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肉yā ròu《本草纲目》禽部第47卷鹜(15)。药名。 【基原】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 【别名】鹜肉(《千金·食治》)。 【性味】甘咸,平。 ❶孟诜:“寒。” ❷《日用本草》:“味甘,微凉,无毒。” ❸《本草汇》:“味甘咸,平。” 【归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❷《本草求真》:“入脾、胃,兼入肺、肾。” 【功用主治】滋阴养胃,利水消肿。治痨热骨蒸,咳嗽,水肿。 ❶《别录》:“补虚除热,和藏府,利水道。主小儿惊痫。” ❷孟诜:“补中,益气,消食,消毒热,利水道。治小儿热惊痫,头生疮肿。又和葱枝作汁饮之,去卒烦热。” ❸《日华子本草》:“解丹毒,止痢。” ❹《滇南本草》:“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同鸡煮食,治血晕头痛。” ❺《本草通玄》:“主虚劳骨蒸。” ❻《本草汇》:“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 ❼《随息居饮食谱》:“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狮积。”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宜忌】 ❶《日用本草》:“肠风下血人不可食。” ❷《随息居饮食谱》:“多食滞气,滑肠,凡为阳虚脾弱,外感未清,痞胀脚气,便泻、肠风皆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