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鸟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鸟(~纲;花~;海~;孝~;漂~)翅影
鸟的总称:羽(羽族;羽物;羽虫;羽类;羽翮;羽徒;羽群;飞羽;被羽)禽(禽鸟;众~;走~;家~;野~;珍~;仙~) 木产 鸟类 飞鸟 鸟弋
鸟的美称:灵禽 俊鸟
象征吉祥之鸟:瑞鸟 瑞禽
鸟类昆虫等动物:翅羽
鸟类和鱼类:羽鳞
鸟和兽:禽鹿 禽兽 鸟兽 羽毛 翔骤
禽鸟中能产卵的:
禽鸟中能产生精细胞的:
众禽:禽旅
禽鸟众多:接翅

另见:鸟鸣 鸟飞 飞翔 家禽

☚ 鸟   各种鸟 ☛

生物

生物

生(生动;生成)
具有生命的东西:含血之类
各种生物:诸生
一切生物:众生 群生 群类 蜚潜动植
人以外的一切生物:横生
一切活着的生物:蚑行蠕动
小生物:蜫虫 蜫蚑 蜫蚔 蜫蠕
幼小的生物:
微贱的生物:蚁蝼 蝼蚁
微生物:霉(白~;青~;曲~) 菌(细~;真~;球~) 病毒
生物的分类:门(亚~;原生动物~) 纲(鸟~;鱼~;松柏~) 目(鸡形~;松柏~) 科(杉~;柏~) 属(猫~;稻~)
生物的族类:种(黄~;白~;亚~)族(羽~;水~)
生物的品类:生品
生物中能生产卵细胞的:雌(~鸡;~蕊)
生物中能生产精细胞的:雄(~性;~花)
天地间所有生物中最聪明、灵巧的:万物之灵
(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物体:生物)

☚ 生物   树木 ☛

鸟纲Aves

体表被羽、前肢特化成翼、适于飞翔的脊椎动物。由中生代的爬行动物演化而来。其种类之繁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其中除了鸡、鸭、鹅等各种家禽以及鹰、雁、鹃、鹤、鸮等所有能飞的鸟类之外,还包括少数不能飞的鸟类,如非洲的鸵鸟和南极的企鹅等。
主要特征 属恒温动物,并由于其飞翔特性,具有更为旺盛的新陈代谢,身体结构及生理功能也表现出与之相应的特征。
皮肤及其衍生物 皮肤薄而松弛、缺乏腺体,但尾脂腺很发达,能分泌油脂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和防水。表皮的衍生物有羽、喙、爪和鳞片等。羽毛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三种(见被皮系统)。鸟羽轻而耐磨,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保持体温恒定; 又可保护皮肤不受损伤,并使体形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翅与尾部的羽毛,对于飞翔有很大意义。
骨骼与肌肉 鸟类的骨骼轻而坚固,许多骨骼有愈合现象,气囊可伸入骨骼中,有利于减少密度。部分胸椎、腰椎和荐椎等共同构成愈合荐椎。胸椎的肋骨具钩状突,与相邻的肋骨衔接,构成牢固的胸廓。胸骨发达,有三角形突起,宛如船底龙骨,称为龙骨突,用以附着强大的胸肌。前肢变为翼,肱骨粗大,后端连接桡骨和尺骨。掌骨、指骨退化,腕骨数减少,跗关节只保留跗间关节。
鸟类的肌肉因适应飞翔生活,在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于出现愈合荐椎,导致背部肌肉退化,颈部肌肉发达。胸肌十分强大。鸟类的鸣管具有特殊的鸣肌,而以雀形目的鸣肌特别发达。
消化系统 现代鸟类都不具牙齿,颈部长,食管也长,其基部膨大成嗉囊,是贮藏和软化食物的场所。鸟胃由前胃和肌胃构成,肌胃有厚的肌壁,其内壁被覆有类角质膜,可与吞下的砂粒一起将食物磨碎。鸟类的直肠和泄殖腔很短,不能贮积粪便,可减轻体重,利于飞翔。
呼吸系统 鸟类除肺外,还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如颈气囊、锁骨间气囊、前胸气囊、后胸气囊及腹气囊等。当鸟类完成一呼一吸时,进出气囊的气体可两次经过肺而进行气体交换,故称为双重呼吸。气囊不仅可增加空气在体内的含量,减轻身体的密度,而且还能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鸣管是由气管特化而成的发声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处; 其内、外侧的管壁很薄,称为鸣膜。鸣禽有4~5对鸣肌,使鸣膜振动,发出各种宛转的鸣声。
循环系统 鸟类的心脏具有完全分隔的二心耳和二心室。心脏较大,心跳频率高,一般在300~500次/分,动脉压较高,因而血液流通迅速,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多,体温一般在38.8~44.4℃。这些特点都与鸟类旺盛的代谢作用和强烈的飞翔运动有密切关系。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鸟类的大脑皮层很薄,纹状体十分发达,是鸟类复杂本能的活动和“学习”的中枢; 中脑的视叶发达是鸟类重要的视反射中枢。视觉敏锐,而且两眼视域广阔。无外耳廓,这都与鸟类的空中飞翔生活有关。
生殖 皆为卵生,幼体在羊膜腔中发育。雄鸟生殖器官有一对卵圆形睾丸,由输精管通入泄殖腔,睾丸在生殖季节膨大,生殖期过后则萎缩。雌鸟只有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发达,右侧的退化。鸟卵按着成熟期的不同而先后排出,以减轻体重。
生态 鸟类在其长久的进化历程中形成了各种生态类群。森林鸟类具有很多独特的构造,如攀缘在树干上觅食的啄木鸟的嘴呈锥状、脚趾适于攀缘、尾适于支撑; 山雀脚趾三前一后,脚的持握力强,能紧握树枝。佛法僧及鹟类,嘴形宽阔,嘴须发达,适于捕虫。开阔地区的鸟类,有的体形较大,脚长,行动敏捷,如大鸨两脚构造适于奔跑;沙鸡翼形长尖,飞翔迅速,能作长距离飞行。水域鸟类的羽毛丰满紧密,尾脂腺发达,脚向后移,趾间具蹼,善于游泳和潜水。沼泽鸟类趾脚均长,能适应沼泽地生活,嘴和颈也长,适于在泥土、沙滩中觅食。
鸟类的食性多种多样。如食肉鸟类,具有弯曲锐利呈钩状的嘴,脚强大,爪弯曲,适于捕捉鼠类及其他小动物。鸮类的爪大小相似,但后趾能向前或左右转动捕捉猎物; 短趾𫜸跗蹠部被有粗厚鳞片, 擅于捕食蛇类。秃鹫、兀鹫能嗅到远处食物,其嗉囊可消化骨块。食肉鸟的胃壁较薄,腺胃发达,肠很短,均与其食性相适应。食虫鸟类如家燕、楼燕的嘴裂深而口腔宽阔,适于空中捕食; 啄木鸟的嘴长直,舌尖端列生短钩,用以啄木和钩食树洞内的天牛; 伯劳、黄鹂、卷尾科的鸟类嘴均粗大,主要捕食大、中型昆虫。食虫鸟类中也不乏专食性的类型,如蜂鹰、蜂虎等嗜食蜂类,绿啄木鸟嗜食蚂蚁。食植物鸟类的嘴大而粗短,多呈锥状,肌胃发达,如雉科、鸠鸽科和部分雀科鸟类。蜂鸟、太阳鸟的嘴特别尖细,舌能卷成小管,以利于采食花蜜。交嘴雀的上、下嘴交叉,便于剥离松球果的鳞片。
鸟类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复杂的行为。每当春季,候鸟离开越冬地,游荡鸟和留鸟也开始向筑巢地接近。雄鸟达到性成熟时,羽色往往比雌性更为鲜艳,在交配期间常有各种发情表现,如鸣叫、特有的动作及争斗等; 如啄木鸟用嘴敲打空心的树干,发出击鼓般的响声; 野鸭、雁和天鹅在水面作各种钻水姿势; 杜鹃昼夜鸣叫; 鹤类的舞姿、山斑鸠的咕咕声以及雀形目鸟类的歌唱等。筑巢对抚育后代有重大意义,鸟类有集群营巢、单独营巢,或雌雄共同营巢等,但有些种类仅仅雌鸟营巢。鸟巢依其结构,可分为地面巢、水面浮巢、洞巢和编织巢等。鸟类的产卵与温度、光照、食物等条件有密切关系,不同种类其每窝的卵数,卵的形状、色泽和斑纹均不相同。大多数鸟卵为椭圆形,但啄木鸟、猫头鹰、翠鸟等的卵为球形; 雀形目鸟类一般每窝产4~6枚,潜鸟、大鸨、斑鸠每窝产2枚,鸡和雁类大多产6~15枚。各种鸟孵卵期也不相同,如燕为14天、喜鹊17~18天,雀鹰31~35天,信天翁60天。鸟类的幼鸟根据其孵出的情况可分为早成雏和晚成雏,早成雏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浓密的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 晚成雏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裸露或微具稀疏小绒羽,眼未睁开,须由亲鸟哺育一段时间,才能逐渐独立生活。
迁徙是鸟类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积极适应本能,即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呈周期性的迁居。其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迁徙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根据鸟类迁徙活动的特点,又可分为留鸟、候鸟、旅鸟和迷鸟。
鸟类的经济意义 鸟类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人们获取蛋白质的一个重要来源。鸟羽色彩丰富,可供装饰和制作工艺品的材料,利用羽绒充填被褥、羽绒服等是理想的御寒用品。鸟类还可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鸟类的食性很广,也很复杂,有的位于食物链的中间,有的位于末端,营养级的关系非常复杂; 不仅能影响和抑制昆虫及鼠类种群的数量,而且对生态系统的整体的适应性、协调性及物质、能量的转化水平等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鸟类每年每只可消灭数十万至数百万只害虫,一群群栖的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重的昆虫,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所消灭的鼠类,无异于保护了一吨粮食。
鸟类的保护和招引 各国对鸟类资料的保护十分重视,公布了一系列的保护条例和法律。中国各地每年开展爱鸟周活动和全民爱鸟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法规定保护的珍稀动物共270种。其中鸟类就有72种(类)和亚种,包括了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属于濒危珍稀的候鸟24种。目前各项保护管理珍稀鸟类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效果。
招引益鸟,是为了使之不致过早死亡,并在繁殖期能顺利地繁育后代。如在开阔农田区利用空隙地栽植刺槐、杨、榆等乔木,最好成团块状分布,以利于鸟类的栖息和隐蔽; 在林区应保留金银木、鼠李、刺五加等林内灌丛;在山区应多营造小块状针阔混交林,以适应各种鸟类栖息。冬季大雪封山后,由于寒冷和食料缺乏,可在向阳山坡的树叉间设置鸟类喂食台,在候鸟越冬沿海地区散放一些玉米等食饵,供候鸟安全越冬; 在干旱地区的林间空地或林缘设置水源是招引益鸟的有效方法,盛水器中间最好能放置一些石块,便于鸟类停留; 对于露天营巢的鸟类可在森林、防护林带或果园、公园设置人工巢箱,对招引在树洞内营巢的鸟类最为有效。人工巢箱可分为木板巢箱或树洞巢箱两种。招引啄木鸟可用半腐朽的招引木段,以延长巢箱的使用寿命。巢箱可在秋冬季节悬挂,南方最好在2~3月。并在右壁上写上编号。
分类 全世界鸟类有9 021种,中国有1 186种。鸟纲共分为古鸟亚纲 (Archaeornithes) 和今鸟亚纲(Neornithes)。今鸟亚纲又分为齿颚总目 (Odontog-nathae)、古颚总目(Palaeognathae)、楔翼总目 (Im-pennes)和今颚总目(Neognathae)。
齿颚总目均已灭绝,仅有化石。古颚总目又称平胸总目(Ratitae),为现存最大的鸟类,体重大的可达13.5千克,适于奔走、翼退化、胸骨无龙骨突起,无尾综骨和尾脂腺。羽小枝无钩,足具2~3趾。仅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和澳洲南部,如非洲驼鸟 (Struthiocamelus) 和产于澳洲的鸸鹋(Dromiceius novaehol-landiae) 等。
楔翼总目或称企鹅总目,是潜水生活的大、中型鸟类。前肢鳍状,羽毛呈鳞片状、尾短、腿短且移至躯体后方、趾间有蹼,在陆上行走时躯体近于直立。皮下脂肪发达。骨骼沉重而不充气,有龙骨突起。仅分布于南极洲。如王企鹅(Aptenodytes patagonica)。
今颚总目又称突胸总目(Carinatae),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翼发达,善飞翔,正羽发达,构成羽片。体表有羽区、裸区之分。骨骼充气,胸骨有龙骨突起,最后数枚尾椎骨愈合成尾综骨,分布遍及全球。中国所产的突胸总目鸟类,计有21目,81科。
潜鸟目(Gaviiformes):潜鸟科(Gaviidae);
鸊鷉目:鸊鷉科(Podicipediformes);
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信天翁科(Diomedei-dae)、鹱科(Procellariidae)、海燕科(Hydrobatidae)
鹈形目: 鹲科(Phaethontidae)、鹈鹕科(Peleca-nidae)、鲣鸟科(Sulidae)、鸬鹚科 (Phalacrocoraci-dae)、军舰鸟科(Fregatidae);
鹳形目: 鹭科(Ardeidae)、鹳科(Ciconiidae)、鹮科(Threskiornithidae);
雁形目: 鸭科(Anatidae);
隼形目:鹰科(Accipitridae)、隼科(Falconidae);
鸡形目:松鸡科(Tetraonidae)、雉科 (Phasiani-dae)、三趾鹑科(Turnicidae);
鹤形目: 鹤科(Gruidae)、秧鸡科(Rallidae)、鸨科(Otidae);
鸻形目:雉鸻科(Jacanidae)、彩鹬科(Rostratuli-dae)、蛎鹬科(Haematopodidae)、鸻科(Charadrii-dae)、鹬科(Scolopacidae)、反嘴鹬科 (Recurvirostri-dae)、瓣蹼鹬科(Phalaropodidae)、石鸻科 (Burhini-dae)、燕鸻科(Glareolidae);
鸥形目:贼鸥科 (Stercorariidae)、鸥科 (Lari-dae)、剪嘴鸥科(Rynchopidae)、海雀科(Alcidae);
鸽形目: 沙鸡科(Pferodclididae)、鸠鸽科(Co-lumbidae);
鹦形目(Psittaciformes):鹦鹉科(Psittacidae);
鹃形目: 杜鹃科(Cuculidae);
鸮形目:草鸮科(Tytonidae)、鸱鸮科(Strigidae);
夜鹰目: 蟆口鸱科(Podargidae)、夜鹰科 (Ca-primulgidae);
雨燕目: 雨燕科(Apodidae)、凤头雨燕科 (He-miprocnidae);
咬鹃目(Trogoniformes):咬鹃科(Trogonidae);
佛法僧目:翠鸟科(Alcedinidae)、蜂虎科(Mero-pidae)、佛法僧科(Coraciidae)、戴胜科(Upupidae)、犀鸟科(Bucerotidae);
鴷形目: 须鴷科(Capitonidae)、啄木鸟科(Pici-dae);
雀形目: 阔嘴鸟科(Eurylaimidae)、八色鸫科(Pit-tidae)、百灵科(Alaudidae)、燕科(Hirundinidae)、鹡鸰科(Motacillidae)、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鹎科(Pycnonotidae)、和平鸟科(Irenidae)、太平鸟科(Bombycillidae)、伯劳科(Laniidae)、黄鹂科(Oriolidae)、卷尾科(Dicruridae)、卷尾科(Dicruridae)、椋鸟科(Sturnidae)、燕科(Artamidae)、 鸦科(Corvidae)、 河乌科(Cinc-lidae)、鹪鹩科(Troglodytidae)、岩鹨科(Prunel-lidae)、鹟科(Muscicapidae) [❶鸫亚科 (Turdi-nae)
❷画眉亚科(Timaliinae)
❸莺亚科 (Sylviinae)
❹鹟亚科(Muscicapinae)]、山雀科(Paridae)、鳾科(Sittidae)、旅木雀科(Certhiidae)、攀雀科 (Remi-zidae)、啄花鸟科(Dicaeidae)、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绣眼鸟科(Zosteropidae)、文鸟科 (Plocei-dae)、雀科(Fringillidae)。

鸟纲Aves

脊椎动物亚门。体被羽,前肢特化为翼,有的种类退化。大多适应飞翔生活。由中生代爬行动物中的拟鳄类演化而来。种类之多,在脊椎动物中仅次于鱼类。其中除了鸡、鸭、鹅等各种家禽及鹰、雁、鹃、鹤、鸮等能飞的鸟类外,还包括少数不能飞的鸟类,如鸵鸟和企鹅等。心脏4室,具右侧体动脉弓。骨骼轻而坚固,骨腔内充气体,头骨具单一枕髁。呼吸器官除具肺外,并有气囊与肺相通,以助肺行双重呼吸。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有角质的喙。无齿。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无膀胱。大脑、小脑均很发达,视觉强,嗅觉退化。卵生,胚胎外被羊膜。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几遍全球,生态多样,世界上约有9 000种。分古鸟亚纲(Ar-chaeornithes)和今鸟亚纲(Neornithes),现代生存的鸟类均属今鸟亚纲。今鸟亚纲又分为齿颚总目(Odontognathae)、古颚总目(Palaeognathae )、楔 翼 总 目 (Impennes ) 和 今 颚 总 目(Neognathae)。齿颚总目均已灭绝,仅有化石;古颚总目又称平胸总目(Ratitae),为现存最大鸟类,仅分布于非洲、南美洲和澳洲南部,如非洲鸵鸟和产于澳洲的鸸鹋等;楔翼总目又称企鹅总目,是潜水生活的大、中型鸟类,仅分布于南极洲,如王企鹅;今颚总目又称突胸总目(Carinatae),包括现存鸟类的绝大多数,分布遍及全球。中国是世界上鸟类较多的国家,约有1 186种。

鸟纲

体表被羽,前肢为翅的脊椎动物。羽毛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3种。体温37~44.6 ℃,恒温。心脏2心房,2心室,心率300~500次/min。全球现存鸟类9021种,中国有1186种。鸟纲分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2个亚纲。古鸟亚纲早已绝迹。今鸟亚纲分齿颚总目、古颚总目、楔翼总目和今颚总目4个总目。

鸟纲

鸟纲niaogangAues

脊椎动物亚门的1个大纲。体均被羽毛,前肢变成翼,大多营飞翔生活,少数翼退化而善于行走。心脏具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仅存右主动脉弓。骨多中空,内充气体。呼吸器官除具有肺外,并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以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体温恒定。卵生。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几遍全球,外部形态和生态多样。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156科,9000余种。我国约有81科,1186种,约占全世界鸟类总数的14%,是世界上拥有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鸟类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肉蛋、羽绒和粪肥,也有药用和观赏等经济价值。此外,鸟类在消灭害虫、害兽和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上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中国颌兽   鸵形目 ☛

鸟纲

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即鸟类。黄河流域的鸟类有,(1)鹳形目鹳科: 黑鹳,分布在青海、甘肃、陕西和内蒙古等省区,生活于河滩开阔地,营巢在悬崖石隙间。鹳科有: 朱鹮,20多年前,陕西秦岭南、北还曾见到,目前在陕西境内仅发现17只。朱鹮喜在水田、山溪、沼泽地和河滩附近活动,在树上宿营、筑巢。(2)雁形目鸭科: 斑头雁,主要栖息在青藏高原的湖泊及河滩湿地,广见于青海东南部,容易驯养; 大天鹅,陕西秦岭以北及黄河下游地区均有分布,栖息于湖泊或沼泽地; 赤麻鸭,见于青海、甘肃、内蒙古及四川西北部的水域,栖息高度可达海拔5000米。(3)鸡形目雉科: 藏雪鸡(淡腹雪鸡),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2500米~6000米间的裸岩山地,本流域的上游地区; 雉鹑,是中国特有的高山珍禽,分布于本流域青海和甘肃等省,生活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林地和灌丛中; 石鸡为常见的鸡类,在本流域广为分布,栖息在海拔5000米以下的各种环境,系狩猎鸟类资源之一;高原山鹑,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5000米的草原、灌丛草原及荒漠草原中,本流域青海、甘肃均有分布; 血雉,栖居于青海省东部、甘肃省及秦岭山地密林中,生活高度达海拔1700米~4200米间,羽毛绚丽多彩,为珍贵的观赏鸟禽; 蓝马鸡,为中国特有种,分布在本流域的青海、甘肃及宁夏贺兰山,栖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带,体态优美,可饲养供观赏;褐马鸡,系中国特产,被誉为“鸟类中的熊猫” ,产于本流域吕梁山的森林中,具有科研和观赏价值,现已人工驯养; 环颈雉(雉鸡),流域内广为分布,生活于各种自然环境,系常见的狩猎对象,体羽毛色美丽,可饲养展览; 红腹锦鸡(金鸡),为中国著名特产,现被世界各国引进,本流域甘肃、陕西等省广为分布,宝鸡即因附近山地盛产此禽而得名,主要栖息在海拔500米~1000米岩石陡坡的山地密林间。(4)鹤形目鹤科: 黑颈鹤,中国特产。系较大型的鹤类,本流域青海和四川西北部有分布,夏季在高原上的湖泊及沼泽地周围产卵繁殖,冬季迁徙到云贵高原等地越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