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头五7232名嘴;口。⑴冀鲁官话。河北新城。1935年《新城县志》:「口呼为口头。今北俗亦呼为~。」山东。《聊斋俚曲集・增补幸云曲》第十三回:「丫头道:『若光论~,我也照的住他;只末了一句话,说的他就恼了。』」⑵中原官话。河南:她~快,心眼细,爱打趣,爱调皮。⑶西南官话。贵州黎平〖 〗、赫章〖 〗。   嘴头头(tóu)〈名〉(1)(~儿/子)嘴;嘴巴。 《金》二一: 还亏我把~上皮也磨了半边去,请了你家汉子来。又三四: 那平安儿因书童儿不请他吃东道,把~子撅着。又六一: 可又来,你腊鸭子煮到锅里,身子儿烂了,~儿还硬。(万本) 《醒》七八: 我来上庙,他自然该跟了我来,却在家贪图~子食,恋着不肯跟我。 <方>今北京和山东济宁、菏泽话说“嘴头子”。 (2) (~子)嘴(就说话而言,多指说话厉害);伶俐的口齿。 《金》二三: 你晓的五娘~子,又惹的声声气气的。又四三: 六姐,也亏你这~子,不然,嘴钝些也成不的。 《醒》六九: 俺婆婆在世时,~子可是不达时务,好枉口拨舌的说作人。 《聊·增》十三: 若光论~,我也照的住他;只末了一句话,说的他就恼了。 <方>今北京、河北、山东、江苏徐州话有此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