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魏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魏禧 魏禧1624—1680字叔子,一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绝意仕进,隐居翠微峰。为“易堂九子”领袖,与兄际瑞、弟礼号称“三魏”。其散文多表彰抗敌殉国和坚持志节之士,简洁鲜明,顿宕纡徐。《大铁椎传》是其代表作。与侯方域齐名。有《魏叔子集》。 ☚ 刘体仁 汪琬 ☛ 魏禧 魏禧1624—1680字叔子,一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江西宁都人。明诸生,入清弃去。与兄际瑞、弟礼结庐金精翠微峰,自为师友,号“宁都三魏”。又与李腾蛟、彭士望、曾灿等结为生死之交,号为“易堂九子”,名为讲学,实为志在恢复的秘密团体。他们视人合如天视,以至子孙而不改,自律极严。诸子皆贫,不巧取人财,率自耕以食。禧力持人才支持世界之说,乃出游江南江北,入浙中,居闽、粤海滨,所至以文会友。以传播其学说,结纳当时贤豪遗老,为起事之准备。后卒于道途。禧诗质朴无华,多用平易词句写人民在不合理社会中所遭受的种种苦难,代表作品有《入郭行》、《卖薪行》、《从征行》、《孤女行》、《孤儿》、《出郭行》等等,从中可见其写作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禧长于古体,短于近体。尝自云:“余于律诗,心无所自得。”(《西江诗话》)有《魏叔子诗集》八卷、《魏叔子文集》二十二卷及《左传经世》等。邵长蘅为之作传;魏礼为之作志略。《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卷七○有传。 ☚ 钱芳标 汪琬 ☛ 魏禧1624—1681字冰叔、叔子,号裕斋、勺庭、乾坤一布衣。宁都(今江西宁都县)人。清初散文家。与侯方域、汪琬合称“国初三家”。与兄祥、弟礼并称“宁都三魏”。明末诸生。明亡后绝意仕进,隐居翠微峰,讲学著述。康熙时诏举博学鸿词科,托疾力辞不就。著有《魏叔子集》二十二卷。 魏禧魏禧(1624—1681),清初散文家、诗人。字叔子,一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宁都(今江西宁都县)人。少儿时酷爱古学,11岁补诸生。明末,与兄魏祥、弟魏礼隐居翠微山,筑室号“易堂”。三兄弟均擅文章,时称“宁都三魏”。又与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并称“易堂九子”。皆躬耕自食,切磋学问,不巧取人财,而禧尤著名,学生称“勺庭先生”。入清后,决意仕进,交结贤豪,力图恢复。中年以后,出游江苏、浙江等地。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诏举博学鸿词,托病力辞不应。工诗,尤长散文。其文语言简洁,风格雄健,摹画生动,善于议论,与侯方域、汪琬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其诗似杜甫,苍古质朴,内容充实,多反映清初社会现实。有《魏叔子集》。 魏禧 魏禧1624—1681Wei Xi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人。明诸生,明亡隐居不仕,与兄际瑞、弟礼合称“三魏”。因居住之地名勺庭,故人称他为“勺庭先生”。康熙三年(1664),下山出游,结识一些遗民,以图恢复。康熙十七年(1678)曾举博学鸿词,以病推辞。康熙十九年(1680)又去扬州联系友人,船到仪真发病而逝。 ☚ 侯方域 汪琬 ☛ 魏禧1624—1681清初散文家。字叔子,一字冰叔,号裕斋,也号勺庭,宁都(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不仕。其文凌厉激昂。亦能诗,与汪琬、侯方域并称“清初三大家”。有《魏叔子集》二十二卷。 魏叔子文集外篇/魏叔子文钞/魏叔子文集外篇/魏叔子文钞/勺庭文钞 ☚ 西河文集 魏叔子文集外篇 ☛ 魏禧 魏禧1624—1681字叔子,一字冰叔,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绝意仕进,隐居翠微峰,所居勺庭,学者称勺庭先生。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其堂名易堂,禧与兄际瑞、弟礼时称“宁都三魏”,加上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号为“易堂九子”,以禧名最著。论文主张“积理”“练实”,强调“道”与“文”的结合。创作上得力于《左传》及苏洵、苏轼,散文风格凌厉雄杰,有刚劲慷慨之气。在清初与侯方域、汪琬并称三大家。有《魏叔子集》等,文又见《宁都三魏全集》。 ☚ 毛奇龄 汪琬 ☛ 创易堂学/侯魏齐名/肆力古文/当为古人子孙/洗刷古人病处 ☚ 自为墓铭 创易堂学 ☛ 魏禧1624~1681Wei Xiproser of the Qing Dynasty,also called Wei Shuzi. Works: A Collection of Wei Shuzi,etc. 魏禧1624—1680清散文家。字叔子、又字冰叔,号裕斋,也号勺庭。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与兄魏际瑞、弟魏礼皆以文章著名,称“宁都三魏”。又与彭土望、林时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曾灿、魏际瑞、魏礼,为易堂学,称为“易堂九子”。明亡后,绝意仕进,曾力辞博学宏词科旧征辟。散文叙事简洁,与侯方域齐名。有《魏叔子集》及《左传经世》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