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土残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土残原 黄土残原huɑnɡtu cɑnyuɑn系原面被,沟壑切割,地形破碎,纵、横坡度较大的小原。多分布在高褶曲带或河流短小密集的区域。境内包括长武县黑河—泾河西南部,彬县泾河西南部,旬邑县三水河以东、泾河东北部,淳化县大部,永寿县中部和东北部。海拔1000米~1300米,沟壑密度1.5公里~2.5公里/平方公里,侵蚀模数一般在(3000~4500)吨/平方公里·年,水土流失严重。彬县西南部的残原被水帘、西沟、南沟和太峪河切割成4个小原,南北狭长而窄小,原面起伏不平,平均坡降8.25%,原边沟壑犬牙交错,一些沟谷相向蚕食原体,形成崾岘,崩塌、滑坡、泻溜较多,原周梁、咀、沟、畔密布,原沟相对高差230米~280米,沟壑密度1.3公里/平方公里,侵蚀模数(3500~4000)吨/平方公里·年,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60米。淳化县的官庄、十里原和润镇残原,面积240.2平方公里,海拔950米~1300米,地面较为平坦,纵向坡度在2度左右,南北长20多公里,东西宽则不足4公里,形似原梁。原面上发育有浅沟和切沟,多与村庄道路相连,下接冲沟沟头。原的下部受沟谷侵蚀,往往被分割成二条以上的梁原,表面起伏更大,沟壑密度1.87公里/平方公里,侵蚀模数(3000~4000)吨/平方公里·年,原沟相对高差150米~180米,地下水埋深35米~60米。永寿县中部的武申河、漠谷河、封侯沟和三岔河,南北纵贯,分割出4块残原,宽度3.5公里~4公里,长9公里~19公里,纵坡1°~15°,横坡1°~3°,局部5°~7°。由于沟壑侵蚀,一个原内常发育有好几个集流槽,甚至出现峁状微地形。原边支离破碎,沟坡滑塌、泻崩等重力侵蚀比较活跃。沟壑密度1.5公里/平方公里,侵蚀模数为2679吨/平方公里·年。 ☚ 黄土低山山地 黄土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