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远生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黄远生1884—1915江西九江人 黄远生
黄远生
黄远生 182 黄远生1883—1915原名为基,字远庸,又字远生,江西九江人。民初著名记者。19岁中秀才,21岁为进士。嗣赴日本中央大学攻法律,钻研时事政治。1909年回国,曾在清政府的编译局、法政讲习所任职。辛亥革命后专事新闻工作。在北京编辑《少年中国》周报和《庸言》杂志,并担任上海《申报》、《时报》、《东方日报》 以及 《东方杂志》、《论衡》、《国民公报》、《亚细亚报》等多种报刊的特派记者、特邀撰稿人。以“能想、能走、能听、能写”“四能”记者自期,尤善采访和通讯写作,常能获悉独家新闻,所写大量北京通讯,以幽默的文笔对当时政局的黑暗和新贵的丑态,作了辛辣的嘲讽,“远生通讯”风靡一时。是我国第一个以写通讯著称于世的记者,为“民初三大记者”之一。袁世凯称帝时,聘他担任御用报纸《亚细亚报》总撰述,他未公开拒绝,后在上海《申报》刊出《黄远生反对帝制并辞去袁系报纸聘约启事》,以示诀绝。随即赴美。1915年12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遇刺逝世,年仅32岁。所写部分新闻通讯辑为《远生遗著》共4卷,于1919年出版,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报刊通讯文集。 ☚ 邵飘萍 陈楚楠 ☛ 黄远生1885—1915民国初期记者。原名为基,字远庸,笔名远生。江西九江人。曾以进士身份赴日本学习法律。1909年回国任清政府邮传部员外郎兼参议厅厅长。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编辑《少年中国》周刊和《庸言》杂志,担任上海《东方日报》、《申报》、《时报》特约撰稿人。是中国第一个以新闻通讯著称的记者。1915年12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被刺杀。其著作有《远生通讯》四册。 黄远生 黄远生1885—1915民初著名记者,原名为基,字远庸,江西九江人。出身书香世家,曾考中秀才、举人,1904年中进士,不愿为官,申请留日学习,旋入日本中央大学学法律,曾任江西留日同学会会长。1909年学成归国后,虽仍不愿为官,但被任为邮传部员外郎、兼参议厅行走和编译局纂修,并任法政讲习所讲员。不甘于部曹生涯,常写国际新闻评述之类的稿件,投寄京、沪报刊。辛亥革命后,执意从事新闻工作,1912年创办与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参与编辑《庸言》月刊。后受聘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和北京《亚细亚日报》特邀记者。他精于采访,擅长写作,在这些报纸以及《东方杂志》《论衡》《国民公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政论和通讯。其新闻通讯条理清楚,文字流畅,夹叙夹议,对民初政局的黑暗、民国新贵们的丑行,予以绘声绘形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忠实准确深刻风趣,且多属重大政治新闻和独家内幕新闻,颇为各界瞩目,成为我国报刊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被称为“报界之奇才”,备受推崇。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新闻记者应有“四能”,即“(一)脑筋能想;(二)腿脚能奔走;(三)耳能听;(四)手能写。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接访,是为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这是我国较早、较完整的记者经验谈。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时,为利用他的影响,强令他担任袁氏御用报纸上海《亚细亚日报》总撰述。他假意尊从,但抵达上海后即在各报发表声明反对帝制,并出走美国。同年12月,在旧金山被当地中华革命党人疑为袁氏说客而暗杀。所写新闻通讯,后由友人辑为《远生遗著》四卷,于1919年出版,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宝贵材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通讯文集。 ☚ 楚报 黄远生被刺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