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鸳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鸳鸯

鸳鸯

短篇小说。杨守愚著。初载于1936年12月《台湾新文学》第1卷第10号。小说描写了贫苦工人阿荣,因被蔗车轹断了左脚,不得已让妻子鸳鸯丢下襁褓中的孩子去制糖公司做苦工,日本监督寻机奸污了鸳鸯,阿荣悲愤自尽。作品通过阿荣家破人亡的悲剧,暴露了日本资本家对台湾工人的残酷剥削和任意摧残,抒发了铁蹄下的人民深重的悲哀。小说在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关系处理上表现了圆熟的技巧。阿荣是个人穷志尊的工人。唯其如此,他虽体贴妻子而不能原谅她的失贞;当他感到最后的尊严被摧毁后,就选择了自尽之路。鸳鸯深爱丈夫和儿子,但为了保住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对于欺凌采取忍让回避的态度,终于落入监督的魔掌。人物的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得到了真切的展现,一夜之间家破人亡的悲剧也表现得十分自然。小说在结构布局上颇见匠心,语言自然准确,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基础。

☚ 脱颖   梦之谷 ☛
鸳鸯

鸳鸯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鸳鸯》,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于万物有道,自奉养有节焉。”三家《诗》义未阐。《序》说穿凿。此诗以鸳鸯、秣马等起兴,皆与古代婚姻有关,故后人以为这是祝贺贵族新婚之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章首兴句象征婚姻,较有情致。“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两句被评为“细腻如画”(方玉润《诗经原始》)。每章后两句均是当时例祝王者或贵族巨室之谀词套语,诗意大逊。

☚ 桑扈   頍弁 ☛

崔珏?—?

字梦之。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人,寄居荆州(今湖北江陵县)。唐代诗人。大中年间进士。曾为使府幕僚,后入朝为校书郎。又曾任淇县令,官至侍御史。其诗以《和友人鸳鸯之什》较著名,故世称“崔鸳鸯”。原有诗集一卷,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十五首,编为一卷。
索引:崔珏,梦之,鸳鸯。

鸳鸯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朱熹认为,这首诗是答《桑扈》一诗的,即诸侯称颂天子之诗。(《诗集传》),程俊英先生认为,这是一首祝贺贵族新婚的诗。诗中的起兴和祝词都与新婚有关,故程先生之说有理。
 全诗共四章。第一章以鸳鸯起兴。“于”,语助词,无实义,“华”,有长柄的捕鸟小网。“罗”,张在地上无柄的捕鸟大网。鸳鸯是匹鸟,成双结对,一同栖息,从不分离。用来形容新婚夫妇象鸳鸯一样相好和谐,白头偕老。第二章同样以鸳鸯起兴。“梁”,拦鱼的水坝。“戢”,收敛。对对鸳鸯栖息在鱼梁,将嘴插在左翅里。第一章讲捕回鸳鸯鸟,第二章讲鸳鸯共栖息,从起兴的变化看,喻义有深化发展,一对新人从婚前两地分居到被接入洞房完婚同枕共眠。鸳鸯比喻相匹配的情侣,从《诗经》滥觞,成为数千年来中国文学史中关于婚恋的一大比喻物,鸳鸯鸟也成为我国历代人民心目中和谐、相亲和美好的象征。第三章第四章以“秣马”起兴。秣马是古代的迎亲之礼。“乘马”,四匹马。“摧”,铡草喂马。“秣”,以谷物喂马。马棚中准备迎亲的四匹马,被粮草养得膘肥体壮。全诗四章每一章后两句含义基本相同,都是“祝愿君子寿长无疆,福禄永随。“宜”,安,适合,“艾”,辅助。“绥”,安,这几个字的使用,使每一章结尾略有变化,使全诗不显沉闷,这种句式结构和含义不变,只是换几个动词,重复表现同一意思,在《诗经》中不乏其例。

《鸳鸯》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鸳鸯》

 鸳鸯于飞,鸳鸯鸟儿成双飞,


毕之罗之。张起网罗捕回来。


君子万年,君子传宗接代万年长,


福禄宜之。福禄双全享安康。



鸳鸯在梁,鸳鸯栖息在河梁,


戢其左翼。相偎相依入梦乡。


君子万年,君子传宗接代万年长,


宜其遐福。洪福久远享安康。


乘马在厩,乘马拴在马棚里,


摧之秣之。有草有料养得壮。


君子万年,君子传宗接代万年长,


福禄艾之。福禄奉养家兴旺。



乘马在厩,乘马拴在马棚里,


秣之摧之。有料有草养得肥。


君子万年,君子传宗接代万年长,


福禄绥之。福禄双全家安绥。



[注释] ①戢(ji):收敛。②遐:长久。③厩:马棚。④摧:铡草喂马。秣:以谷物喂马。⑤艾:养。⑥绥:安。



[赏析] 这首诗《诗序》以为“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于万物有道,自奉养有节焉”,朱熹《诗集传》讥其穿凿,而认为是诸侯答颂天子宴会的诗,与《小雅》前篇《桑扈》为姊妹篇。清人怀疑这种解释,姚际恒《诗经通论》认为是追美幽王初婚的诗,方玉润《诗经原始》承其说,谓“幽王初婚也”。从诗的内容看,确是一首祝颂新婚的诗,但其中的“君子”云云,未必即指幽王,或考证是属于一般贵族婚礼上唱的祝歌。全诗四章,前两章均以鸳鸯鸟起兴,鸳鸯鸟古称为匹鸟,因雌雄同飞同止,成双捉对儿,相亲相依,故用以比夫妇。后两章则以秣马起兴,古之婚娶,均乘马相迎,如《周南·汉广》诗中说到女子出嫁时,有“之子于归,言秣其马”的诗句。另外,这首诗中又写到“福禄”云云,可知正是属贵族婚礼时所用无疑。国风中《周南·桃夭》也是一首婚礼贺歌,但婚娶者的身份不同,内容、风格上也有差异。


首章写鸳鸯鸟飞来飞去,张开小网、大网终于把它捉住。毕,指长柄的捕鸟小网:罗指张在空间的大网,用网捕捉,几经周折,终于成功,表示婚配几经择求,终于美满成双,得遂心愿。后两句“君子万年,福禄宜之”,则是祝愿婚后福禄双全,家庭美满,永享安康。次章仍以鸳鸯鸟起兴,“鸳鸯在梁,戢其左翼”,“梁”是拦鱼的水坝,鸳鸯是水鸟,在水中同游共戏以后,则息于水梁之上。“戢其左翼”,是指鸳鸯鸟相依而栖的样子。《诗集传》说:“禽鸟并栖,一正一倒,戢其左翼,以相依于内;舒其右翼,以防患于外,盖左不用而右便故也。”鸳鸯鸟眠时,把嘴夹在左边翅膀内,是一种安睡的姿态,这里也是比喻夫妇双栖双止的亲密生活。而从这两句的描写看,此诗是十分工于状物的。方玉润曾对这两句加眉批说:“细腻如画。”第一章祝愿婚姻得成,第二章祝愿相依相爱,第三、四章则是说快快喂饱厩中的乘马,以便及时前去迎娶。而全诗中最突出的祝愿,是所谓福禄长久,从而清楚地表露出贵族思想和生活的烙印。

诗词《鸳鸯》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鸳鸯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
 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注释】 ①于:在。毕:一种长柄的捕鸟网。罗:捕鸟罗网。②宜:安。③梁:鱼梁(拦鱼的水坝)。戢(ji吉):收敛。④遐:长远。⑤乘马:四匹马。厩:马棚。摧:同“莝”,铡碎的草。这里指以铡碎的草喂马。秣(mo莫):以草料喂马。⑥艾:养育。⑦绥:安。
 
 【译文】 鸳鸯鸟儿飞成双,长柄罗网将它网。君子万年寿长在,福禄相安万年长。鸳鸯落在鱼梁上,收起它的左翅膀。君子万年寿长在,应该幸福万年长。肥马养在马棚里,好草好料喂养它。君子万年寿长在,福禄永远伴随你。肥马养在马棚里,好草好料喂养它。君子万年寿长在,福禄相安乐无边。
 
 【集评】 清·方玉润:“盖臣子颂君,何物不可以起兴,而乃有取于在梁敛翼之鸳鸯鸟耶?夫鸳鸯匹鸟,当其倦而双栖,一正一倒,戢其左翼以相依于内,舒其右翼以防患于外,有夫妇情而无君臣义焉。故《白华》之诗有感于伉俪之不终,亦引用其语,而下即云:‘之子无良,二三其德’,词意固昭然矣。《白华》为申后被黜之诗,安知此诗不为申后初昏(婚)而作?圣人两存其诗,正以见幽王‘二三其德’,虽有初而靡终也。”(《诗经原始》卷十二)
 今·陈子展:“疑是颂祝贵族君子新婚之歌,具有歌谣风格。倘认其与幽王有关,与其说刺幽王废后,毋宁说是美幽王大婚。或说追美其大婚,以刺其废后,而说皆近乎迂曲矣。”(《诗经直解》卷二十一)
 
 【总案】 疑此诗为贵族举行婚礼时所唱的祝颂歌。姚际恒引何玄子解诗说:“以《白华》之诗证之,其第七章曰:‘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是诗亦有‘在梁’二语,词旨昭然。诗人追美其初昏(婚)……。‘乘马’二章,皆咏亲迎之事而因以致其祷颂之意。《汉广》之诗曰,‘之子于归,言秣其马,’亦同”。但此诗是否是“刺幽王”的,并无确证,所言者皆为猜测之词。

鸳鸯 - 红楼梦人物 - 可可诗词网

鸳鸯

红楼梦鉴赏《 人物形象鉴赏 晴雯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鸳鸯》

贾母的大丫头,是个世代为奴的“家生子”。由于她是贾母身边第一个不可少之人,又由于她本人的正直、公道和自重,她在贾府赢得了普遍的尊重和信任。不仅平儿、袭人等姐妹尊重她,就是贾琏、凤姐也不敢小觑她,李纨等更是由衷夸奖她。

她比平儿、袭人刚烈,但又比晴雯沉着老练,在大观园女儿国里,她是极有性格和光彩的一位。她理应也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中人物。

1. 贾母身边一刻不可少之人

身为贾府老太君的贾母,由于年老体弱,已把所有的家政都交王夫人、凤姐操持,连自己的事也懒得操心,一切听凭鸳鸯料理安排,过的完全是一种依赖性极强的寄生生活。正因如此,鸳鸯的重要性就显得格外突出。用李纨的话来说,“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

贾母本人也不避讳这点,当邢夫人替贾赦来说媒时,贾母在数落邢夫人时就夸奖鸳鸯说:

“那孩子还心细些,我的事情他还想着一点子,该要去的,他就要了来,该添什么,他就度空儿告诉他们添了。鸳鸯再不这样,他娘儿两个(按,指王夫人、凤姐),里头外头,大的小的,那里不忽略一件半件,我如今反倒自己操心去不成?还是天天盘算和你们要东西去?我这屋里有的没的,剩了他一个,年纪也大些,我凡百的脾气性格儿他还知道些。……所以不单我得靠,连你小婶媳妇也都省心。”

确实,鸳鸯对于贾母,就如同平儿对于凤姐、袭人对于宝玉一样重要,只是各人的妙处不同。如果说平儿是凤姐的一把总钥匙,袭人是宝玉的贴身衬衣,那么鸳鸯则是贾母的随身拐杖。试想衣、食、住、行,贾母哪一件少得了她?就是玩乐,贾母离开她也不行。例如斗牌,从来规矩是鸳鸯代洗牌,而且斗牌的过程中她要递暗号与凤姐儿,让贾母赢得高兴。又如刘姥姥二进荣府时,给贾母带来了她生活中最缺少的野味,鸳鸯看准了这一点,和凤姐串通一气,撮弄刘姥姥,逗得贾母不时地开怀大笑,直“笑的眼泪出来”。还有螃蟹宴那回,鸳鸯和凤姐逗乐,笑的贾母那边也听见了,一叠声问:“见了什么这样乐,告诉我们也笑笑。”鸳鸯等的一番妙语回答使“贾母和王夫人等听了也笑起来”。须知在封建社会,能引逗长辈和主子开怀一笑,这是显示孝心和忠心的极好方式,也是赢得对方欢心的特殊手段。在晚辈中最能给老太太带来欢乐的莫过于凤姐,而在丫环中常注意调剂贾母生活的则首推鸳鸯。正是因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的需要,鸳鸯对于贾母才显得那么重要。

由于贾母对于鸳鸯的完全依赖,在人分数等的荣国府内,鸳鸯的地位也非同一般。即使在少数大丫环内,她的资格似也要在袭人、平儿之上。但难能可贵的是,她并不因此倚势霸道,而是为人宽厚公道,上上下下很投人缘。贾母夸奖她“投主子们的缘法,也并不指着我和这位太太要衣裳去,又和那位奶奶要银子去。所以这几年一应事情,他说什么,从你小婶和你媳妇起,以至家下大大小小,没有不信的”。李纨也称赞她“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惜春、平儿都佩服她比自己强,“我们那里比的上他”。

事实也确是如此,这个贾府最有脸面的丫环,不仅“不依势欺人”,而且待人宽厚,富有同情心。那次为使贾母开心而串通凤姐捉弄刘姥姥,事后她即向刘姥姥道歉:“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凤姐受了邢夫人的气,她很同情,不仅为其说公道话,而且很关心其病情,“罢哟,还提凤丫头虎丫头呢,他也可怜见儿的。虽然这几年没有在老太太、太太跟前有个错缝儿,暗里也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总而言之,为人是难作的: 若太老实了没有个机变,公婆又嫌太老实了,家里人也不怕;若有些机变,未免又治一经损一经。”她本人最清楚家庭内部那些背地里咬舌根,挑三窝四的事,但因“怕老太太生气,一点儿也不肯说。不然我告诉出来,大家别过太平日子”。那天夜里她无意中撞破司棋和她表哥的好事,她不仅未告诉一个人,而且闻知司棋病重,自己反过意不去,借着来望候司棋,立身发誓与司棋说:“我告诉一个人,立刻现死现报!你只管放心养病,别白糟踏了小命儿。”“我又不是管事的人,何苦我坏你的声名,我白去献勤。”不愿伤害自己的姐妹而去向主子献殷勤,这正是鸳鸯的品格高尚处。换了平儿、袭人,她们虽然也会为司棋隐瞒,但不会推心置腹到如此程度。

对于鸳鸯来说,她在贾母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本是一种资本,但她是一个公道宽厚的女儿,她不懂得利用这一资本去倚势欺人;但她又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儿,她懂得如何借助贾母之力来抗拒贾赦的淫威。

2. 不屈的女儿,高尚的品格

这在一般人看来,也许这是改变自己处境,爬上半主子地位的难得好机会: 大老爷贾赦看中了她,定要娶她为妾,邢夫人亲自充当说客并许愿:“你这一进去了,进门就开了脸,就封你姨娘,又体面,又尊贵。”

是啊,这样的机会谁人不羡?谁会“放着主子奶奶不作,倒愿意作丫头”!但世上就有着这样的“傻丫头”,鸳鸯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禀性愚犟的邢夫人先找到鸳鸯,为贾赦亲自来说媒时,鸳鸯在表现了女儿羞怯的同时,表现了惊人的沉着。不管邢夫人如何鼓动三寸之舌,又是夸奖,又是许愿,又是分析道理,做她的思想工作,她抱定一个宗旨: 低头不语,不予回答。结果邢夫人无计可施,只得悻悻然离去。

当鸳鸯随后独自来至园里,与平儿、袭人等叙谈时,她则以毫不含糊的语言,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老太太在一日,我一日不离这里;若是老太太归西去了,他横竖还有三年的孝呢,没个娘才死了他先纳小老婆的!等过三年,知道又是怎么个光景,那时再说。纵到了至急为难,我剪了头发作姑子去;不然,还有一死。”好丫头,一步一步,想的多么仔细,真不愧是个有主意、有决断的女儿。

紧接着,当鸳鸯的嫂子,那个专管“九国贩骆驼的”女人兴冲冲前来报告她“好话”和“喜事”时,她的积郁一下子化作了愤怒的斥责:“你快夹着屄嘴离了这里,好多着呢!……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的眼热了,也把我送在火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这尖刻无情的斥骂,显示了鸳鸯性格的另一面: 那被温柔掩盖着的刚烈一面。

最后,当贾赦逼急了时,她终于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当着贾母和众人的面,“一行哭,一行说,把邢夫人怎么来说,园子里他嫂子又如何说,今儿他哥哥又如何说”,统统数说了一遍;特别是针对了贾赦诬说她“恋着宝玉,不然要等着往外聘,我到天上,这一辈子也跳不出他的手心”的无耻威胁,她斩钉截铁地表示:

“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抺死了,也不能从命!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没造化,该讨吃的命,伏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若说我不是真心,暂且拿话来支吾,日后再图别的,天地鬼神,日头月亮照着嗓子,从嗓子里头长疔烂了出来,烂了成酱在这里!”

这里,鸳鸯用自己的凛然正气,回答了贾赦的无耻胁迫,表现了一个平民女儿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同时,她借助贾母晚年在生活上对她的依赖,既当众出了贾赦的丑,又有效地保护了自己,表现了一个聪明女儿的沉着机智。这一切,正是鸳鸯区别于其他女儿的独特的性格特点。换了平儿、袭人,她俩多半会委曲求全,起码话不会说到这个程度,行动也不会如此决绝;而换了晴雯,则不会如此沉着冷静,讲究斗争策略。

鸳鸯的难能可贵,还在于她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不对贾赦之流抱任何幻想。她早已盘算好: 一旦她死在贾母之后,贾赦之流决不会放过她,因此她能选择的,“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曹雪芹原作如何写她的结局我们已不得而知,现续书写贾母一死,她就殉主自尽,这大体符合原作的意图,只是借此宣传封建的义仆思想并不可取。尽管鸳鸯最终未能挣脱奴隶的枷锁,但她以死保持了一个女儿的清白与尊严,这是一个女儿最可宝贵的品格和财富,是任何一个权势者都无法剥夺和玷污的。

哦,鸳鸯,这个名字最富有爱情婚姻色彩的女儿,却偏偏在这个问题上是大观园女儿中最不幸的一个。而她的抗婚行动,无疑谱写了《红楼梦》生命乐章中最动人的一曲。


“鸳鸯”的意思,出处,故事 - 可可诗词网

鸳鸯

鸳鸯是成对生活在水边的一种“守情鸟”。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鸳鸯一般是爱情的象征,但也有把鸳鸯比作兄弟的。

《文选》题为《苏子卿四首》的第一首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的句子,而从诗中“骨肉缘枝叶”“况我连枝树”等句看,这显然是一首兄弟间赠别诗。三国魏·嵇康的《赠兄秀才入军诗》中,也是用鸳鸯比喻兄弟和睦友好。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题名《鸳鸯》,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扬辉上京。”这里显然是以鸳鸯比喻陆机、陆云兄弟的。再上溯到《诗经·小雅》中有“鸳鸯于飞”的句子,也不是比喻夫妇的。

据考,以鸳鸯比喻恩爱夫妻,始于汉代。汉代无名氏有诗云:“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相忘。”汉代著名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里,亦有“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诗句。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其中有“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使人感到新鲜,以后一些文人竞相仿效,于是鸳鸯就成了恩爱夫妻的代名词了。

后来,人们视鸳鸯为“守情鸟”。西晋人崔豹的笔记《古今注》云:“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分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死,故谓之‘匹鸟’。”《康熙字典》亦称:“鸳鸯雌雄未尝分离,人得其一则一必思而死,故谓‘匹鸟’。”《淮安府志》的记载则更为神奇: 明代成化六年十月间,盐城一渔夫弋一雄鸳,刳割后置于釜中煮之。其雌者随棹飞鸣不去。渔夫方启釜,雌鸟即投沸汤而死。由此可知,因鸳鸯习性雌雄成双,人们便深信它们对爱情忠贞不渝,故而美其名为“守情鸟”。


典故“鸳鸯”鉴赏和评析 - 可可诗词网

鸳鸯

 鸳鸯属鸟纲,鸭科。雄称鸳,雌称鸯。雄者翅上羽毛五颜六色,美丽可爱,其上有一对栗黄色的扇状羽毛,如帆一样立着,称为剑羽或思羽。雌者毛色较单调,以褐色为主。
 


 鸳鸯常栖息在岸边多树而幽静的溪流、湖泊或近山河川中,为名贵的观赏鸟类。作为婚嫁吉祥物,主要因其性喜雌雄双宿双飞,形影不离,以之比拟夫妇和合,鱼水情深。
 晋崔豹《古今注》云:
 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曾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也。

 因此,历来以鸳鸯象征纯洁坚贞的爱情或比喻夫妻好合,情深意长。
 民间传说,鸳鸯为一对恋人鸳哥和鸯妹所化,因此双飞双栖,恩爱无比。有关鸳鸯的这一习性,历来颇多吟咏。
 早在《诗经》中就有“鸳鸯于飞,毕之罗之”之咏。
 汉司马相如以琴挑卓文君作《琴歌》云:“有艳淑女在此房,何缘交颈为鸳鸯。”即以鸳鸯喻男妇相悦、夫妻谐和。陈徐陵《鸳鸯赋》中有诗咏其事云:
 
 特讶鸳鸯鸟,长情真可念。
 许处胜人多,何时肯相厌?
 闻道鸳鸯一鸟名,教人如有逐春情,
 不见临邛卓家女,只为琴中作许声。

 
 诗谓临邛卓文君就是因为听到司马相如《琴歌》中有“鸳鸯”鸟名,萌发春情,竟而私奔。
 又传说鸳鸯为屋上一俯一仰的两片瓦所化,因此交颈比翼,永不分离。《三国志·周宣传》载:“文帝问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坠地,化作双鸳鸯。’”唐白居易《长恨歌》诗云:“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衿寒谁与共?”崔珏《鸳鸯》诗亦云: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共飞。
 耿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鸳鸯的纹图成为其吉祥寓意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不仅广泛用于婚嫁喜庆场合,亦多见于日常生活中。汉时,鸳鸯已成为织锦的主要纹图。汉刘歆《西京杂记》载: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在昭阳殿里,为了表示敬意和祝贺,曾献鸳鸯襦、鸳鸯被、鸳鸯褥。
 后世又以“鸳衾”、“鸳被”指夫妇同床共寝之被褥,引起多情诗人无尽的遐思。唐钱起《长信怨》诗云:“鸳衾久别难为梦,凤管遥闻更起愁。”杜牧《为人题赠》诗亦云:“和簪抛凤髻,和泪人鸳衾。”
 明陶宗仪《辍耕录》记载了古代“鸳衾”的形制,十分有趣:
 孟蜀主(昶)一锦被,其阔犹今三幅帛,而一梭织成。被头作二穴,若云版样,盖以叩于项下,如盘领状。两侧余锦则拥覆于肩。

 数千年来,鸳鸯的纹图一直为人所喜闻乐见,至今仍广为应用。以鸳鸯为题材的传统吉祥图案多用于婚庆,祝贺新人如鸳鸯交颈比翼,和谐白头,如“鸳鸯比翼”,绘雌雄两只鸳鸯比翼齐飞的纹图;“鸳鸯贵子”,绘两只鸳鸯口衔莲花(或莲叶和莲蓬)的纹图,寓意琴瑟和谐、多子多福。
 说起鸳鸯的来历,民间还有一则可歌可泣的故事。
 据传,二千多年前,晋国大夫洪辅告老还乡,大兴土木,开辟林苑。他从外地请来了年轻的花匠怨哥,为其植花种草。次年清明节,怨哥正为罗汉松培土,忽听莲池里有人惊呼“救命”,奋不顾身跃入莲池,救起了洪府千金映妹。洪辅见此情景,诬陷怨哥调戏女儿,遂将其痛打并下入大牢。入夜,映妹来探怨哥,并将五彩宝衣给他穿上。洪辅得知此事,恼羞成怒,剥下彩衣,便缚石将怨哥推下莲池。映妹知道此事后,痛不欲生,亦跃身入池。第三天清晨,人们看到莲池中两只奇异的鸟儿,雄的五彩缤纷,雌的毛色苍褐,双飞双宿,恩爱无比,知道这是怨哥和映妹的精灵所化。从此,也就有了鸳鸯。

《诗经》之《鸳鸯》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鸳鸯

 [原文]
 鸳鸯于飞,
 毕之罗之。
 君子万年,
 福禄宜之。
 (罗、宜,歌部。)
 鸳鸯在梁,
 戢其左翼。
 君子万年,
 宜其遐福。
 (翼、福,之部。)
 乘马在厩,
 摧之秣之。(韩摧作莝。)
 君子万年,
 福禄艾之。
 (秣、艾,祭部。)
 乘马在厩,
 秣之摧之。
 君子万年,
 福禄绥之。
 (摧、绥,脂部。)
 [译文]
 鸳鸯鸟双双飞翔,张起罗网来捕足它。君子长寿万年,就有福禄来赐给他。
 鸳鸯双栖在鱼坝上,把它们的嘴头插在左翼下,君子长寿万年,永保他永福安康。
 驷马正在马棚里,铡了草喂它。拌了粟喂它。君子长寿万年,就有福禄来保佑他。
 驷马正在马棚里,拌了粟喂它,铡了草喂它。君子长寿万年,就有福禄来安慰他。
 [评介]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关于诗之主旨,《毛诗序》认为: “《鸳鸯》,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于万物有道。自奉养有节焉。”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诸侯所以答《桑扈》也。亦颂祷之词也。”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则别具慧眼,认为是“诗人追美其 (按: 即幽王) 初昏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也认为是“幽王初昏也。”将其解为祝贺新婚的诗是很恰当的,但未必指幽王之初婚。还是程俊英所说较为切实而圆通,她说:“这是祝贺贵族新婚的诗。鸳鸯是成双成对的鸟,秣马是古代亲迎之礼,诗的起兴都与新婚有关。”此说甚是。
 鸳鸯,古称匹鸟,雌雄偶居不离,是一种性喜双栖的鸟。雄鸟羽毛美丽多彩,雌鸟则羽色苍褐,腹白。古人以鸳鸯喻夫妇者,则由此发端。自古以来,鸳鸯便成为美好夫妻的象征。本诗前二章之开头,就是直接以鸳鸯起兴。“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于飞: 飞翔。毕: 长柄小网。罗:张在空间的大网。梁: 拦鱼的小坝。戢: 收敛。)“鸳鸯于飞”二句,以网罗罩住鸳鸯来比喻谋求男女好合而盼成夫妻之意。“鸳鸯在梁”二句,又以鸳鸯栖息水坝相互依偎的情状来比喻夫妇相亲相爱的亲密生活。其爱恋之情又比前句更进了一层。特别令人称道的是,此二句描摹鸳鸯闲止状态,“细腻如画”(方玉润《诗经原始》),传神写照,别具魅力。朱熹《诗集传》云:“张子曰:禽鸟并栖,一正一倒,戢其左翼,以相依于内;舒其右翼,以防患于外,盖左不用而右便故也。”鸳鸯鸟睡眠时,把嘴头夹在左边翅膀内,是一种安然入睡貌。这正可比喻夫妇间同床共枕之亲密无间的情形。
 后二章开头两句则以秣马起兴。“乘马在厩,摧之秣之。”“乘马在厩,秣之摧之。”《诗经》中凡言及秣马,常是迎接新娘的前奏。如《周南·汉广》中“之子于归,言秣其马”,“之子于归,言秣其驹”二句,说的就是诗中主人公要把马儿喂得饱饱的,为的是好去迎亲,本诗之义与此同。短短的一首诗,从相识相爱到相依相偎,再到迎娶结婚,完整地展现了从恋爱到成婚的全过程。而这当中,“君子万年”,“福禄宜之”,则是贯穿其中最美好的祝愿,由此打上了贵族统治阶级深深的思想烙印。这与古代劳动人民夫妇间那种纯朴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具有本质性的区别。
鸳鸯

鸳鸯

[原文]
鸳鸯于飞,
毕之罗之。
君子万年,
福禄宜之。
(罗、宜,歌部。)
鸳鸯在梁,
戢其左翼。
君子万年,
宜其遐福。
(翼、福,之部。)
乘马在厩,
摧之秣之。(韩摧作莝。)
君子万年,
福禄艾之。
(秣、艾,祭部。)
乘马在厩,
秣之摧之。
君子万年,
福禄绥之。
(摧、绥,脂部。)
[译文]
鸳鸯鸟双双飞翔,张起罗网来捕足它。君子长寿万年,就有福禄来赐给他。
鸳鸯双栖在鱼坝上,把它们的嘴头插在左翼下,君子长寿万年,永保他永福安康。
驷马正在马棚里,铡了草喂它。拌了粟喂它。君子长寿万年,就有福禄来保佑他。
驷马正在马棚里,拌了粟喂它,铡了草喂它。君子长寿万年,就有福禄来安慰他。
[评介]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关于诗之主旨,《毛诗序》认为: “《鸳鸯》,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于万物有道。自奉养有节焉。”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诸侯所以答《桑扈》也。亦颂祷之词也。”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则别具慧眼,认为是“诗人追美其 (按: 即幽王) 初昏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也认为是“幽王初昏也。”将其解为祝贺新婚的诗是很恰当的,但未必指幽王之初婚。还是程俊英所说较为切实而圆通,她说:“这是祝贺贵族新婚的诗。鸳鸯是成双成对的鸟,秣马是古代亲迎之礼,诗的起兴都与新婚有关。”此说甚是。
鸳鸯,古称匹鸟,雌雄偶居不离,是一种性喜双栖的鸟。雄鸟羽毛美丽多彩,雌鸟则羽色苍褐,腹白。古人以鸳鸯喻夫妇者,则由此发端。自古以来,鸳鸯便成为美好夫妻的象征。本诗前二章之开头,就是直接以鸳鸯起兴。“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于飞: 飞翔。毕: 长柄小网。罗:张在空间的大网。梁: 拦鱼的小坝。戢: 收敛。)“鸳鸯于飞”二句,以网罗罩住鸳鸯来比喻谋求男女好合而盼成夫妻之意。“鸳鸯在梁”二句,又以鸳鸯栖息水坝相互依偎的情状来比喻夫妇相亲相爱的亲密生活。其爱恋之情又比前句更进了一层。特别令人称道的是,此二句描摹鸳鸯闲止状态,“细腻如画”(方玉润《诗经原始》),传神写照,别具魅力。朱熹《诗集传》云:“张子曰:禽鸟并栖,一正一倒,戢其左翼,以相依于内;舒其右翼,以防患于外,盖左不用而右便故也。”鸳鸯鸟睡眠时,把嘴头夹在左边翅膀内,是一种安然入睡貌。这正可比喻夫妇间同床共枕之亲密无间的情形。
后二章开头两句则以秣马起兴。“乘马在厩,摧之秣之。”“乘马在厩,秣之摧之。”《诗经》中凡言及秣马,常是迎接新娘的前奏。如《周南·汉广》中“之子于归,言秣其马”,“之子于归,言秣其驹”二句,说的就是诗中主人公要把马儿喂得饱饱的,为的是好去迎亲,本诗之义与此同。短短的一首诗,从相识相爱到相依相偎,再到迎娶结婚,完整地展现了从恋爱到成婚的全过程。而这当中,“君子万年”,“福禄宜之”,则是贯穿其中最美好的祝愿,由此打上了贵族统治阶级深深的思想烙印。这与古代劳动人民夫妇间那种纯朴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具有本质性的区别。

☚ 桑扈   頍弁 ☛

鸳鸯

鸳鸯yuān yāng

鸟名。《小雅·鸳鸯》一章:“鸳鸯于飞,毕之罗之。”毛《传》:“鸳鸯,匹鸟。”毕之,用有柄的网捕它。罗之,用无柄的捕鸟网捕它。《本草纲目》李时珍〔释名〕: “鸳鸯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鸣曰鸳,雌鸟曰鸯。崔豹《古今注》云: 鸳鸯雄雌不相离,人获其一,则一相思而死,故谓之匹鸟。” 〔集解〕:“鸳鸯,凫类也,南方湖溪中有之。栖于土穴中,大如小鸭,其质杏黄色,有文采,红头翠鬣,黑翅黑尾,红掌,头有白长毛垂之至尾。交颈而卧。”《小雅·白华》七章:“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在梁,在捕鱼梁上。戢,jí,收敛。

☚ 鸱鸮   唐 ☛
鸳鸯

鸳鸯yuānyānɡ

━━ 此鸟雌雄偶居不离,古称“匹鸟”,后因以比喻夫妇。汉·司马相如《琴歌》:“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唐·温庭筠《南歌子》词:“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 鸳侣   离鸾 ☛

鸳鸯

(两个物品)不匹配。

鸳鸯5014一种蜂。闽语。福建漳平〖 〗。不是同一式样的(多指成对的东西)。吴语。上海〖〗。~手套‖两只鞋子~格,哪能穿法?上海松江。江苏苏州〖〗。《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这绦半条是鹦哥绿,半条是猫儿黄,两样颜色合成,所以谓之~绦。」浙江杭州〖〗。粤语。广东广州〖 〗。

鸳鸯yuānyāng

鸳鸯是成对生活在水边的一种“守情鸟”。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鸳鸯一般是爱情的象征,但也有把鸳鸯比作兄弟的。
《文选》题为《苏子卿四首》的第一首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的句子,而从诗中“骨肉缘枝叶”“况我连枝树”等句看,这显然是一首兄弟间赠别诗。三国魏·嵇康的《赠兄秀才入军诗》中,也是用鸳鸯比喻兄弟和睦友好。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题名《鸳鸯》,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扬辉上京。”这里显然是以鸳鸯比喻陆机、陆云兄弟的。再上溯到《诗经·小雅》中有“鸳鸯于飞”的句子,也不是比喻夫妇的。
据考,以鸳鸯比喻恩爱夫妻,始于汉代。汉代无名氏有诗云:“南山一树桂,上有双鸳鸯。千年长交颈,欢庆不相忘。”汉代著名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里,亦有“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诗句。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其中有“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使人感到新鲜,以后一些文人竞相仿效,于是鸳鸯就成了恩爱夫妻的代名词了。
后来,人们视鸳鸯为“守情鸟”。西晋人崔豹的笔记《古今注》云:“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分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至死,故谓之‘匹鸟’。”《康熙字典》亦称:“鸳鸯雌雄未尝分离,人得其一则一必思而死,故谓‘匹鸟’。”《淮安府志》的记载则更为神奇: 明代成化六年十月间,盐城一渔夫弋一雄鸳,刳割后置于釜中煮之。其雌者随棹飞鸣不去。渔夫方启釜,雌鸟即投沸汤而死。由此可知,因鸳鸯习性雌雄成双,人们便深信它们对爱情忠贞不渝,故而美其名为“守情鸟”。

鸳鸯

〈隐〉旧时河南北部地区江湖诸行指枕头。

鸳鸯yuānyāng

鸟,像野鸭而略小,趾间有蹼,善游泳,能飞。雄鸟羽毛华丽,眼外围有黄白色环,嘴红棕色;雌的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是我国国家保护动物。

鸳鸯yuānyāng

〈名〉鸟,形体像野鸭而略小,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飞行力强。雄鸟羽毛绚丽多彩,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的长冠毛,嘴红色,雌鸟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雌雄多成对生活,文学上用来比喻夫妻。

鸳鸯yuān yāng

鸟名,古称匹鸟。雌雄偶居,出双入对。雄鸟羽色鲜明,雌鸟腹部白色,背上呈苍褐色。《九思·怨上》:“鸳鸯兮噰噰。”

鸳鸯yuān yāng

一种成对生活的水鸟,雄称鸳,雌称鸯,止则相偶,飞则成双。比喻夫妇。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也作“鸳鸯偶”。唐·李白《去妇》:“尝嫌玳瑁孤,犹羡鸳鸯偶。”

鸳鸯

(yuān·yāng)<名>
❶ 鸟,像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雄鸟羽毛绚丽,嘴红色。雌鸟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雌雄多成对栖息水边。
❷ 文学上常用来比喻夫妻。“鸯”在这个双声联绵单纯词里作词尾,习惯上读轻声,不宜读yāng。

鸳鸯yuān·yāng

❶一种雌雄成对生活在一起的水禽。此指做成鸳鸯形状的物件: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 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三二·739)
❷指有情爱关系的男女: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二五·580)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一·23)


鸳鸯yuān yāng

人名。贾母的贴身大丫鬟。本姓金,为贾府世仆。父母年老在金陵看房子,兄金文翔在贾母处当买办。曾勇敢地抗拒了贾赦的逼婚。(事见四六回)

古代名物 > 禽鳥類 > 游禽部 > 鶩鳧 > 鴛鴦
鴛鴦  yuānyāng

省稱“鴛”、“鴦”,亦稱“四鳥”、“黄鴨”。鳥名。鴨科。雄體長約四十餘厘米,雌體稍小。色質杏黄,有文采,紅頭翠鬣,黑翅黑尾,紅掌。雄鳥頭後有銅赤色長冠毛。喜泳善飛,性結偶行止,雌雄不離。棲息於北方湖沼,卵生繁殖,冬季徙居南方。爲我國特產名鳥。《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毛傳:“鴛鴦,匹鳥。”鄭玄箋:“匹鳥,言其止則相耦,飛則爲雙,性馴耦也。”晉·崔豹《古今注》:“鴛鴦,鳧類。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必思而死,故謂匹鳥。”唐·杜甫《朝雨》詩:“風鴛藏近渚,雨鷰集深條。”唐·元稹《有鳥》詩之十六:“有鳥有鳥毛羽黄,雄者爲鴛雌爲鴦。”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一·鴛鴦》:“[釋名]黃鴨、匹鳥。時珍曰:‘鴛鴦終日並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鳴曰鴛,雌鳴曰鴦。’崔豹《古今注》云:‘鴛鴦雄雌不相離,人獲其一則一相思而死,故謂之匹鳥。’”

鴛鴦

鸳鸯

鸳鸯

鸳鸯属鸟纲,鸭科。雄称鸳,雌称鸯。雄者翅上羽毛五颜六色,美丽可爱,其上有一对栗黄色的扇状羽毛,如帆一样立着,称为剑羽或思羽。雌者毛色较单调,以褐色为主。


鸳鸯常栖息在岸边多树而幽静的溪流、湖泊或近山河川中,为名贵的观赏鸟类。作为婚嫁吉祥物,主要因其性喜雌雄双宿双飞,形影不离,以之比拟夫妇和合,鱼水情深。
晋崔豹《古今注》云:
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曾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也。

因此,历来以鸳鸯象征纯洁坚贞的爱情或比喻夫妻好合,情深意长。
民间传说,鸳鸯为一对恋人鸳哥和鸯妹所化,因此双飞双栖,恩爱无比。有关鸳鸯的这一习性,历来颇多吟咏。
早在《诗经》中就有“鸳鸯于飞,毕之罗之”之咏。
汉司马相如以琴挑卓文君作《琴歌》云:“有艳淑女在此房,何缘交颈为鸳鸯。”即以鸳鸯喻男妇相悦、夫妻谐和。陈徐陵《鸳鸯赋》中有诗咏其事云:

特讶鸳鸯鸟,长情真可念。
许处胜人多,何时肯相厌?
闻道鸳鸯一鸟名,教人如有逐春情,
不见临邛卓家女,只为琴中作许声。

诗谓临邛卓文君就是因为听到司马相如《琴歌》中有“鸳鸯”鸟名,萌发春情,竟而私奔。
又传说鸳鸯为屋上一俯一仰的两片瓦所化,因此交颈比翼,永不分离。《三国志·周宣传》载:“文帝问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坠地,化作双鸳鸯。’”唐白居易《长恨歌》诗云:“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衿寒谁与共?”崔珏《鸳鸯》诗亦云: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共飞。
耿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鸳鸯的纹图成为其吉祥寓意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不仅广泛用于婚嫁喜庆场合,亦多见于日常生活中。汉时,鸳鸯已成为织锦的主要纹图。汉刘歆《西京杂记》载: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在昭阳殿里,为了表示敬意和祝贺,曾献鸳鸯襦、鸳鸯被、鸳鸯褥。
后世又以“鸳衾”、“鸳被”指夫妇同床共寝之被褥,引起多情诗人无尽的遐思。唐钱起《长信怨》诗云:“鸳衾久别难为梦,凤管遥闻更起愁。”杜牧《为人题赠》诗亦云:“和簪抛凤髻,和泪人鸳衾。”
明陶宗仪《辍耕录》记载了古代“鸳衾”的形制,十分有趣:
孟蜀主(昶)一锦被,其阔犹今三幅帛,而一梭织成。被头作二穴,若云版样,盖以叩于项下,如盘领状。两侧余锦则拥覆于肩。

数千年来,鸳鸯的纹图一直为人所喜闻乐见,至今仍广为应用。以鸳鸯为题材的传统吉祥图案多用于婚庆,祝贺新人如鸳鸯交颈比翼,和谐白头,如“鸳鸯比翼”,绘雌雄两只鸳鸯比翼齐飞的纹图;“鸳鸯贵子”,绘两只鸳鸯口衔莲花(或莲叶和莲蓬)的纹图,寓意琴瑟和谐、多子多福。
说起鸳鸯的来历,民间还有一则可歌可泣的故事。
据传,二千多年前,晋国大夫洪辅告老还乡,大兴土木,开辟林苑。他从外地请来了年轻的花匠怨哥,为其植花种草。次年清明节,怨哥正为罗汉松培土,忽听莲池里有人惊呼“救命”,奋不顾身跃入莲池,救起了洪府千金映妹。洪辅见此情景,诬陷怨哥调戏女儿,遂将其痛打并下入大牢。入夜,映妹来探怨哥,并将五彩宝衣给他穿上。洪辅得知此事,恼羞成怒,剥下彩衣,便缚石将怨哥推下莲池。映妹知道此事后,痛不欲生,亦跃身入池。第三天清晨,人们看到莲池中两只奇异的鸟儿,雄的五彩缤纷,雌的毛色苍褐,双飞双宿,恩爱无比,知道这是怨哥和映妹的精灵所化。从此,也就有了鸳鸯。
☚ 鹤   鸿雁 ☛

鸳鸯yuān yāng

❶旧时中原梨园业谓枕头。
❷旧时荆楚地区木瓦业谓木码。

鸳鸯【同义】总目录


鸳鸯河曲鸟节木鸟黄鸭

鸳鸯

鸟名。雌雄偶居不离,用以比喻夫妻。《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双飞鸟,自名为~。”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不羡仙。”温庭筠《南歌子》:“不如从嫁与,作~。”

鸳鸯

翠羽如画,缭绕追随。又称“匹鸟”、“匹禽”、“文禽”、“河曲鸟”、“韩凭”等。寓意爱情忠贞,雌雄相匹。

字数:53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孔雀   鸽子 ☛
夫妻

夫妻

夫妇 两口(两口子) 公婆 眷属(终成~) 眷姻 妻夫 瓜葛 室家 伴侣(终身~) 关睢 阴阳 双鸳 鸾皇 鸾俦 鸾凰 鸾凤(鸾凤俦;鸾凤友) 鸾交 鸳鸯(鸳鸯侣) 鸳侣 鸳俦 连枝树 鸳鸯配 莺俦燕侣
夫妇两人:单夫只妇
指代男女、夫妻:震巽
丈夫或妻子:爱人
对他人夫妻的美称:比目 梁孟
短暂结合的非正式夫妻:露水夫妻
头一次结婚的夫妻:结发 指脚夫妻 元配夫妻 原配夫妻 结发夫妻 花烛夫妻
才子佳人结为夫妻:鸾交凤友 鸾交凤俦
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凤友鸾交
由于生计需要而结合的夫妻:柴米夫妻
老年夫妻:老伴 老两口 老夫老妻
恩爱夫妻:干将莫邪 干将镆铘 莫邪干将 镆铘干将
不和睦的夫妻:怨偶 怨耦
不是真正的夫妻:假凤假凰 假凤虚凰
分离的夫妻:分鸾
离散的夫妻:别鹤(别鹤孤鸾;别鹤离鸾;离鸾别鹤;离鹍别鹤;孤鸾别鹤) 离鸾别凤 离鸾别鹄 离鸾断鸿 别鹄离鸾 别凤离鸿 别凤离鸾
两地分居的夫妻或长期分离的恋人:牛郎织女 牛星织女

另见:情侣 情爱 结婚 婚姻 离散

☚ 夫妻   配偶 ☛

各种形态的事物

各种形态的事物

排列成行的事物:衙(柳~)
成对的事物:雌雄
成双配对的事物:鸳鸯
比并的人物或事物:鲽鹣
连贯而成的事物:串(羊肉~)
连绵不断的事物:片(一~心;一~地)
飘忽不定的事物:飘瓦
散乱、漂泊不定的事物:飞蓬(心如~)
对立的事物:水火 冰炭
两相对峙的事物:鹬蚌
无形和有形的事物:幽明
不伦不类的事物:非驴非马

☚ 各种事物   汇合在一起的事物 ☛

某种形态的物品

某种形态的物品

须状的下垂物:苏(流~)
成对成双的东西:双(~手) 对(~联;配~) 鸳鸯(~剑) 雌雄(~剑)
扎成束的东西:把(把子;扫~)
成条把的东西:束(花~;光~)
植物及其他物体上像须的东西:须(须须;触~)
系在物体上垂着的东西:坠(坠子;扇~;耳~)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担(担子;货郎~)
把东西扎在扁担两头的担子:高肩担
插在孔洞里的东西:插子
整齐地堆成的东西:垛(柴~;草~)
带有缝隙的堆积物:隙积
坟状的堆积物:
排列整齐之物:雁齿
排列有序的华美物品:锦窠
直立的东西:笔管条直
包裹起来的东西:包(肉~;药~)
重迭的物品:百叶(~窗)
不伦不类的东西:四不像 非驴非马 非熊非罴 非罴非熊

☚ 某种形态的物品   拟状物 ☛

观赏鸟

观赏鸟

眉画型的小鸟:鹪(鹪鹌) 巧雀 巧妇(巧妇鸟) 巧女 蔑雀 袜雀 桃雀 桃虫 桑串 蔑爵 蒙鸠 工爵 工雀 女匠 宁鳺 布母 桑飞 鸱鸮 黄脰雀
黄鹂:鹂(鹂黄) 莺(莺鸟;莺儿;莺翁;莺鹂;黄莺;柳莺;流莺;夜~;春~) 皇 黄公 黄鸟 黄袍 黄离(黄离留) 离黄 黧黄黎黄 鵹黄 丽黄 楚雀 栗留(黄栗留) 云鸧 鸧鹒 仓庚抟黍 树串 长股 鷅鹠 黄伯劳水鸦儿 金衣公子
小莺:莺雏 莺儿
鹦鹉:鹦(鹦歌;鹦哥;鹦母) 辩哥 翠哥 莺哥 陇客 陇禽 陇鸟 干皋 干睪 婴武 婴母 臊陀 慧鸟 聪明鸟 能言鸟 南越鸟 绿衣使者
白鹦鹉:雪女 雪衣(雪衣女;雪衣娘)
八哥鸟:鹆(鸲鹆;鸜鹆) 寒皋 八哥
孔雀:孔(孔鸟;孔爵) 越鸟 越禽 金尾 南客 鸾凤友
鸳鸯:鸳(鸳鸟;文鸳) 鸯 匹鸟 疋鸟 并禽 黄鸭 韩凭 韩冯 韩朋 节木鸟 河曲鸟

☚ 野鸡   传说中的鸟 ☛
鸳鸯

鸳鸯

雄为鸳,雌为鸯。其形影不离,双宿双飞,故一直作为夫妻相爱,操守坚贞的象征。

☚ 吐绶鸡   孔雀 ☛

鸳鸯

鸳鸯

对夫妻的喻称。作为鸟科,鸳鸯雌雄多成对生活在水畔,难舍难分。

☚ 伉俪   鸳侣 ☛
鸳鸯

鸳鸯

是一种鸟名。传说雌雄双双形影不离,相伴而行,故又将它称为“匹鸟”。后来,人们用鸳鸯来形容夫妻。见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大宋宣和遗事》引某女子词:“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得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 鹊桥   乱点鸳鸯谱 ☛

鸳鸯mandarin duck

Aix galericulata L.,鸟纲,雁形目(Anseriformes ),鸭科(Anatidae )。雌雄异色,雄鸟羽色绚丽,头具羽冠,眼后有白色眉纹;喙红棕色,翼上最内两枚三级飞羽,为栗黄色,直立如帆,称帆羽。雌鸟体形稍小,头与背为灰褐色,腹部白色,无羽冠和帆羽。栖息于内陆江湖和溪流中。平时成对生活,性杂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兼食小鱼、蛙类和昆虫等。营巢于水边树洞中,每窝产卵7~12枚,卵呈淡绿黄色,早成鸟。在中国东北、内蒙古繁殖,在长江以南直到华南一带越冬。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是著名的观赏鸟。

鸳鸯

鸳鸯

鸳鸯yuanyangAix galericulata

脊椎动物、鸟纲,鸭科。为我国著名的特有鸟。雄鸟体长约43厘米。羽色秀丽,最内2枚栗黄色的三级飞羽扩大成直立的帆状羽,极为明显。头具有冠羽,眼棕色,外围有黄白色环,嘴红棕色。雌鸟稍小,无冠羽和帆状羽,背部苍褐色,腹部呈白色。经常数对结成小群栖息于湖泊、水库和溪流中,多在树洞中筑巢产卵。雌雄鸟永不离居。飞行力颇强。在我国内蒙古和东北北部繁殖,在树洞中营巢,每窝产卵9~12枚,早成雏。迁徙时,旅经华北地区,在长江以南直到华南一带和台湾等地越冬。平时以橡子、杂草种子和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为主,兼食小鱼、虾、昆虫和蛙类;繁殖期以昆虫、鱼类等为食。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图319 鸳鸯
左:雌 右:雄

☚ 鸿雁   中国鹅 ☛
鸳鸯

鸳鸯Yuanyang

雁形目鸭科的一种著名的鸟类,又称匹鸟,学名为Aix galeliculata。体型较小,体重在500克左右。雌、雄鸟羽色不同:雄鸟羽色华丽,头后有赤铜色羽冠,眼后有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的扇状饰羽,直立如帆;雌鸟羽色暗淡,背面褐色,腹面白色,不具有扇状饰羽和头上的羽冠。主要栖息于溪流、湖泊及其它类型的水域,每年春季成群飞到我国东北及内蒙古等地繁殖,秋季再迁回到福建、广东等地越冬。性杂食,繁殖季节以鱼、虾、昆虫、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取食一些植物的茎、叶;非繁殖季节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每年4—5月繁殖,巢筑在距地面10—15米的树洞之中,内以干草铺成皿状,再衬上一些绒羽。每窝产卵7—12枚,由雌鸟单独孵卵,孵化期约28—30天。
鸳鸯羽色华丽,平常多成对活动,因此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常被人们作为爱情和夫妻和睦的象征。现已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 家鸽   画眉 ☛

鸳鸯yuān yāng

《本草纲目》禽部第47卷鸳鸯(18)。药名。
【基原】为鸭科动物鸳鸯Aix galericulata(L.)的肉。
【别名】邓木鸟(《荆楚岁时记》),匹鸟(《禽经》),黄鸭(《本草纲目》)。
【性味】咸,平。
❶《千金·食治》:“味苦,微温,无毒。”
❷《嘉祐本草》:“味咸,平,小毒。”
❸《日用本草》:“酸,无毒。”
【功用主治】治痔瘘,疥癣。
❶《荆楚岁时记》:“主齿痛。”
❷《千金·食治》:“主瘘疮,清酒浸之,炙令热以薄之,亦炙服之。”
❸《嘉祐本草》:“主诸瘘疥癣病,以酒浸炙令热,敷疮上,冷更易。”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外用:煮熟切片敷贴。

鸳鸯

鸳鸯

鸟纲雁形目鸭科鸳鸯属,为中型游禽。栖息于山涧溪流、湖泊、沼泽、水塘等水域中。喜群居,常与其它种类的野鸭集成小群,游荡在水面上。以草籽、橡子以及水生生物等为食。属候鸟,3月迁往北方,9月下旬南迁。见于平凉为旅鸟。动物园中多饲养供观赏。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 小天鹅   金雕 ☛

鸳鸯yuan yang

❶mandarin duck
❷loving couple

鸳鸯yuan yang

mandarin duck

鸳鸯

mandarin duck

鸳鸯

❶mandarin duck
❷loving coupl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