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袍加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袍加身

借指身登帝位。《水浒后传》第一回:“黄袍加身御海内,五代纷争从此止。”
●宋朱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建隆元年》: “普(赵普)与匡义(赵匡义)入白太祖,诸将已擐甲执兵,直扣寝门曰: ‘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太祖惊起披衣,未及酬应,则相与扶出听事,或以黄袍加太祖身,且罗拜庭下称万岁。”另见宋王楙《野客丛书·禁用黄》、《宋史·太祖本纪》。白: 禀告。太祖: 即赵匡胤。宋朝建立者。擐(huan):穿。黄袍: 黄色之衣。古时专为皇帝之服。五代后周世宗时,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兼太尉,守京都开封。显德七年(960年) ,奉命出师抵抗北汉和契丹。至陈桥驿(今河南开封附近),诸将策动兵变,将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作皇帝。

黄袍加身huángpáo-jiāshēn

在古代,“黄袍”常常被看作是帝王服色的象征。“黄袍”作为帝王专用衣着起源于唐。黄色服饰在我国古代一直比较流行,唐以后,皇帝开始忌讳一般人和自己同穿黄色衣服了,唐高祖时就曾“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唐高宗时又重申“一切不许着黄”。但这时的规定并不严格,一般百姓穿黄衣的仍然比较多见。
黄袍加身,即以天子黄袍加在身上,即拥为天子之意。典出《宋史·太祖纪》。
五代后周显德七年(960年)的春天,北汉勾结契丹入侵,太尉赵匡胤奉命带兵抗击。但军队刚出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到了陈桥驿时,部下诸将都开始吵吵嚷嚷,不愿出征。一个懂星相的人说他看到天空中太阳旁边还有一个太阳,认为是天出二日,便谋划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第二天赵匡胤还没起床,众将领已拥到他的卧室,说:“众军士没有领袖,愿推举太尉为天子。”没等赵匡胤回答,已经有人把黄袍披在他身上。就这样赵匡胤率军返回汴梁,逼迫年仅7岁的周恭帝郭宗训退位。赵匡胤登上皇位,定国号为“宋”,即为宋太祖。从此,黄袍便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宋仁宗时还规定: 一般人士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独享,连黄色也成了皇帝专用的颜色。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即以“黄袍加身”一语,指被部属拥立为帝。后来也用以泛指骤升高官或骤获显爵。

黄袍加身

〈隐〉清末以来山货业指枇杷。系就其表皮颜色而言。

黄袍加身

指宋太祖黄袍加身而称帝事。黄袍为皇帝之服。后谓受部属拥戴为天子。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太祖建隆二年》载,后周时,赵匡胤为太尉,率师次陈桥,发动兵变,诸将替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是为宋太祖。建隆二年太祖谓归德节度使石守信,义城节度使王审琦曰:“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因罢诸人军职。

黄袍加身

黄袍:皇帝穿的龙袍。把黄袍披到身上。比喻被拥立为皇帝。五代末年,后周检校太尉赵匡胤奉命率军北上,抵御契丹与北汉的进犯。军队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发动了军事政变。他先授意手下人在军中造舆论,然后安排人把一件黄袍披到自己身上,拥戴自己当了皇帝。这便是宋太祖。(见《宋史·太祖本纪》)

黄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 shēn

旧时山货业谓枇杷。《切口·山货业》:“黄袍加身: 枇杷也。”系就其果皮颜色而言。

即位

即位

践位 践祚 践阼 践统 践极 登位 登阼 登祚 御极
天子即位:履极 履祚
登天子位,继承帝业:履籍
即帝位:提象
帝王即位:登基 登极 践祚 践位 践极 建极 升祚 即祚 即阼 临祚 临阼 御干 即帝位
登帝王位:登庸
做帝王:南面
受禅让,即帝位:登禅
帝王登位,就职:正位
当国,居于帝位:践国
即帝位执政:称制 称临
登上皇位:立(立国;立极;继立) 正(居正;体元居正) 龙升 顶冕 蹙踏 握符 握图 御基 登位 登帝 登天 登枢 登大宝 登龙位 登帝位 黄袍加身 黄袍加体龙飞九五 面南背北 体元立极 体元表正
皇帝登位:跃龙
皇帝即位:继明
皇帝刚即位:新极
登基,继承皇位:
皇帝即位掌权:升统
由摄政或监国正式即皇帝位:即真
登皇后之位:践翟
登宰相之职:登相 登宰
新君登位:新立
继登皇位:嗣临
帝王未登位:龙潜
(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即位)

另见:宫殿 皇帝 上任 统治

☚ 上任   做官 ☛

夺权

夺权

采菽 篡权
窃夺权柄:窃柄
争夺权力和利益:争权夺利 争权攘利 攘权夺利 攘权争利 争长黄池
争夺权力、权益:争权
夺取政权:争鹿 争政
 窃取政权:窃政
 篡夺政权:篡政
争夺霸权或霸主地位:争霸
 以武力争霸天下:角立中原
妇女乱政夺权:牝鸡司晨
争夺统治权:逐鹿 骇鹿(群雄~)
王权被人所窃:窃斧 窃
先占据地方再夺取政权:舐糠及米 狧糠及米 舔糠及米
为了接班而施用计谋、手段等提前篡夺权力:抢班夺权
图谋夺取政权:问鼎 讯鼎
用武力夺取政权:打天下 打江山
阴谋夺权成功:黄袍加身 黄袍加体
失败后重新夺权:东山再起
(夺取权力,多指夺取政权:夺权)

☚ 夺财   争夺天下 ☛

朝服

朝服

袍 具服
贵官的朝服:紫服
帝王的朝服:龙衣 龙章 龙鳞 龙裷 龙卷 龙衮 龙袍 黄袍(柘黄袍;~加身) 皇袍 柘袍 衮冕 卷冕 大采 衮龙(衮龙袍)
用黑帛做的朝服:缁衣
绣有仙鹤图样的朝服:鹤纹 鹤补朝服
(古代君臣朝会时所穿的礼服:朝服)

☚ 礼服   丧服 ☛

黄袍加身

把黄袍加在自己身上。旧指当上皇帝。军事上多用来比喻阴谋政变取得成功。黄袍:黄龙袍,指皇帝穿的衣服。清代毕沅《续资治通鉴·宋文祖建隆二年》:“一旦以黄袍加汝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黄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 shēn

be draped with the imperial yellow robe by one’s supporters—be ac claimed emperor; crown oneself;become king
❍ 他昼思夜想有朝一日能~,但结果只是黄粱美梦而已。He dreamed day and night that he could be acclaimed emperor some day,but it turned out to be only a pipe dream.

黄袍加身huang pao jia shen

be draped with the imperial yellow robe by one’s supporters—be acclaimed emperor

黄袍加身huánɡ páo jiā shēn

黄袍:古代帝王的袍服。黄袍穿到身上。比喻耍弄阴谋诡计完成了政变,掌握了政权。be acclaimed emperor, be draped with the imperial yellow robe by one’s supporters

黄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 shēn

【解义】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指被拥立为帝王。后用以比喻阴谋政变取得成功。
【用法】原为褒义,后用作贬义。
【例句】袁世凯演了一出~的闹剧,但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自取灭亡了。
【近义】自封为王

黄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 shēn

把黄袍加在身上。指被拥戴为皇帝。《宋史·太祖纪》:“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宋史·石守信传》:“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黄袍加身

赵匡胤原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大将,官拜殿前都检点(禁军最高统帅)兼检校太尉,掌握着后周的军权。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病死,他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史称周恭帝。他的母亲符氏被尊为皇太后。
第二年元旦佳节,北方的真、定二州派人来向朝廷告急,说北汉与契丹联兵进犯,边境危急,盼发救兵。
符太后闻报,马上召宰相范质等前来商议对策,范质推举赵匡胤为统帅,慕容延钊为先锋,调集各地节度使,率军北征。太后同意了,当即下了诏令。
于是,赵匡胤立即调集了军队,择日出师。不久,大军来到陈桥驿。这天,恰逢天气现象反常,夕阳西下时,太阳下出现一团星云,看上去像另一个太阳。
于是军中传言,天上有两个太阳,一个即将沉没,预示周帝即将退位;一个光芒万丈,预示着赵匡胤当皇帝。
赵匡胤的心腹谋士赵普、弟弟赵匡义以及心腹将领高怀德、杨光美等一起密商后,分头进行了联络。第二天凌晨,众将士聚集在赵匡胤的营帐外,由赵匡义进帐,请赵匡胤起身受贺。
赵匡胤听了,吃惊地说:“这行吗?待我去征询一下众将士的意见,再作计较。”
不料赵匡胤一出营帐,众将就把他围住,说:“六军无主,愿奉太尉为天子!”
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回答,高怀德等已捧来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黄龙袍,披在赵匡胤身上。众将校一起跪拜,高呼万岁。
赵匡胤推辞说:“我受世宗厚恩,怎能行此不义之事?”
赵普劝说道:“天命所归,人心所向,若再推辞,会失去军心。只要礼待幼主,厚待太后,也可算报答世宗厚恩了。”
赵匡胤见事已至此,只得答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就这样,赵匡胤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建立了宋王朝,史称宋太祖。
后来,“黄袍加身”这一成语,用来比喻被部下拥立为帝王。

黄袍加身huánɡ páo jiā shēn

黄袍:古代帝王穿的龙袍。黄龙袍穿在身上。指发动政变,登上帝位。唐浩明《曾国藩》三部七:“作为最高统帅,在众多贴心将领的请求下,他的心只要稍稍动一下,陈桥兵变的事就会重演,~也不是不可能的。”
〔出处〕《宋史·石守信传》:“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变式〕黄袍加体
〔连用〕野心勃勃

黄袍加身huánɡpáo-jiāshēn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太祖建隆元年》:“诸将已擐甲执兵,直扣寝门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太祖惊起披衣,未及酬应,则相与扶出厅事,或以黄袍加太祖身,且罗拜庭下称万岁。”黄袍:皇帝穿的龙袍。诸将将黄袍套在太尉赵匡胤的身上,拥立其为皇帝。后即用“黄袍加身”指此事。也泛指通过政变登上帝位或被下属拥立为领袖。

黄袍加身huánɡ páo jiā shēn

帝王穿的黄色的龙袍被披在身上。《宋史·太祖纪一》载,五代后周时,掌有兵权的赵匡胤陈桥兵变,诸将替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而称万岁。后因指在发动政变中被拥立为帝或靠阴谋登上皇位,夺取了政权。也作“黄袍加体”。

黄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 shēn

【解义】 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指被拥立为帝王。后用以比喻阴谋政变取得成功。
【用法】 原为褒义,后用作贬义。
【例句】 袁世凯演了一出~的闹剧,但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自取灭亡了。
【近义】 自封为王

黄袍加身huang pao jia shen

黄袍:古代帝王穿的龙袍。龙袍穿在身上。指被拥立为皇帝。语本《宋史·太祖本记》:后周太尉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诸将替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
【也作】黄袍加体
【注意】黄,不可写作“皇”。

CY53【黄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 shēn

指发动政变谋夺皇位成功,被部属拥立为皇帝。黄袍:古代帝王穿的服装。

黄袍加身huángpáo-jiāshēn

〔主谓〕 把黄袍加在身上,即登上帝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诸将已擐甲执兵,直扣寝门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太祖惊起披衣,未及酬应,则相与扶出厅事,或以黄袍加太祖身,且罗拜庭下称万岁。”《水浒后传》1回:“~御海内,五代纷争从此止。”
△ 多作褒义。用于指登上帝位。
也作“黄袍加体”。

黄袍加身huáng páo jiā shēn

黄袍:古代帝王的袍服。即拥为天子之意。也作“黄袍加体”。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