鳷鵲觀名。在長安甘泉宮外,武帝時置。《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過鳷鵲,望露寒。”《漢書》、《史記》作“瀓鵲”。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異物部 > 動物 > 鳷鵲 鳷鵲 zhīquè 傳說中的祥瑞之鳥。形體巨大,通曉人語,天下太平則至。其說始見於晉。晉·王嘉《拾遺記·後漢》:“章帝永寧元年,條支國來貢異瑞。有鳥名鳷鵲,形高七尺,解人語。其國太平,則鳷鵲群翔。昔漢武帝時,四夷賓服,有獻馴鵲,若有喜樂事,則鼓翼翔鳴。按莊周云‘雕陵之鹊’,蓋其类也。”
古代名物 > 禽鳥類 > 鳴禽部 > 鴉 > 鵲 > 鳷鵲 鳷鵲 zhīquè 即喜鵲。晉·王嘉《拾遺記·後漢》:“有鳥名鳷鵲,形高七尺,解人語,其國太平,則鳷鵲霉翔。”清·厲荃《事物異名録·禽鳥》:“《格物總論》:鵲聲吉多而凶少,故俗呼喜鵲,古所謂乾鵲,一名鳷鵲。”參閱《通雅·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