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北京政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的推倒直系北洋中央政权的武装政变。 冯原为直系将领,具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进步倾向,曾参加过滦州起义、反对帝制、讨伐张勋等斗争。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冯任河南督军,半年后被吴佩孚排挤出河南,改任徒有虚名的陆军检阅使,驻北京南苑。冯对吴佩孚排斥异己的做法和穷兵黩武政策及曹锟贿选丑剧十分不满。 从1920年秋,冯玉祥就开始同孙中山发生联系。 此后,在孙中山的争取和全国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冯逐渐倾向广州革命政府。当时存有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之间的反直三角同盟,段、张也极力拉拢冯玉祥共同反直。 上述各种因素推动冯玉祥走上反对直吴的道路。冯又同陕军暂编第一师师长胡景翼、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结合一起,组成直系内部的反吴同盟。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胡、孙分别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援军第二路司令、北京警备副司令。冯军的任务是出古北口,趋热河,与奉军作战。 10月22日夜,冯军乘直奉两军激战于山海关一带,秘密倒戈回师。一夜之间,控制北京全城,监禁了总统曹锟。 这就是震动全国的北京政变。政变后,冯玉祥等宣布脱离直系军阀系统,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冯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孙岳任副司令兼第二、第三军军长,并决定电请孙中山北上商讨国家大计。11月5日,国民军驱逐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出皇宫。 冯玉祥一面电请孙中山北上,一面又迫于形势,同奉系联合推出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这样,北京政权又落到段祺瑞和张作霖手中。北京政变是带有进步性质的武装政变,曾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变本身是成功的,但最后则以失败告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