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帝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帝陵

黄帝陵墓。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上。轩辕黄帝,是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陵相传始建于汉代,唐大历中期(770年左右)在桥山西麓,宋太祖开宝五年(972)迁建于现址,后代不断修葺。陵高3.6 m,围48 m,陵前有陵碑2块,刻有“桥陵龙驭”、“古轩辕黄帝桥陵”,另有碑亭1座。桥山脚下建有轩辕庙,庙中有碑亭,内有历代皇帝祀祭碑文石刻80多通。

黄帝陵

中华民族人文之祖轩辕黄帝之陵墓,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之巅,隐于苍翠古柏之中,是国务院公布的重点保护的第一号墓葬。桥山为黄帝陵寝之地,沮水环绕,群山环抱,满山古柏参天,山巅环境幽雅、肃穆。古人赋诗颂桥山者颇多。如明代诗人张丰山曾作诗《桥陵》曰:“披云覆水谒桥陵,翠柏烟含玉露轻,衮冕霞飞天地老,人章星焕海山青……”对桥山自然景物之美作了形象的描写。桥山现有古柏8万余株,面积约13000多亩。其中千年以上古树达3万余株,为我国最大的古柏林,至今仍生长茂密,郁郁葱葱,其树姿多优美奇特。

黄帝陵

黄帝陵

黄帝轩辕氏陵墓。亦称桥陵、黄帝冢。《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在今陕西黄陵县城北。明《弘治延安府志》载: “世传轩辕黄帝生坊州,后葬衣冠于此。”陵墓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亭内有明嘉靖十五年(1536)立石碑,上刻“桥山龙驭”四字,传说为黄帝乘龙升天之处。陵南侧有“汉武仙台”碑一通,旁有10多米高的土丘,相传为汉武帝祭黄帝时所筑祈仙台。陵前还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立的“古轩辕黄帝桥陵”碑一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三)帝王、后妃及宗室陵墓   周文王周武王陵 ☛
黄帝陵

黄帝陵

黄帝轩辕氏陵墓。亦称桥陵、黄帝冢。《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桥山在今陕西黄陵县城北。明《弘治延安府志》载: “世传轩辕黄帝生坊州,后葬衣冠于此。”陵墓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亭内有明嘉靖十五年(1536)立石碑,上刻“桥山龙驭”四字,传说为黄帝乘龙升天之处。陵南侧有“汉武仙台”碑一通,旁有10多米高的土丘,相传为汉武帝祭黄帝时所筑祈仙台。陵前还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立的“古轩辕黄帝桥陵”碑一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三)帝王、后妃及宗室陵墓   周文王周武王陵 ☛
黄帝陵

黄帝陵

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顶上。黄帝姓姬,名轩辕,因崇尚土德而称黄帝,传说是原始社会末期中原各氏族部落的首领,与炎帝一起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史记》载:黄帝生于山东寿丘,逝于河南荆山,葬于陕西桥山。桥山南麓建有黄帝庙,从山下至山顶陵前有大路直通。陵前有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单檐庑殿顶的祭亭,亭内有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三字。亭后置“桥陵龙驭”石碑,石碑之后即为黄帝陵,规模不大,四周绕以砖墙,陵底部周长48米,高约3.6米。在陵前数十米处有一“汉武仙台”,台侧有碑记载汉武帝征朔方凯旋在此筑台祭黄帝之事。整个桥山遍植古柏,使掩映其中的黄帝陵显得静谧肃穆。1961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黄堡镇耀州窑遗址   秦始皇陵 ☛
黄帝陵

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地。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分类第一号。1955年成立黄帝陵管理机构——黄陵保管所。1963年改为文物管理委员会;1978年改为黄陵县文物管理所;2001年4月29日成立黄帝陵管理局,直属黄陵县人民政府。
桥山山顶有一块“下马石”,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在下马石的左前方,有座10多米高的大土丘,被称作“汉武仙台”。相传,汉武帝远征匈奴,归来时路经此地,始建祭台祭祀仙祖,以后各代均有修葺,祭台以北30米处即是黄帝陵所在。现陵高3.6米,周长48米,四周砌有一米多高的花墙,墓前的碑亭内立有一通镌刻“桥陵龙驭”的石碑。相传黄帝在此乘龙升天。由此西行可见清乾隆四十一年陕西巡抚毕沅立的“古轩辕黄帝桥陵”的石碑。再前有祭亭,红柱绿瓦,四角飞檐,亭中石碑刻有“黄帝陵”三字,是1958年郭沫若所书。
黄帝陵墓在甘肃、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但桥山黄陵是真正黄帝的陵墓。因此,历代均在此祭祀黄帝。黄帝陵也成为众多游客观光的胜地。
黄帝陵一带围绕黄帝陵而成八大景观:桥山夜月,沮水秋风,黄谷黄花,北岩净雪,龙湾晓雾,风岭春烟,汉武仙台,轩辕古庙,其中轩辕古庙为桥山风景最佳处。
轩辕古庙即黄帝庙,庙内古柏参天,内有一株高19米,下围10米的柏树,相传为黄帝亲自种植。另有一棵名将军柏,传说汉武帝征朔方还时驻跸挂金甲于此,至今树皮还有挂甲痕迹,柏液中出,似有断钉在内,因此又名“挂甲柏”。庙内还有石碑70多通,多为明清时所建,刻有历代祭祀碑文。
自秦代始建黄帝陵园、汉代立轩辕庙以来,唐、宋、元、明、清、民国等朝代均有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于1955年拨资整修黄帝陵,1959-1961年整修黄帝庙大殿和过亭。1992年8月,大规模、高力度的整修扩建黄帝陵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历时5年,黄帝陵整修一期工程于1997年5月竣工,总投资8000余万元。新建的庙前广场,雄伟的山门,占地300余亩的“龙池”,使黄帝陵更加气势恢弘,庄严古朴。二期工程于2002年4月5日奠基。
单位:黄陵县黄帝陵管理局 邮编:727300
电话/传真:86-911-85212742

☚ 世界遗产/文物单位   秦始皇陵 ☛
黄帝陵

248 黄帝陵

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故又名桥陵。也称轩辕黄帝陵。桥山顶有一块下马石,左前方有十数米高的大土丘,碑称“汉武仙台”,据传为汉武帝北征匈奴归来祭黄帝陵时修筑。向北二、三十米,便是陵墓。祭亭上有1958年郭沫若手书“黄帝陵”三个大字。陵高3.6米,周长48米,周围绕以一米多高的花墙,陵前大石碑上刻有“桥山龙驭”四个隶书大字,相传为黄帝乘龙升天之处。桥山东麓有轩辕庙。

☚ 炎帝陵   郑州商城遗址 ☛
黄帝陵

黄帝陵Huangdiling

亦称桥陵,在陕西黄陵县北之桥山。据《史记》载, 黄帝姓公孙, 名轩辕, 号有熊,生于山东寿丘,逝于河南荆山,葬于陕西桥山。相传我国养蚕、宫室、舟车、文字、音律、医术、算数等皆始于黄帝时期, 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故我们常自称为“黄帝子孙”。陵区约4平方公里, 山水环绕, 形如八卦, 气势非凡。陵区古柏参天, 老树荫径。据统计, 山上有千年古柏6万余株。黄陵庙前的“黄帝手植柏”高19米,下围10米,为群柏之冠。古墓高3.6米,周长48米。据说墓中埋葬着黄帝的衣冠。墓前竖碑亭, 镌刻 “桥陵龙驭” 四字。再向前有 “古轩辕黄帝陵”石碑, 系乾隆四十一年 (1776) 陕西巡抚毕沅书立。黄帝陵前还有相传是汉武帝刘彻祭陵的“汉武仙台”。台顶高过林表, 可远眺四周之群峰。

☚ 传说时代   大禹治水 ☛
黄帝陵

黄帝陵原名中部县,1944年改今名

传说中古代帝王黄帝的陵墓。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2里处的桥山上。黄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原居西北黄土高原一带,后率部落迁居河北涿鹿附近,又与炎帝等部族融并,形成华夏族,因此被称为“人文初祖”。黄帝在位百年,111岁而终。《史记·五帝本纪》载: “黄帝崩,葬乔山。”传说黄帝出巡荆山 (今河南灵宝),忽然天气骤变,乌云翻滚,一条龙自天而降,请其“归天”。黄帝乘龙西行,当飞临桥山时,因思念百姓,请龙稍停。百姓闻知,纷纷赶来哭留,黄帝无奈,只得将衣冠留下,葬在桥山,黄帝陵就这样建起来了。陵冢现高3. 6米,周长48米,有砖墙缭护。墓前有碑亭,内有明代所立“桥山龙驭”石碑一通。再前有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 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古轩辕黄帝桥陵” 石碑。陵的南侧有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 四字。碑侧有座高大的土台,传说是汉武帝征朔方归来,在此祭祀黄帝,筑台祈仙。桥山脚下建有黄帝庙,占地十余亩。进入正门便是祭碑厅,厅内竖立40多通碑石,多为御制祝文和历代重修陵庙的碑刻。祭碑厅后有一座绿瓦红釉的巍峨大殿,这就是黄帝庙的主体建筑——祭殿。“人文初祖”金字匾额悬挂正门上方,在大殿正中便是“轩辕黄帝之位”的神座。庙内遍植古柏,据县志记载,1936年黄陵编号的柏树有61000多株(今已有8万多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就达3000株。庙门左侧,有一巨柏苍劲挺拔高19米,下围10余米,中围6米,当地人估计,至少有4000岁,可谓柏树之冠。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因此称为“轩辕柏”。柏树周身还有20多个树疙瘩,据说是黄帝升天时,将百姓送与他的干肉扔还回来,落在树上,就变成了这样,以作永久的纪念。祭殿前还有一古柏,树干斑痕点点,仿佛用钉钉过。传说汉武帝筑台祈仙时,中途将戎装盔甲脱下来,挂在道旁的一株柏树上,以后这棵树就长满了鳞斑,因此被称为“挂甲柏” (也称“将军柏”)。每逢清明,这些斑痕中还会流出树脂,结成串串晶莹发亮的小球,就像串串珍珠挂在树上。这些参天古柏和动人传说,更增加了桥山黄帝陵的庄严肃穆。除陕西桥山外,现在甘肃、河北、河南等地也都有黄帝的陵墓 (俱为衣冠冢)。

☚ (四) 山陵   炎帝陵 ☛
黄帝陵

黄帝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北1公里的桥山。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传为远古氏族部落首领。曾率各部落击杀蚩尤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后尊为中华民族始祖。相传养蚕、舟车、指南针、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均创始于黄帝时代。黄帝陵传有多处,甘肃、河北、河南等地也有。但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故历代在此祭祀。陵高3.6米,周围48米,坐北向南,四周遍植古柏,郁郁苍苍。陵前有祭亭,亭中矗一石碑,郭沫若书“黄帝陵”三大字。祭亭后碑亭内有明代石碑,上书“桥陵龙驭”四个大字。稍南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古轩辕黄帝桥陵”碑。再南路旁立一碑石,上书“文武百官到此下马”。碑西有一高台,旁有碑曰“汉武仙台”,传为武帝征朔方归来,在此祭祀黄陵,并筑台祈仙。是为建台祭祀之始,历代均有修葺。仙台高数丈,势出林表,登台可眺望四面山水。山麓有轩辕庙,庙中有山门、殿庑等建筑,古柏成林,伟干虬枝,苍古肃穆。1937年清明节,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曾来桥山祭陵,祭文有云:“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至伟业,雄立东方。”近年来,陕西省每年举行盛大祭典,海内外参加祭祀活动者日众。

☚ 9. 黄陵县   轩辕庙 ☛

黄帝陵

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约1000米的桥山上。传说中华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葬在这里。陵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有碑亭,内有石碑1座,上刻 “桥陵龙驭” 。还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立 “古轩辕黄帝桥陵” 石碑1通。陵南侧有一上书 “汉武仙台”4字的石碑,碑侧有一高大土台,传说是汉武帝征朔方回师途中祭祀黄帝之处。黄帝陵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帝陵

Mausoleum of Huang Di,founder of the Chinese Nation

黄帝陵

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上。传为汉武帝的祈仙台。陵区古柏参天,今存北宋以来碑刻五十余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考图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