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鸿鹄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鸿鹄歌

鸿鹄歌

汉诗篇名。刘邦作。始见于《史记·留侯世家》。刘邦以太子刘盈仁弱,屡欲废之,更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重,废立之心更为迫切。于是,吕后用张良计请来商山四皓辅助刘盈。刘邦见此,无可奈何地对戚夫人说:“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戚夫人悲泣,刘邦为作歌一曲,即《鸿鹄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诗为四言古体,反映了刘邦的复杂心态。既为太子刘盈在其母吕后庇护下,根基已牢、辅翼已成而感慨,又因力不从心,无法给宠姬爱子以身后的安全保障而不安。全诗风格古朴,意绪低婉。比体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评曰:“《大风歌》冲口而出,卓伟不群。即《鸿鹄》酸楚之音,犹有笼罩一世之气。”

☚ 大风歌   戚夫人歌 ☛

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注释】 ①鸿鹄:天鹅。举:振翅而飞。就:成。②矰缴(zeng zhuo曾浊):古代系有丝绳用来射鸟的短箭。缴,生丝编织的绳子。
 
 【译文】 鸿鹄本善飞,长空一振翅,遥遥达千里。此鸟年虽幼,羽毛已丰满,自可越江海,翱翔于天地。鸟既高飞,我唯长叹,即使手握利箭长缴,能有何益?
 
 【集评】 明·胡应麟:“高帝《鸿鹄歌》,是‘月明星稀’诸篇之祖,非《雅》、《颂》体也。然气概横放,自不可及。”(《诗薮·内编》卷一)
 明·胡应麟:“汉祖《大风》雄丽闳远,《鸣鹄》恻怆悲哀。”(《诗薮·古体》)
 清·陈祚明:“悲壮。上四句雄浑,下四句苍凉,开孟德四言之风。”(《采菽堂古诗选》卷三)
 
 【总案】 《韩非子·备内》引俗语“其母好者其子抱”,以释说君主、后妃、太子三者间的关系,可用来为这首歌诗作一注脚。汉高祖刘邦既立吕后之子刘盈为太子,因深爱戚夫人,爰及其子赵王如意,故欲废刘盈而改立如意为嗣。吕后求得张良之策,请来高隐之士商山四皓为刘盈师。商山四皓拒绝刘邦的召请而甘愿随侍刘盈,使汉高祖大为震惊,从此打消改立太子之意。是日,刘邦目送四皓陪侍刘盈离去,面对戚夫人的哀哀泣涕,怆然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遂作此“鸿鹄高飞”歌。刘邦的决定显然是为了维护刘氏政权的稳定与久远。但作为征服天下的英雄,威权并重的君主,这决定是以个人感情的牺牲为代价。歌曰“又可奈何”,“尚安所施”,深深透现出刘邦那即令帝王也未必自由的悲凉情感。而后,戚夫人母子终因此事而惨遭酷刑杀身,倘若刘邦生前已有所料及——爱之,适害之,其间的悲怆叹惋当更为深长。

古代名诗《鸿鹄歌》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鸿鹄歌

 题解
 这首诗又名《楚歌》,取名《鸿鹄歌》是取首句二字为名。刘邦称帝后,几欲废太子刘盈而欲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大臣多不赞同,所以刘邦未能痛下决心。太子用张良计,迎商山四皓作为羽翼。汉十二年,刘邦破黥布还朝,决意更换太子。饮酒时,太子侍立于旁,商山四皓从于太子。刘邦问从者谓谁?四人上前对答。酒罢,刘邦目送四人从太子离去后,召见戚夫人而叹息说:“我想要更换太子,而太子有他们四人辅助他,羽翼已丰满,难以动摇了”。于是戚夫人泣涕而楚舞,刘邦作楚歌相和。所作楚歌即这首《鸿鹄歌》。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提起更换太子的事。
 
原文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注释
 ①碢缴,捕鸟的工具。碢:短箭。缴:缚箭的绳子。
 赏读
 这首短歌,共八句,虽然简短,却表达了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依据传统的解释,这首诗是说:太子刘盈像天鹅一般高飞千里,而且羽毛已长得丰满了,已形成了一相坚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形成后,谁也对它无可奈何了,虽有各种办法,但难以实施。由此可见刘邦在各方面的压力下,难以废弃太子的无奈心情。
 然而,如果考虑到这首诗是与戚夫人楚舞相和而作,那么这首诗针对太子而发的成分就微乎其微了。其一,刘邦不喜欢太子的懦弱无能,处心积虑要废掉他,怎会把它比作具有雄才大略的象征——鸿鹄呢?其二,刘邦是对戚夫人歌唱的,所以,刘邦歌中的鸿鹄,应指爱妃戚夫人的儿子——自己喜欢的赵王如意。那么,这首诗的含义就变成了这样:我志向高远的儿子啊,你远走高飞吧,走得越远越好,在外边要招贤纳士,积蓄自己的力量。到了能够纵行天下的时候,谁对你也无可奈何,即使有种种阴谋,重重陷井,对手也是难以用上的。再结合刘邦送如意为大国赵君的举动,以及许多倾力扶赵的行为,这样理解才应该是最为合理的。
 作为皇帝,不能把自己心爱的儿子推上帝位,想到自己百年后,再难以庇护爱妃和爱子,悲哀之情自然在诗中流露出来。
 这首诗通篇用喻,用意含蕴,语带双关。鸿鹄之喻,明指刘盈而实指如意。情感变化真实细腻,不仅表现出自己意愿难遂的无奈,也对自己的爱妃爱子加以暗示,进行激励,足见刘邦对戚夫人及如意的一番良苦用心了。
 


古代文学作品《鸿鹄歌》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鸿鹄歌》

《鸿鹄歌》

古歌名。又名《楚歌》。汉高祖刘邦作。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载,高祖欲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而废太子,后不果。戚夫人泣,高祖乃作此歌。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三说:“其旨言太子得四皓为辅,羽翼成就,不可易也。”今人郑文《汉诗选笺》说:“此歌既为楚歌,在二句之间,应有兮字,盖史家删之。”这首歌唱出了刘邦对改立太子的绝望,反映了西汉初期帝室内部嫡庶之间的尖锐斗争。诗中巧妙地运用鸿雁高飞,无法射击,比喻无法废掉太子刘盈的局面,并对戚夫人诉说了无可奈何的心理,感情深微婉曲,表现了一代雄主的另一种情调。

鸿鹄歌

鸿鹄歌

汉高祖刘邦现存的诗歌作品除了 《大风歌》外,还有 《鸿鹄歌》 一首; 它与 《大风歌》写作时间相同而稍后。此诗的写作背景与缘起是: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想把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立为太子,而废去原太子刘盈 (高皇后吕雉所生),但在众大臣的反对下同时慑于诸吕的势力,他不得不放弃废长立幼的打算。在一次宴会上,刘邦对戚夫人说: “吕后以后真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听后哭泣不已。刘邦接着说: “你为我楚舞,我为你唱楚歌。” 于是就唱了这首 《鸿鹄歌》。全诗八句三十二字: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缴,将安所施!”诗中把刘盈比作一只广有羽翼、展翅千里、搏击云天的鸿鹄 (天鹅),他 (刘邦) 虽然有缯缴 (弓箭),但对于这只 “横绝四海” 的鸿鹄已没有什么作用了; 他虽然有心让赵王如意上台,竭力要保护他们母子的安全,但已经力不从心了。诗后二句,沉重地勾勒出刘邦凄怆、压抑、孤独的心境。《鸿鹄歌》同 《大风歌》互为补充、互相映衬,真实而完整地刻画了刘邦的思想感情。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对这两首诗都同样推崇,认为俱是 “天纵之英作” (见《文心雕龙·时序篇》)。

☚ 大风歌   舂歌 ☛
鸿鹄歌

鸿鹄歌

汉初歌谣,高祖刘邦作。戚夫人得刘邦之宠, 刘邦打算废吕后所生之太子刘盈, 立戚夫人所生之刘如意为太子。吕后听从张良之谋, 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在长安见到此四人跟随太子刘盈, 召来戚夫人指着说道:“太子羽翼已成,难以更易了。”戚夫人闻之泣下。刘邦让戚夫人舞楚舞,亲自为戚夫人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二人感伤而罢。

☚ 淮南王歌   赵幽王歌 ☛

鸿鹄歌

西汉歌曲。汉高祖刘邦作。据《史记·留侯世家》和《汉书·张陈王周传》记载,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刘邦亲自率军征讨淮南王黥布叛乱后,回到京师长安,因病情加重,便想另立自己宠幸的戚夫人所生赵王刘如意为太子,更换原立太子、吕后所生的刘盈。一次宫中宴饮,太子刘盈侍奉,刘邦见被称为“商山四皓”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紧随太子左右,便惊问他们为何早先不愿出山辅佐自己,现在却乐于侍从太子? 四人回答说因为高祖轻辱士人,故恐惧不出,今太子仁孝,善待士人,故愿侍从。宴饮之后,刘邦对戚夫人说原想更换太子,但而今太子已得四人扶助,羽翼已成,不好再变更了。戚夫人听后泣啼不已。刘邦此时面对宠妃,无以为计,便将一怀心绪诉诸歌舞,慨叹道:“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悲怆地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这首歌以羽翼已丰的鸿鹄作比,以自己已无力左右政局的感慨为叙,表现了十分复杂的心绪。此歌系以刘邦喜爱的楚声曲调,虽今已不可考知,但其词悲慨激越,一波三折,犹可想见其曲调风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