鯋shā魚名。同“魦”。張衡《西京賦》:“鱣鯉鱮鮦,鮪鯢𩼝鯋。”《文選》六臣本作“魦”。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脊椎部 > 鱗飾 > 鯋 鯋 shā 亦稱“重唇籥鯋”、“沙溝魚”、“呵浪魚”、“沙鰛”。吹沙之小魚。《龍龕手鑑·魚部》:“鯋”,同“鯊”。漢·張衡《西京賦》:“鱣鯉鱮鮦,鮪鯢鯋鯋。”晉·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下:“鯋,吹沙也。似鯽魚而小,體圓而有黑點,一名重唇籥鯋。常張口吹沙。”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三·鯊魚》:“[釋名]鮀魚、吹沙、沙溝魚、沙鰛。時珍曰:‘此非海中沙魚,乃南方溪澗中小魚也。居沙溝中,吹沙而游,咂沙而食。’”《正字通·魚部》:“鯊,溪間小魚,體圓鱗細,與海鯊殊類,俗呼沙溝魚,又名呵浪魚。” 鯋shaF590 与“鲨”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