员800余人。县城内建有电影院、剧团、文化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广播入户率98%,电视覆盖率87%。有医疗卫生机构76个,医护人员387个,病床324张。乡镇有卫生院,行政村普遍建立了医疗站。全县有宾馆、招待所、旅社25个,床位2000个,年接待中外宾客16万人次。1990年全县社会总产值3.4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7亿元,国民收入1.6亿元,财政收入227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3.56元,职工年平均工资2000元。 黄陵县延安市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东近洛水。汉为翟道县地。后秦姚兴在今县南置中部县。北魏孝文帝时移县治所于今县西。隋避庙讳改名内部县; 大业三年(607年)移内部县治所于今县城内。唐复名中部县。1944年因轩辕黄帝陵在境内,改名黄陵县。县政府驻桥山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