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楚关系魏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韩、赵三分晋国而独立,故与韩、赵一起有“三晋”之称。战国初年,魏用李悝变法而强盛,常胁迫韩、赵对外作战,楚亦受其侵伐,楚蚕食郑国所得大梁等土地即被魏夺去。同时,楚也利用时机出击魏国,楚悼王末年曾救赵败魏,饮马黄河;楚宣王十六年(前354),又伐魏救赵,取得魏国“睢之间”的土地;楚怀王六年(前323),大司马昭阳伐魏取八城。此后,随着秦国的强盛和魏国的削弱,产生了以三晋为轴心的合纵连横运动。由于强秦的作用,魏、楚二国或合纵伐秦,或一方与秦连横而为敌,反复无常。楚怀王十一年(前318),魏相公孙衍组织的、以楚怀王为纵长的合纵伐秦,就是魏、楚联手主其事;合纵瓦解后,魏即与韩一起同秦连横,楚、秦兰田决战时,魏即与韩南下袭击楚国。秦昭王初即位,秦、楚连横结好,魏则先后两次与韩、齐联军伐楚。战国晚期,楚、魏二国均受到秦的威胁,联系更多。考烈王时,西周君、魏信陵君、楚春申君等先后发起合纵抗秦运动,魏、楚均是重要的参加者和组织者。自楚幽王三年(前235)秦胁迫魏伐楚以后,魏、楚二国至国亡为止,大多和平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