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鹤岗煤炭矿区中国大型煤炭产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130°11′~130°30′E,47°03′~47°50′N。储量预测边界南北长42km,东西宽平均6km,面积约252km2。煤田发现于1914年,1918年正式开采,1931年产量29.5万t。1932年起被日本侵占,为掠夺资源加速开发,1944年共有小斜井33处,小露天矿4处,产量达267万t。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成立鹤岗矿务局,经过4年恢复,1949年共有矿井35处,露天矿3处,产量达176.2万t。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重点矿区对老矿井进行改造、扩建,同时大规模建设的新矿井陆续建成投产:1954年5月,设计能力年产30万t的大陆一斜井投产,1955年,能力90万t的东山立井投产,1956年7月,能力150万t的兴安台立井投产,到“一五”末期(1957),全矿区总生产能力600万t,成为国家重要煤炭生产基地。此后继续进行技术改造、建设新矿,到1990年,全矿区有8个矿(10对自然井、1处露天矿),原煤产量达到1750万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