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𩾮頭”,亦稱“魚鵁”、“烏鵁”,單稱“鵁”、“鴢”。一種食魚之鳥。形似鸕鷀,長項蛇頭。《爾雅·釋鳥》:“鴢頭,鵁。”郭璞注:“似鳧,脚近尾,略不能行,江東謂之魚鵁。”郝懿行義疏:“《御覽》九二八引孫炎曰:烏鵁也。郭云魚鵁,魚、烏雙聲兼疊韻也。”《山海經·中山經》:“〔青要之山〕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有鳥焉,名曰鴢,其狀如鳧,青身而朱目赤尾。”《漢書·司馬相如傳上》:“箴疵鵁盧。”顏師古注引張揖曰:“鵁,𩾮頭鳥也。”王先謙補注:“宋祁曰:注文𩾮字,並常作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部·鸕鷀》:“〔集解〕時珍曰:又一種似鸕鷀,而蛇頭長項,冬月羽毛落盡,棲息溪岸,見人不能行,即没入水者,此即《爾雅》所謂鴢頭、魚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