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弛禁论
中国近代初期一种反对禁止鸦片的主张。鸦片战争前夕,英美等国对中国的鸦片走私贸易急剧上升,给中国社会经济、财政和人民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以林则徐为首的一批政府官员主张严禁鸦片的输入和吸食,而以署广东按察使许乃济为代表的一些官僚却主张“弛禁”。1836年许乃济向清廷所上《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应亟请变通办理折》,成为鼓吹鸦片弛禁的代表作。许乃济主张放弃严禁鸦片输入的政策,将鸦片作为药材合法进口,认为鸦片贩子放弃行贿走私而改为纳税入口,朝廷可因此增加关税收入。为防止白银外流,鸦片贸易的结算实行以货易货,许乃济还主张放弃禁止国内种植鸦片的政策,认为吸食鸦片如“饮食男女之欲”,不可根绝; 只有国内种植鸦片,满足吸食之需,才能真正制止洋烟输入。并说:“鸦片之利,数倍于麦,其益于农者大矣”。至于开禁后吸食之人将会增多,势必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许乃济认为只要禁止官吏、士兵吸食就行了,对那些“游惰无志、不足轻重之辈”可任其吸食,中国人口众多,“断无减耗户口之虞”。为了反驳主禁派,弛禁派认为禁烟就必须闭关,而闭关不可能有效禁烟,只能逼使人们走私,而且严行禁烟是“不忍之政”,毫无恻隐之心。这种论调实际上正好适应了外国侵略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