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化香树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化香树叶 【概况】: 异名 山柳叶(湖南)。 基源 为胡桃科化香属植物化香的树叶。化香属全世界约2种,中国仅1种。 原植物 化香Platycarya strobiacea Sieb.et Zucc.(Fortunaea chinensis Lindl.) 历史 化香树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木类,云:“高丈余,叶微似椿,有圆齿,如橡叶而薄柔。结实如松球刺,扁也薄。 子在刺中,似蜀葵子,破其球,香气芬烈……取其实以染黑色。”按上所述,并查阅附图,与本种颇相一致。 形态 落叶小乔木,高2~6m。芽卵形或近球形。叶长15~30cm,叶总柄显著短于叶轴,有7~23枚小叶;小叶片纸质,侧生小叶无叶柄,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1cm,宽1.5~3.5cm,基部歪斜,顶端长渐尖,边缘有锯齿;顶生小叶有小叶柄,长2~3cm,基部对称,圆形或阔楔形。两性花序和雄花序在小枝顶端排列成伞房状花序束,直立;两性花序通常1条,著生于中央顶端,长5~10cm,雌花序位于下部,长1~3cm,雄花序部分位于上部,有时无雄花序而仅有雌花序;雄花序通常3~8条,位于两性花序下方四周,雄花苞片阔卵形,顶端渐尖而向外弯曲,雄蕊6~8,花丝短;雌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硬而不外曲,花被2,位于子房两侧并贴于子房,顶端与子房分离。果序球果状,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2.5~5cm,宿存片木质;果实小坚果状,背腹压扁,两侧有翅,长4~6mm。花期5~6月,果期7~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5页,图版750)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及杂木林中。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 。【化学】:含抗菌和植物生长抑制成分:5-羟基-1,4-萘醌(5-Hydroxy-1,4-Naphthquinone)、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5-Hydroxy-2-methoxy-1,4,-naphthoquinone)和它的异构体以及5-羟基-3-甲氧基-1,4-萘醌(5-Hydroxy-3-methoxy-1,4-naphthoquinone)[1]。此外还含有抗坏血酸约352mg%,鞣质,黄色素和胡桃叶醌等[2,3]。 参考文献 [1]CA 1979;91∶137167h [2]福建药物志,第2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91 [3]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 【药理】: 本品所含胡桃叶醌对细菌、真菌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抗菌谱广,对临床上重要真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1~3]对黄曲霉等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可作饮料防霉剂[4~5]并有抑制流感病毒A和A2的活性[6],在动物试验中还有抗癌作用[7]。 参考文献 [1]Planta Med 1975;27(3)∶201 [2]CA 1978;89∶71511r [3]CA 1979;91∶137167h [4]CA 1973;78∶106417s [5]CA 1972;76∶71307k [6]CA 1977;86∶595y [7]CA 1968;68∶28389m,J PharmSci 1968:57(10)∶1674 【药性】: 性味 辣,热。 有毒。 主治 疮毒。 用法用量 外用:嫩叶擦患处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忌内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贵州民间药物》:“治癞头疮:化香树叶30g,石灰6g。开水200m1,泡制2小时,蘸药外擦,1日2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