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礼正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礼正义 《周礼》注释本。八十六卷。清孙诒让撰。成书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孙诒让,字仲容,号籀庼。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卒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浙江瑞安人。同治年间举人,官至刑部主事,后引疾而归。穷经著书垂四十年,著作颇丰。《周礼正义》花了他近三十年功夫,屡易其稿,最后完成这部二百三十万字的巨著。 《周礼正义》采用的版本,经本以《唐石经》为主,注本以明嘉庆年间仿宋本为主。二本而外,又以《孟蜀石经》本及宋椠诸本参校,其说著录于疏中。孙氏高度尊重旧注旧疏,不轻易否定旧注疏,对稍有合理成分者,就加以详申,援用。但又不轻信妄从前人注疏,对误解经文的旧注和误解注文的旧疏都予以驳斥,并订正之。《周礼正义》的引用材料是极丰富的。在对较重要的名物制度进行诠释时,孙氏总是把各种旧说都搜集在一起,然后一一辨正是非,作出总结性结论。而且,孙氏大量援引古籍中与《周礼》相关的材料,用来进行比较析论,只要经史子书中所述古制有与《周礼》正文相符的,就引以为证;有不甚符合的,则疏通别白,使不相混淆;有抵触冲突而不能疏解者,则存其异说,不强作调停。孙氏在注释中,还打破门户之见,评说旧注,务求公正。他每引他人之说,也必称举其人,治学作风极为严谨。孙氏还特别注意抓住重点来解说《周礼》,认为“古经五篇,文繁事富,而要以太宰八法为纲领”,故以太宰八法来提纲挈领,诠释众职官。于众职诸事,又以官联一项最为纷繁,故孙氏详为甄释、备加钩考,这就抓住了《周礼》全书要领,阐述了三百职官的内在联系。 《周礼正义》最广泛地吸收了前人注疏《周礼》的成果,又补正了前人注疏中的伪误疏漏,较圆满地解决了《周礼》中许多为后人争论不止的礼制问题,它对《周礼》的训释水平远远超过了汉注唐疏。它自问世以来,就一直为学人推崇。它不仅能使我们对《周礼》有较准确的理解,而且能为我们研究我国上古社会制度提供重要参考。 《周礼正义》至今主要有五种版本。第一种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版的孙氏家藏铅铸版初印本,共二十册。第二种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湖北笛湖精舍的木刻本,共六十册。三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共二十八册。四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排印本,共二十四册。最新版本是一九八七年北京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排印本,共十四册。 周礼正义八十六卷。清孙诒让 (1848—1908)撰。诒让字仲容,号籀廎,浙江瑞安人,清代著名的经子训诂学家、文字学家。周治六年(1867)举人,曾官刑部主事。孙氏穷经著书近四十年,著述很多,有《墨子间诂》、《周礼正义》、《札迻》、《尚书骈枝》、《周礼政要》、《古籀拾遗》、《契文举例》、《名原》等多种。《周礼正义》乃是孙氏经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此书前有孙氏自序,称“博采唐宋元明迄于乾嘉诸儒旧诂,参互证释”,“创于同治季年(1865)”,“二十年以来,稿草屡易,最后录为此本。”此书选择了较好的《周礼》版本,与它本互相参校补正,又充分收录了《经典释文》所记的异本异读情况,尽量恢复了 《周礼》古经注的原貌。在此基础上,最为丰富地搜集古今诸儒对《周礼》的诂解,并且一一指出其得失。孙氏才识过人,且态度比较客观,所论大多中肯。此外,孙氏此书以太宰八法统括《周礼》中数百职官,提纲挈领,绝不混淆。此书乃《周礼》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资料丰富,论断允恰,为治经家所盛赞。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 初印本、楚学社本及1987年中华书局重印本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