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鱼传尺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鱼传尺素典源出处 《文选·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 (wei) 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玉台新咏》卷一亦载,作汉蔡邕作,“餐”作“飧”。《乐府诗集》卷三十八亦载,末二句作“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鱼传尺素 【出处】: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故事】:汉代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善良的妇人,他的丈夫应征入伍,一去数年,杳无音讯。妇人在家思念亲人,盼望丈夫早日回来,或者捎来一封信也是好的。有一天,她家来了位远方的客人,给她带来了两条鲤鱼。妇人叫儿子赶快杀鱼做饭,招待客人。儿子剖开鱼肚,发现里面有一块白绢,原来是爸爸捎来的家书,妇人听说丈夫有消息,真是喜出望外。 【意思】:原意是用鱼传递书信。尺素:古时书信;素:白绢。后凡指书信往来。 【古例】:宋.秦观《踏莎行》词:"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鱼传尺素典源出处 《文选·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 (wei) 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玉台新咏》卷一亦载,作汉蔡邕作,“餐”作“飧”。《乐府诗集》卷三十八亦载,末二句作“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释义用法 古乐府有《饮马长城窟行》,写兵士妻子在家中对远守戍边的丈夫的思念。双鲤鱼本指鱼形的两块木板,古人用它在中间夹书信,诗中有意写成真鱼而“烹”之。古人写信,多用一尺长的绢帛,因之称为“尺素书”。后用此典指书信,多用以抒发相思之情。 用典形式 【尺素】 南朝梁·王僧孺:“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李嘉佑:“一别十年无尺素,归时莫赠路旁金。”宋·周紫芝:“问君尺素几时来? 莫道长江,不解西流。”清·彭孙遹:“一春又向他乡尽,千里曾无尺素来。” 【双鱼】 唐·杨炯:“非君重千里,谁肯惠双鱼。”宋·舒雅:“每见寒葭思倚玉,忽临秋水得双鱼。”金 ·元好问:“郑重双鱼问消息,故侯瓜圃在东陵。”清 ·王维坤:“三巴二月莺千啭,万里双鱼泪一封。” 【双鲤】 唐·韩愈:“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唐·杜牧:“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宋·苏辙:“羁鸿共有成行喜,双鲤应将尺素迎。”宋·范成大:“朝来写得故人书,双鲤难寻雁亦无。” 【鱼书】 宋·刘筠:“此情不及歌杨柳,一尺鱼书万水中。”宋·晏殊:“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鱼信】 元·张翥:“欲寄长河鱼信去,流不到,白苹洲。” 【鱼素】 清·黄鷟来:“纵裁鱼素难书德,但得蛇珠拟报恩。” 【鱼笺】 五代·和凝:“写得鱼笺无限,其如花锁春辉!”宋·刘镇:“春易老,相思无据,闲情分付鱼笺。”宋·陆游:“消魂处,是鱼笺不到,兰梦无凭。” 【鱼雁】 宋·秦观:“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宋·周邦彦:“到而今,鱼雁沉沉信息,天涯常是泪滴。”宋·张炎:“秋月娟娟人正远,鱼雁待拂吟笺。” 【素书】 唐·岑参:“江上思罗袜,鱼边忆素书。”唐· 白居易:“素书传好语,绛帐赴佳期。”明·何景明:“呼童放鲤潎波去,寄我素书向郎处。” 【素鲤】 宋· 吕渭老:“素鲤频传,蕉心微展,双蕊明红烛。”宋·李甲:“素鲤无凭,楼上暮云 凝碧,时向西风下,认远笛。” 【烹鲤】 唐·杜甫:“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沉绵。”唐 ·骆宾王:“烹鲤无尺素,筌鱼劳寸心。” 【遗鲤】 清·顾炎武:“遗鲤情偏切,班荆意各凄。” 【锦鲤】 宋·李泳:“问锦鲤何时重到? 楼回层城看不见,对潇潇暮雨怜芳草。” 【锦鳞】 五代·顾 【鲤素】 南朝陈·王磋:“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绝。” 【赠鲤】 唐·张九龄:“: 赠鲤情无间,求莺思有余。” 【鳞羽】 元·耶律楚材:“欲凭鳞羽传安信,缘水西流雁北飞。” 【鳞鸿】 宋·范成大:“千里音书慰离索,莫言天远费鳞鸿。”宋·康与之:“惆怅后期,空有鳞鸿寄纨素! 枕前泪,窗外雨。” 【六六鳞】 宋·陆游:“锦城谁与寄音尘,望断秋江六六鳞。” 【尺素书】 宋·苏轼:“病妻起斫银丝鲙,稚子欢寻尺素书。”清·顾炎武:“昨接尺素书,言近在吴兴。” 【尺鲤书】 清·王夫之:“读君尺鲤书,珍重念行李。” 【双双鲤】 清·黄景仁:“几度缄诗愁共寄,望断楼头,不见双双鲤。” 【双鱼信】 唐·张祜:“少见双鱼信,多闻八米诗。” 【双鲤鱼】 唐·李颀:“因送别鹤操,赠之双鲤鱼。”宋 ·苏轼:“淮上东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宋·陆游:“泽居路绝人不到,晨起忽传双鲤鱼。” 【托鲤鱼】 清·秋瑾:“年年常是感离居,两地相思托鲤鱼。” 【凭鳞翼】 宋·柳永:“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鱼中素】 唐·元稹:“重叠鱼中素,幽缄手自开。”宋 ·晏几道:“远水来从楼下度,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 【素鳞书】 宋·张元干:“梦迷芳草路,望断素鳞书。” 【寄双鱼】 宋·黄庭坚:“不用看云眠永日,会思临水寄双鱼。” 【寄鳞游】 五代·李煜:“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鲤鱼双】 明 ·史鉴:“潮水西流,肯寄我,鲤鱼双否?” 【三十六鳞】 清·王士禛:“三十 六鳞空自好,乘潮不寄一封书。” 【尺书双鲤】 清·丘逢甲:“斗酒只鸡追夙约,尺书双鲤剩春痕。” 【双鱼尺素】 宋·黄庭坚:“双鱼传尺素,何处迷春渚。“宋·张元干:“好去吴淞江上路,寄与双鱼尺素。” 【双鱼素书】 宋·陆游:“只鸡絮酒纵有时,双鱼素书长已矣。” 【北鱼南雁】 宋·汪元量:“西舍东邻今日别,北鱼南雁几时通。” 【鱼书雁帛】 明 ·瞿式耜:“南北迢遥隔万里,鱼书雁帛何茫茫。” 【鱼传尺素】 宋·秦观:“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鱼来雁去】 唐·骆宾王:“东吴西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 【鱼肠雁足】 唐·李绅:“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沉尺素】 宋·周紫芝:“阳台路远,鱼沉尺素,人在天涯。” 【鱼鳞雁羽】 清·秋瑾:“分离未见日相思,何事鱼鳞雁羽迟。” 【信待鱼通】 宋·刘筠:“气清防麝损,信密待鱼通。” 【烹鲤得书】 宋·黄庭坚:“烹鲤得书增目力,呼儿扶立候门前。” 【鸿断鱼沉】 宋·张孝祥:“清兴满山阴,鸿断鱼沉,一书何啻直千金?” 【雁去鱼来】 明 ·徐渭:“雁去鱼来复几春,托缄犹胜挹清尘。” 【雁来鱼去】 唐·罗隐:“空愧荀家好兄弟,雁来鱼去是因缘。” 【鲤鱼音信】 元·萨都拉:“曲江水发愿相忆,莫遣鲤鱼音信稀。” 【开鱼得锦字】 唐·李白:“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书札损文鳞】 唐·李商隐:“虚为错刀留远客,枉缘书札损文鳞。” 【书在鲤鱼中】 唐·杜牧:“他年寄消息,书在鲤鱼中。” 【烹鱼得尺素】 宋·苏轼:“门前 听剥啄,烹鱼得尺素。” 【瑶缄附鲤鱼】 唐·罗隐:“贪将醉袖矜莺谷,不把瑶缄附鲤鱼。” 【鲤鱼传尺素】 宋·苏轼:“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燕石报琼华。” 鱼传尺素 鱼传尺素《文选·乐府古辞<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后以此典指书信,多用以表现相思之情等。周紫芝《踏沙行·谢人寄梅花》:“鹊报寒枝,鱼传尺素,晴香暗与风微度。” ☚ 鱼尺 鱼封 ☛ 传递 传递递(递送) 相传 ☚ 传递 传递消息 ☛ 鱼传尺素yú chuán chǐ sù由鱼来传递书信。“鱼”,古人认为鱼可传递书信;“尺素”,古人用帛书写,通常一尺,因称书信。宋·秦观《踏莎行》词:“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鱼传尺素yú chuán chǐ sù意指传递书信。参见“鱼肠尺素”。 鱼传尺素yúchuán-chǐsù〔主谓〕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以尺素称书信。指传递书信。语本《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砌成此恨无重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yì jì méi huā;yú chuán chǐ sù【上】驿:驿站,古代供驿使中途歇息、换马的地方。通过驿使将梅花寄给亲友,表示问候和思念。 ☚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二)欣喜快乐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