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鹧鸪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鹧鸪菜药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又名蛔虫菜、岩头菜、乌菜。为红叶藻科植物美舌藻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 J.Ag.的藻体。我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均有分布。咸,平,有小毒。驱蛔,消积。治小儿虫积,蛔虫性肠梗阻,消化不良。煎服:鲜品30~60g。本品含α-海人草酸、海人草素及胆甾醇等。煎剂在体外对蛔虫先兴奋后抑制;应用于蛔虫病患者,驱蛔率高者可达80%,但虫卵转阴率很低(约20%)。海人草酸驱蛔阴转率约为50%。水浸液能兴奋离体兔肠,引起节律性甚至强直性收缩。本药毒性低。 鹧鸪菜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J.Ag.,又称美舌菜。红藻门,红叶藻科,鹧鸪菜属。泛亚热带性红藻。暖海产,生于高、中潮带岩石上,中国东南沿海有分布。藻体鲜时紫红或暗紫色,干后青黑色,扁平细叶状,一般高2~3 cm,最高4~5 cm,丛生,不规则二叉分枝。分叉处常缢缩,且在其腹面伸出假根状固着器,以此附着于岩石上。四分孢子囊呈四面锥形,生于分枝上端。囊果球状,长于分枝上部的腹面。药用,为常用的驱蛔虫药。 鹧鸪菜zhègūcài中药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别名蛔虫菜。为红叶藻科植物美舌藻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 ) J. Ag. 的藻体。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均有分布。咸, 平。杀虫。治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煎服: 鲜品30 ~60克。全藻含L - α - 海人草酸、海人草素及胆甾醇等。煎剂在体外对蛔虫有先兴奋后抑制作用, 应用于蛔虫病患者, 驱蛔率高者可达80%, 但虫卵转阴率很低( 约20%)。水浸液能兴奋离体兔肠, 引起节律性甚至强直性收缩。本药毒性低。 鹧鸪菜 鹧鸪菜鹧鸪菜,又名乌菜、蛔虫菜、岩头菜、石疤、鲁地菜。始载于 《本草纲目拾遗》。为红叶藻科植物美舌藻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 J. Ag. 的藻体。我国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沿海均有分布。 ☚ 石榴根皮 土荆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