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鹧鸪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鹧鸪菜

药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又名蛔虫菜、岩头菜、乌菜。为红叶藻科植物美舌藻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 J.Ag.的藻体。我国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均有分布。咸,平,有小毒。驱蛔,消积。治小儿虫积,蛔虫性肠梗阻,消化不良。煎服:鲜品30~60g。本品含α-海人草酸、海人草素及胆甾醇等。煎剂在体外对蛔虫先兴奋后抑制;应用于蛔虫病患者,驱蛔率高者可达80%,但虫卵转阴率很低(约20%)。海人草酸驱蛔阴转率约为50%。水浸液能兴奋离体兔肠,引起节律性甚至强直性收缩。本药毒性低。

鹧鸪菜

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J.Ag.,又称美舌菜。红藻门,红叶藻科,鹧鸪菜属。泛亚热带性红藻。暖海产,生于高、中潮带岩石上,中国东南沿海有分布。藻体鲜时紫红或暗紫色,干后青黑色,扁平细叶状,一般高2~3 cm,最高4~5 cm,丛生,不规则二叉分枝。分叉处常缢缩,且在其腹面伸出假根状固着器,以此附着于岩石上。四分孢子囊呈四面锥形,生于分枝上端。囊果球状,长于分枝上部的腹面。药用,为常用的驱蛔虫药。

鹧鸪菜zhègūcài

中药名。出《本草纲目拾遗》。别名蛔虫菜。为红叶藻科植物美舌藻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 ) J. Ag. 的藻体。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均有分布。咸, 平。杀虫。治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煎服: 鲜品30 ~60克。全藻含L - α - 海人草酸、海人草素及胆甾醇等。煎剂在体外对蛔虫有先兴奋后抑制作用, 应用于蛔虫病患者, 驱蛔率高者可达80%, 但虫卵转阴率很低( 约20%)。水浸液能兴奋离体兔肠, 引起节律性甚至强直性收缩。本药毒性低。

鹧鸪菜

鹧鸪菜

鹧鸪菜,又名乌菜、蛔虫菜、岩头菜、石疤、鲁地菜。始载于 《本草纲目拾遗》。为红叶藻科植物美舌藻Caloglossa leprieurii (Mont.) J. Ag. 的藻体。我国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沿海均有分布。
本品味咸,性平。有小毒。功专驱蛔。主治蛔虫病。《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疗小儿腹中虫积,食之即下。”临床上用以治疗蛔虫病及蛔虫性肠梗阻,多取鲜品煎服,或作菜肴煮食,亦可取干燥的鹧鸪菜制成片剂服。煎服,30~60g。
实验研究: 全藻含L-α-海人草酸、海人草素、胆甾醇等。
煎剂或海人草酸均有驱蛔作用,驱虫率可达80%,但虫卵转阴率很低 (约20%),有效成分不耐高温。本品久贮,也可降低疗效。此外,对蛲虫亦有一定作用。海人草酸对离体兔心有抑制作用,能缓和氯化钡、乙酰胆碱所致的豚鼠肠管痉挛。大剂量静脉注射可造成兔的肾小球、肾小管损害,出现蛋白尿。海人草酸对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作用于甘氨酸受体,对神经元起直接兴奋作用,本身与甘氨酸相似,能增强钠离子通透性,使脊椎神经元去极去化。全身或脑内给药,可引起弓状核、纹状体、黑质及海马椎体细胞的毁损,在神经毒理的研究中,可作为工具药使用。煎剂毒性很低,人服用偶有轻微腹泻及短暂头晕等。

☚ 石榴根皮   土荆芥 ☛
0000296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