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𧄸冬 > 麥門冬 麥門冬 màiméndōng 麦门冬【同义】总目录 麦门冬不死草护阶君子禹韭禹葭麦门冬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块根。主产浙江、四川。甘、微苦,寒。入心、肺、胃经。清心润肺,养胃生津。治热病心烦,失眠,心悸,津伤口渴,肺燥干咳,咽痛,咯血,衄血,肺痈,消渴,胃热呕吐,肠燥便秘,萎缩性胃炎,冠心病。煎服6~12g。本品含多种麦冬皂苷(Ophiopogonin),多种麦冬黄烷酮(Ophiopogonanone)的衍生物,还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豆甾醇等。麦冬粉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小白鼠有明显提高耐缺氧能力,故对心绞痛可能有缓解作用。 麦门冬 麦门冬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的块茎。主产浙江、四川、湖北。甘、微苦,微寒。归肺、胃、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肺热燥咳,痰黄粘稠难咳,或肺阴不足,干咳少痰,以及肺痨咳血。常与桑叶、黄芩、桑白皮、知母、贝母、阿胶等相配。 ❷津伤口渴。对热病津伤,口干口渴者,可与沙参、生地黄、玉竹、石斛等相配;与玄沙、生地黄相配,可治肠燥便秘,有增水行舟之效。 ❸心烦失眠。对热病神昏,烦躁失眠者,可与犀角、生地黄、丹参相配;对心血不足,神不守舍之失眠多梦,又可与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生地黄等相配。本品性寒而滋润,脾虚便溏者不宜。 ☚ 黄精 枸杞子 ☛ 麦门冬mài mén dōng《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麦门冬(181)。药名。 【基原】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 【别名】虋冬(《尔雅》),麦冬(《药品化义》)。 【性味】甘微苦,寒。 ❶《本经》:“味甘,平。” ❷《别录》:“微寒,无毒。” ❸《医学启源》:“气寒,味微苦。” ❹《医林纂要》:“甘淡微苦,微寒。” 【归经】入肺、胃、心经。 ❶《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❷《本草蒙筌》:“入手太阴、少阴。” ❸《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兼入手少阴、太阴。” 【功用主治】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❶《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 ❷《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烦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 ❸《药性论》:“治热毒,止烦渴,主大水面目肢节浮肿,下水。治肺痿吐脓,主泄精。” ❹《本草拾遗》:“治寒热体劳,下痰饮。” ❺《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时疾热狂,头痛,止嗽。” ❻《本草衍义》:“治心肺虚热。” ❼《珍珠囊》:“治肺中伏火,生脉保神。” ❽《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治经枯乳汁不下。” ❾《用药心法》:“补心气不足及治血妄行。” ❿《南京民间药草》:“治妇女湿淋。” ⓫《福建民间草药》:“能清心益肝,利尿解热,治小便淋闭,小儿肝热。” ⓬《安徽药材》:“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至四钱;或入丸、散。 【宜忌】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❶《本草经集注》:“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苦芺。畏苦参、青蘘。” ❷《药性论》:“恶苦芺。畏木耳。” 【成分】沿阶草块根含多种甾体皂苷,其苷元为罗斯考皂苷元(Ruscogenin);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Sitosterol-β-D-glucoside)。果实含沿阶草苷(Ophioside),为山柰酚-3-葡萄糖半乳糖苷。沿阶草变种Ophiopogon japonicus Ker-Gawl. var. genuinus Maxim. 块茎含多种甾体皂苷,分别称做沿阶草皂苷(Ophiopogonin)A、B、C、D等。还含β-谷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β-L-葡萄糖苷;果实含沿阶草苷。大叶麦冬块根含β-谷甾醇、氨基酸、维生素A、葡萄糖、甾体皂苷。 【药理】 ❶对血糖的影响:家兔用50%麦冬煎剂肌肉注射(1ml/kg),能升高血糖。正常兔口服麦冬的水、醇提取物0.2g/kg,则有降血糖作用;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兔,每日用0.5g/kg,连续数日亦有降血糖作用,并促使胰岛细胞恢复,肝糖元较对照组有增加趋势。 ❷抗菌:麦冬粉在体外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某些抗菌作用。 ❸对心脏的作用:麦冬注射液对蟾蜍、大鼠和兔离体或在位心脏以及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均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律的作用。 ❹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麦冬具有免疫促进作用,能增加小鼠的脾脏重量、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对抗由环磷酰胺所引起的小鼠白细胞减少,而对胸腺无明显影响。 麦门冬 麦门冬麦门冬,又名麦冬、寸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 f. ) Ker-Gawl.的块根。5~7月采收。栽培者种植第二或第三年后挖取全株,取下块根,洗净、晒干,再除去细根及杂质。 块根呈纺锤形或长圆形,两头略尖,中部肥满,长1.5~3cm,直径3~6m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有不规则的细纵皱纹。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角质样,中央有细小中柱。气微香,味甘,微苦,嚼之发粘。主产于浙江、四川省; 此外,贵州、云南、安徽、湖北、广西、福建等省区亦产。 本品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心经。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治肺燥干咳、肺痿、痿蹶、虚劳烦热、消渴、热病伤津、咽干口燥、便秘等证。用于燥伤肺胃之阴症见身热干咳者,可取本品合沙参、玉竹等以增强其润燥生津,益胃养肺之功,如《温病条辨》之沙参麦冬汤、益胃汤等。肺痿而症见火逆上气、咽喉不利者,可取本品合半夏、人参、甘草等以滋润清养,如《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内经》云: 治痿独取阳明。麦冬补养胃津,故《名医别录》以本品治疗痿蹶。用于消渴,饮水不解者,可取本品合乌梅,甘酸以化阴,如《圣济总录》麦门冬汤; 热病后,肠燥便秘,而腹不胀痛,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者,即所谓“无水舟停”,可取本品合玄参、生地,以“增水行舟”。麦门冬降肺中伏火,清胃中虚热,与生地配伍,尚可治肺胃阴虚,血分有热之吐血、衄血等; 麦门冬更有益心复脉的作用。张元素也说本品“补心气不足”,“生脉保神”,故在复脉汤中与炙甘草、地黄、阿胶、桂枝等同用,治脉结代,心动悸; 在生脉散中,与人参、五味子同用,治暑病津气欲脱,症见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脉散大而无力者。又本品与五味子配伍,尚可用于肺阴虚,肺气耗散之咳嗽,共奏滋阴敛气止咳之功。此外,本品尚可用于心阴不足之心悸、虚烦不眠,有清心除烦之效。煎服,6~15g。凡脾胃虚寒,或痰湿内阻,以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忌服。 实验研究: 块根中含多种沿阶草皂甙。又含多量葡萄糖、低聚糖、粘液及少量豆甾醇、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等。 麦冬注射液对小鼠在低压缺氧下,能提高其耐缺氧能力,故推测能改善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 西洋参 天门冬 ☛
麦门冬 麦门冬本品又叫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Ophiopogon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通常夏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晒干。 块根呈纺锤形,略扁稍扭曲,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状,上有细纵皱纹及须根痕。新产者质柔软,陈久者质硬。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间有细硬心,湿润后可抽出。稍有香气,味甜微苦。 太阴人药。功能为补肺和肺,清热润燥。主要用于太阴人大病后调理剂及中暑、烦渴、注夏病。如《东医寿世保元》调理肺元汤,用本品10g、桔梗、莱菔子各5g,以补肺和肺,泻火润燥,用于大病后调理剂。又如《四象新编》生脉散,用麦门冬(去心)10g、五味子5g,以清热润燥、解暑除烦,治疗太阴人中暑、烦渴、注夏病。常用量5~15g。 ☚ 天门冬 麝香 ☛ 麦门冬lilyturf(Liriope spica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