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鳙yōng魚名。亦稱鰫、花鰱、胖頭魚。張衡《南都賦》:“鱏鱣鰅鳙,黿鼉鮫𩽨。” 鳙读音·iong(-),为i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余封切,平,钟韵。 上一条: 鏞 下一条: 鱅 鳙读音·iong(ˊ),为i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余封切,平,钟韵。 上一条: 㺎 下一条: 鱅 鳙鱅yōng鱼,体侧扁,背部暗黑色,头大,眼在头的下部,生活在淡水中,是重要的食用鱼。也叫花鲢,俗称胖头鱼。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脊椎部 > 鱗飾 > 鱅2 鱅2 yōng 舊讀yóng 亦稱“鱃1”、“松魚”。海魚。《南齊書·張融傳》:“高岸乳鳥,横門產魚。則何㦬鱅鮨,𩹉魜𩻧䱻。”《六書故·動物四》:“鱅,今海魚肉如彘謂之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三·鱅魚》:“鱃魚……海上鱅魚,其臭如尸,海人食之。”明·屠本畯《閩中海錯疏》卷中:“鱅,雌生卵,雄吞之成魚,青色無鱗,一名松魚。” 鳙*鱅yongF7AB 常见的鱼 常见的鱼鲤鱼:鲤(鲜~;红~;镜~;草~) 鲮鱼王 文鱼 六六鱼 六六鳞三十六鳞 ☚ 部分鱼名 昆虫 ☛ 鳙bigheadAristichthys nobilis(Richardson),又称花鲢、胖头鱼。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长达1 m,重达50 kg。体延长,侧扁,腹面自腹鳍基部至肛门具一腹棱。 头大而圆胖。吻短,圆钝。眼中大,下侧位。口大,上位。鳃耙扁长,排列紧密,分离,不愈合。背鳍无硬刺。胸鳍极长,体背面暗黑色,腹面银白色,体侧密具许多不规则黑色花纹。栖息于水的中上层,以细密的鳃耙滤食浮游生物,性较和缓。4冬龄以上性成熟。可人工繁殖。生长快,食饵易得,为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分布于全国各大水系。 鳙 鳙鲤形目鲤科,又叫花鲢。体长椭圆形,长达50厘米。头肥大,前部宽阔,故又名胖头鱼。吻钝、阔而圆,眼小。侧线弯曲,胸鳍长。体背面及两侧灰黑色,间有浅黄光泽,腹侧灰白色。1960年引入新疆,为重要经济鱼类。 鳙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鱼类,又称花鲢、胖头鱼。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之一。体长而侧扁,头约占体长的1/3。鳞细小,咽齿1行。体背暗黑色,腹部银白色。体长可达1 m,重量可达50 kg。3龄体重增长最快,一般养殖周期为2年。4~5龄性成熟。主要供食用。 鳙 鳙yongAristichthys nobilis脊椎动物,鱼纲,鲤科。体侧扁较高,最长达1米余,最重达35~40公斤。头大,约为体长1/3,口中等大小,眼较小,位置较低(下侧位)。背侧暗黑、腹侧银白色,体侧具有许多黑斑,胸鳍和腹鳍灰白色。从腹鳍至肛门具有肉棱。栖息于水的中上层,以细密的鳃耙滤食浮游生物。生长较快,性较温和。4龄以上成熟,到江河中产卵后仍返回湖泊中或食物丰富的处所。可人工繁殖,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四大家鱼之一。全国各大水域均有分布,俗称“胖头鱼”或 “花鲢”。 图261 鳙 ☚ 鲢 鲤 ☛ 鳙Aristichthys nobilis又称“𫛬”、“花鲢”、“胖头鱼”。鱼纲,鲤科。体侧扁较高,背部暗黑色,具不规则小黑斑。头大,口中等大,眼下侧位。腹面从腹鳍至肛门具肉棱,胸鳍末端伸越腹鳍基底。栖息于水的中上层,以细密的鳃耙过滤浮游生物。生长快,食饵易得。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 鳙(鱅)yōnɡ (鳙鱼; 胖头鱼) variegated carp; bighead △鳙(鱅)yōng19画 鱼部 鱼名,鲤科。体侧扁。背部暗黑色,有不规则小黑斑点。头大,眼睛偏下。又叫胖头鱼、花鲢。生活在淡水水域的中上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