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芪鳖甲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芪鳖甲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人参、肉桂、桔梗各五钱半,半夏、紫菀、知母、赤芍药、黄芪、甘草、桑白皮各二两半,天门冬、炙鳖甲各五两,秦艽、茯苓、地骨皮、干地黄、柴胡各三两三钱。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服。功能滋阴清热,益气健脾,清肺化痰。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忪,日晡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黏,时有脓血。

黄芪鳖甲散 《和剂局方》卷五

【组方药物】 人参 肉桂(去粗皮) 苦梗各50克 生干地黄100克(洗、焙干) 半夏(煮) 紫菀(去芦) 知母 赤芍药 黄芪 甘草(炒) 桑白皮各75克 天门冬(去心,焙) 鳖甲(去裙边,醋炙)各150克 秦艽(去芦) 白茯苓(焙) 地骨皮(去土)
柴胡各100克
【制剂用法】 上药17味,锉为粗末。每服8克,以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
【适应病证】 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忪,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粘,时有脓血。

黄芪鳖甲散

黄芪鳖甲散

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由人参、桂肉(去粗皮)、苦梗各一两六钱半,生干地黄(洗,焙干)三两三钱,半夏(煮)、紫菀(去芦)、知母、赤芍药、黄芪、甘草()、桑白皮各二两半,天门冬(去心,焙)、鳖甲(去裙,醋炙)各五两,秦艽(去芦)、白茯苓(焙)、地骨皮(去土)、柴胡(去芦)各三两三钱组成。上锉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现用法为作汤剂,水煎服。功能滋阴清热,益气健脾,肃肺化痰。主治虚劳气阴两虚。症见消瘦烦热,肢体倦怠,午后潮热,盗汗,食欲不振,咳嗽咽干,痰少,时有脓血。
本方所治证属气阴两虚所致,兼见肝旺肺失清肃。方中鳖甲、天冬、赤芍药、知母、生地滋阴生津,补益肾水,其中鳖甲、知母退骨蒸,兼能清肺、肝虚火;黄芪、人参、茯苓、甘草益气固卫,补肺健脾;桑皮清肃肺热;桔梗、半夏、紫菀化痰止咳;秦艽、地骨皮散内热而除蒸;配柴胡,是用其去“虚劳烦热”(《医学启源》)之功;更配肉桂,一是协同参、芪益气助阳,以补脾运,二是合滋阴药用治“男妇阴虚,内热外寒”(《本草经疏》)。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热,益气健脾,肃肺化痰之功。本方适用于气阴两虚之虚劳,临床以消瘦烦热,午后潮热,食欲不振,咳嗽咽干,舌淡舌红,脉虚数为辨证要点。脾虚便溏者慎用。
黄芪益损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三) 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白术、川芎、芍药、麦冬、甘草、茯苓、山药、五味子、木香、石斛、肉桂、丹皮各等分。 上药㕮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姜五片,枣二枚,小麦五十粒,乌梅一个,煎七分,食前服。功能补虚损,益气血,健脾止咳。主治男妇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百节疼痛,盗汗惊惕,咽燥唇焦,憔瘦少力,咳嗽多痰,咯吐衄血,寒热往来,颊赤,昏倦少食;及大病后荣卫不调,或妇人产后血气不足。
鳖甲养阴煎(《中医治法与方剂》) 鳖甲15克,龟板15克,干地黄24克,白芍12克,枸杞12克,丹皮9克,地骨皮12克,首乌藤15克,茯神12克。水煎服。功能滋阴,清热,潜阳。主治阴虚血亏,月经不行,潮热盗汗,心烦不寐,手心热,口干唇热,舌赤少苔,脉细数者。

☚ 古庵心肾丸   两地汤 ☛
000044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