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高陵
三国时魏国奠基者曹操 (155—220) 的陵墓。曹操,字孟德。曾任济南国相、典军校尉,击败黄中军,又迎汉献帝于许昌。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中,平吕布、灭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三国鼎足之势。66岁以魏王爵卒于洛阳。葬高陵。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高陵依山为陵,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原上。建安二十三年(218),曹操诏令: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因此地面不起坟冢,不建寝殿,不设神道,不置陵夷。其玄宫结构史无记载,仅《历代陵寝备考》曾引《述异记》云: “魏武帝陵下铜驼、石犬各二。古诗云: ‘石犬不可吠,铜驼徒尔为。’” 又由于曹操善权术,多疑心,故传说为防陵墓被盗掘,特设置七十二疑冢于漳河一带(陶宗仪《辍耕录》 卷26“疑冢”)。不过据考古学者探沿,多为北齐贵族大墓。曹操陵冢始终是中国陵寝史上的一大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