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道路建设
原始人类活动践踏出的小径,揭开了道路的历史。相传黄帝造车,随着车辆的出现便产生了车行道。《诗经·小雅》记载周朝的道路是:“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战国时期在山势险峻之处修筑栈道,成为中国古代道路的一大特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修建以首都咸阳为中心、通向全国的驰道网,并统一了车轨距的宽度。汉朝时,全国共有干道约15万公里,出现了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隋朝匠人李春修建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唐朝更加重视道路建设。唐太宗即位不久就下诏书,要求保持道路的畅通无阻。首都西安建成棋盘式道路网,朱雀大街宽达150米。宋朝、元朝、明朝均在过去道路建设基础上有所提高。
汽车发明后,主要供畜力车行驶的道路发展成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公路,掀开道路建设历史新的一页。1901年中国从外国进口了第一辆汽车,1906年在广西修建了从龙州至镇南关(今友谊关)的中国第一条公路,从而开始了近代公路建设。但直到解放前,由于中国汽车和石油都依靠进口,汽车为数不多,公路建设速度缓慢,同先进国家比较差距很大。1946年全国有公私汽车74899辆,1949年全国约有公路13万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道路建设获得了迅速发展。修复了被破坏的道路和桥梁。50年代修建了著名的康藏和青藏两条公路。1956年开始大量生产汽车,1987年汽车年产量已达47.2万辆。1981年交通部颁发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分为5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路面面层分为4种类型:高级、次高级、中级和低级路面。结合中国特点积累了不少筑路经验,并进行了理论研究,筑路的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台湾省中山高速公路,全长373公里,1978年全线通车。沈 (阳) 大(连)高速公路全长375公里于1990年8月建成通车。截至1987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已达98万公里,全立交、全封闭的高速公路开始投入试验阶段。一级公路已达1248公里,二级公路已达28000公里,等级公路已经上升到66%。在中国的1986个县中,除西藏墨脱县外,其他所有的县都有了公路,93%的乡通了汽车。
城市道路建设也有很大成就,正在向立体交叉方向发展。例如,北京市二环路70年代建成了10座立交桥,三环路1985年建成了4座立交桥,形成了中国城市中最大的立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