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魂不附体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魂不附体;魂飞魄散;丧魂失魄

 异 魂不附体 灵魂脱离了躯体。形容惊怕,不能自已。多用作补语,常以“惊”、“吓”等为中心词。
王二保见此情景,吓得魂不附体,拔腿就向客厅外面跑。(黎汝清《叶秋红》下卷第二十三章)老练的何进心里着急,外表还能泰然处之;李如秀却如坐针毡,吓得魂不附体。(凌力《星星草》下卷第十七章)
魂飞魄散 魂魄都飞散消失。原指离死不远了,现多形容惊恐万状。语义较重。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如今,早就不用竹钉当武器,然而谁又能把它忘怀呢?(袁鹰《井冈翠竹》)孙悟空面对天宫及其统治者那样的庞然大物,没有丝毫的胆怯,敢于抡起手里的武器迎上去,直打得玉皇大帝胆战心惊,天兵天将魂飞魄散。(何磊等《四部古典小说评论·论〈西游记〉》)
丧魂失魄 形容恐惧、惊慌失措或心神不宁。在句中除了作补语、状语外,还作谓语、定语。
这群心惊胆碎、丧魂失魄、失去指挥、蒙头转向的鬼子怎能抵挡得住?(刘流《烈火金钢》第二十九回)光看这省港大罢工,就知道共产党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民众热情澎湃,敌人丧魂失魄,这贡献还不大呀!(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亦作“失魂落魄”、“亡魂失魄”、“丢魂失魄”。
老太太望着大车上的尸首跟受伤的孩子,失魂落魄地发呆。(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
古人想象中认为人有三魂七魄,魂魄一离体,人就剩下没有知觉的空架子,因此它们都用来形容受到惊恐而失去常态的状况。都常作补语、状语。
“丧魂失魄”的“丧”不读sāng。
  • 上一篇:绘声绘色;有声有色
  • 下一篇:混为一谈;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魂不附体húnbùfùtǐ

形容极度惊慌害怕,神态失常。
【同】魂不守舍 丧魂落魄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动词性,主谓结构。形容非常恐惧,用于贬义。
【例】 王假才知道刚刚要抓的人竟是石勒,吓得魂不附体,以为这一下性命难保了。

魂不附体

(同)失魂落魄 魂飞魄散 六神无主 魂不守舍 魂飞天外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形容惊恐异常:贾瑞听了~,只说,“好侄儿,只说没有见我,明日我重重的谢你。”(十二·260)

魂不附体

魂不附体

灵魂不能依附在躯体上。形容非常惊惧,失去常态。魂:古人指可以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精神。

☚ 惶恐不安   魂飞魄散 ☛
惊恐的程度

惊恐的程度

十分惊恐:惊绝 意夺神骇 胆惊魄惕 鸟惊兽骇 鸟惊鱼骇
十分惊慌害怕:惊心破胆 惊心裂胆 惊心丧胆 惊神破胆 惊心丧魄 惊心褫魄 惊神褫魄
非常惊恐:汗流浃背 汗流浃肤 魂慑气沮
非常惊慌恐惧:目眩心花
极为惊恐:骇然失色 惊恐失色 大惊失色 大惧失色 亡魂丧胆 神丧胆落 神逝魄夺 心胆俱裂 心胆俱碎 心胆皆碎 心颤魂飞 心碎胆裂 魂惊胆落 魂惊魄落 魂亡胆落 魂褫魄夺 魂不附体 魂不负体 魂不赴体 魂不着体 魂不著体 魂消魄散 魂消魄丧 魂消魄夺 魂胆俱销 魂胆俱消 魂消胆丧 魂消魄丧 魂销魄散 魂销魄亡 魂飘魄散 魂惊胆颤 魂不守舍 魂飞天外 魂飞魄丧 魂飞神丧 魂飞胆散 魂飞魄散 魂飞神散 魂飞魄越 魂飞魄荡 魂飞胆破 魂飞胆落 魂飞胆丧 魂飞胆裂 魂飞胆战 魂飞胆颤 魂耗胆散 魂魄俱丧 魂胆俱丧 魂亡胆落 魂亡魄失 魂亡魄丧 魂耗魄丧 魄散魂飞 魄散魂消 魄荡魂飞 魄消魂散 骨颤肉惊 惊魂丧胆 胆丧魂销 丢魂丧胆 丧胆亡魂 丧胆销魂 丧魂落胆 胆丧魂惊 惶恐万分 惊恐万分 惊恐万状 惊惧万状 惊惶万状 惊魂千里 狼顾麇惊 狼顾麕警 三魂荡荡 七魄悠悠 破胆丧魂 神逝魄夺 神不附体 神不主体 惶恐万状 魄丧胆寒 魄褫气慑
精神恍惚,魂不附体:七魄悠悠
面色灰暗、神情极其沮丧或惊恐:面如死灰 面若死灰 色若死灰 色如死灰
极为惊恐害怕:魂亡气夺 鬼哭神惊
惊恐之极:丧魄 解魄
惊怖之至:破胆(闻之~)
内心惊恐之极:骨战

☚ 惊恐   惊恐的样子 ☛

人死的婉称

人死的婉称

讳(有讳;不讳) 逝(逝世;逝去;逝没;逝往;永逝;长逝;亡逝;弃逝;远逝;迴逝;仙逝;丧逝;往逝;奄逝;淹逝;殁逝;迁逝;殒逝;倾逝) 去(去世;去禄;大去;西去;回去;辞去;圣去;一去;过去) 走(走了) 过(过去;过世;过身;过背;过辈;过移;亡过) 老 仙(仙升;仙去;仙游;仙驭;升仙)古(作古;万古;千古;成了古人)背(背世;背弃;倾背;捐背;陨背) 尽(限尽) 泯(泯没) 无 行 躺 山颓 归世 归天 归土西归 云归 升天 故世 大故 倾世 倾弃 就世 登仙 登真 遐登 大还 大病 即世 委世 弃世 辞世 违世 厌世 遗世 长世 永辞 永迁 离世 离尘 安息 永眠 安眠 长往 长寝 长违 长眠(长眠不起;长眠地下)长辞(长辞人世;与世长辞) 长归长休 长寐 长谢 入地 阖棺 遐夷 腾骞 西迁 化鹤 跨鹤 鹤驭 鹤驾 解驾 顿辔 脱尸 无常(一旦无常;一日无常) 捐舍捐馆(捐馆舍) 弃捐 弃代 违代即代 不在(不在人世) 亡故 不常 不虞 百年 百岁 千秋(~之后) 万年 彻席 寂寞 奄隔奄化 淹忽 淹殁 奄沦 奄谢 违代 舍寿 返真 蜕委 委离 果尔 临途 遗弃 奠楹 眇冥 限尽 身故 魂销 魂消 魂断 阻颠 云驭 盖棺 骑箕(骑箕尾;骑箕翼) 乘鸾 饰巾 一往 永蜇 转身 游岱 弃代 迁殂 吹灯 安眠 无常 霞飞 谢尘缘 上西天 不可讳 弃堂帐 离开人世 告别人世 魂不附体 魂返故里 魂归普陀 形神分离 声钟给赙 幽明异路 与世长辞 一命归西 一命归阴 已归道山 命归那世 驾鹤西游 驾鹤西归 驾鹤成仙
人死的讳称:蜕 掩泉 神游 遐举 既往 不祥 不如意
婉指人已死:拱木

☚ 人死   人死的蔑称 ☛

心神不定

心神不定

摇心 摇旌 神荡 闪缩 忐忑 怛突 弄影团风 魂不负体 魂不附体 魂不着体 魂不赴体 魂不守舍 魂不守宅 神不附体 神不主体 神不守舍 神不守宅 神不收舍 神不过舍 神不归舍
心意不定:五心六意
三心二意,心神不定:半三不四
没有把握,心神不定:打鼓(心里打鼓)
心神不定,提心吊胆:心如悬旌
担忧恐惧,心神不定:提心吊胆
慌张忙乱,心神不定:仓皇不定
思想混乱,心神不定:神魂缭乱
举止慌张,心神不定:失张失智
昏乱糊涂,魂不守舍:悖魄堕魂
因害怕、着急或虚弱而心神不定:发慌(心里发慌)
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张皇不定 彰徨不定
老是惊慌恐惧,心神不定:终日惶惶 终日皇皇
心神不定,不能自持:心旌神摇 心旌摇摇 心旌摇曳
心神不定的样子:恍(恍恍) 若有(若有所失;若有所丧;若有所亡) 恍恍(恍恍惚惚) 惝恍 愰惚 摇摇丧魄 解魄 意悬悬 如有所失 由由忬忬
感到烦闷、生气而内心若有所失:懑然自失
若有所失的样子:阙然
恍惚,若有所失的样子:忽忽 霍霍
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罔然
十分焦急,心神不定的样子:汲汲摇摇
(心里烦躁,心神不安:心神不定)

☚ 心神   信心 ☛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feel as if one's soul had left one's body; be aghast; be entranced with fear;be frightened (/scared) out of one,S wits; be terrjfied out of one's senses; go down i n one's boots;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 one's SOUl (/spirit)almost Iefives one's body with fright
❍ 承惊觉,不见诏书,~,手脚慌乱。(《三国演义》182) Dong Cheng started up and at once missed the decTee. He was aghast;he almost fell to the ground.
❍ 刑王二夫人等在里头也听见了,都唬得~,并无一言,只有啼哭。(《红楼梦》1437)Their ladyships overhearirig thiffs .mside were /right ened out of t h eir rits. Srmeclaless,they could only sob.
❍ 那官儿_听说是一个绝不相识的外国人来拜,吓得~,手足无措,连忙请到花厅相会。(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539) The latter w as so scared by the sudden visit of an unknown foreigner that he received him at once.
❍ 那苗酋吓得~。(吴敬梓 《儒林外史》 502) The chieftain's soul nearly flew from h i s b o dy in fear.
❍ 现在中西的学者们,几乎一听到 “钦定四库全书”这名目就~,膝弯总要软下来似的。(《鲁迅选集》 Ⅱ—114)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les today,as soon as they hear that a book is an Imperial Library edition,seem inclined to sink to their ksees,overcoftne wi t h awe.
❍ 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三国演义》 65) In a little time a serving man brought the head of their fellow guest on a red dish and showed it to tIleir host. They nearly died with fright.

魂不附体

be in a trance

魂不附体

feel as if one’s soul had left one’s body;be scared out of one’s wits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魂:灵魂;附:依附;体:肉体。灵魂脱离了肉体。形容十分恐惧。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而不能自控。as if the soul had left the body,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 be entrance with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解义】魂:古人认为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灵魂都脱离了躯体。形容极度惊恐,失去常态。
【例句】土匪一看头领死了,个个吓得~,只顾逃命而去。
【近义】魂飞魄散、魂飞天外、魂不守舍
【反义】神色自若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灵魂脱离了身体。形容极为惊慌恐惧。元·乔吉《金钱记》一:“使小生魂不附体。”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一卷:“徐用听到这句话,一脚把房门踢开,吓得郑夫人魂不附体,连朱婆也都慌了。”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魂:灵魂;魂魄。附:依附。魂魄离开了躯体。形容万分惊恐。也形容受到极大诱惑,不能自持。
【例】火车呼啸而过,尽管孩子依然安然无恙地躺在铁轨上,母亲却早已吓得~了。
〔近〕魂飞魄散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释义】灵魂脱离了肉体。形容极度惊恐。
附:??.
?? ???? ???.
??? ?? ???.
??? ???.
??????.
【例句】在我们猛烈炮火的袭击下,敌军魂不附体,拼命逃窜。
??? ??? ??? ?? ???? ?????? ????.
【近义词】魂飞魄散 失魂落魄
【反义词】泰然自若 神态自若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灵魂离开了身体。
❶ 形容极度惊恐。成仿吾《长征回忆录》七:“二排来到厘金局门口,敲门叫‘纳税’,那些保安队员,有的正抽鸦片,有的正打麻将,见是红军进来,吓得~,一个个像小鸡似的被抓起来。”
❷ 形容情感受到诱惑,不能自持。《醒世恒言》卷一六:“张荩一见,身子就酥了半边,便立住了脚,……两面对觑,四目相视,那女子不觉微微而笑,张荩一发~。”
〔近义〕失魂落魄 魂不守舍 ❶ 胆战心惊 魂飞魄散
〔反义〕❶ 处之泰然 泰然自若
〔连用〕面如土色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失魂落魄 魂飞魄散
shi hun luo po hun fei po san
心惊胆战
xin jing dan zhan
心惊肉跳 魂飞天外
xin jing rou tiao hun fei tian wai
【魂不附体】 灵魂脱离了肉体。形容非常惊恐。
【失魂落魄】 形容惊慌失措或心神不宁。魂: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失魂落魄”适用面较“魂不附体”为广,不仅形容恐惧、还形容忧虑、紧张、神经失常等。
【魂飞魄散】 原指离死不久了。后形容惊恐万状。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也作“魂飞魄丧”。源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心惊胆战】 形容非常害怕、惊慌。战,通“颤”,发抖。也作“胆战心惊”。
【心惊肉跳】 形容内心十分恐惧不安。也作“心惊肉战”、“肉跳心惊”。
【魂飞天外】 吓得魂魄都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又作“魄飞云外”。﹝例﹞ 雷石柱气得两眼冒火星,说了声:“我没死到你手里,你也有今天!”说着把枪端了起来,吴为才吓得魂不附体,“卜通”跪下了。(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 八姨听了,真正急得失魂落魄,丝毫不得主意。(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忘怀呢?(袁鹰:《井冈翠竹》) 这一声“哼”,就足以吓得肖凌云魂飞天外。(张凤雏:《沙滩上的脚印》) 代王杨侑闻报,直吓得魂飞云外。(陈荫荣:《兴唐传》) 只吓得高太尉心惊胆战,鼠窜狼奔,连夜收军回济州。(施耐庵:《水浒》) 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吴承恩:《西游记》) 羿忽然心惊肉跳起来,觉得嫦娥是因为气忿寻了短见了,便叫女庚去叫赵富来,要他到后园的地里树上去看一遍。(鲁迅:《故事新编》)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躯体。形容万分惊恐。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持。
〔例〕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守敌一个个吓得~,拼命逃窜。
【辨析】“魂不附体”与“魂不守舍”字面相近,结构相同,但意义不同。“魂不守舍”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思恍惚。
【提示】多作谓语。

魂不附体húnbùfùtǐ

魂:灵魂。附:附着。就像灵魂不再附在身体上那样。形容惊恐之极。也形容受诱惑而无法把持自己。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灵魂不附在躯体上。
❶ 形容非常惊恐慌乱。
❷ 形容受到外界的诱惑而失去常态,不能自主。多指为情所惑。
❸ 指人死亡。也作“魂不著体”。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见“魂不守舍”。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解义】 魂:古人认为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灵魂都脱离了躯体。形容极度惊恐,失去常态。
【例句】 土匪一看头领死了,个个吓得~,只顾逃命而去。
【近义】 魂飞魄散、魂飞天外、魂不守舍
【反义】 神色自若、不动声色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附: 依附,附着。灵魂离开了肉体。形容不能自持的样子。明·无名氏《牛郎织女》:“二仙闻此消息,吓得~,面如土色,手忙脚乱,无处逃避。”

魂不附体hun bu fu ti

魂:灵魂,魂魄。附:附着。灵魂都不能附在肉体上了。形容极度惊恐,失去常态。也形容因受某种诱惑而不能自控。
【近】魂飞魄散魂飞天外
【反】安之若素神闲气定

魂不附体 手足无措hún bù fù tǐ;shǒu zú wú cuò

措:放。形容受到惊吓,万分恐惧,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七回:“那官儿听说是一个绝不相识的外国人来拜,吓得~,连忙请到花厅相会。”


魂不附体 望风而逃hún bù fù tǐ;wàng fēng ér táo

望:远看;风:气势、威势。形容万分恐惧、四处逃散的样子。段少舫《朱元璋演义(演出本)》第六十八回:“后边的喽罗兵们一看主将阵亡,个个惊得~。”


魂不附体 心惊肉跳hún bù fù tǐ;xīn jīng ròu tiào

形容十分紧张恐惧担心的样子。李宏林《我曾面临死亡》:“每当有人向我提到或是我自己想到死亡时,我不像有些人吓得~。一、死亡是自然规律;二、面对死亡调动起精神力量。”


六神无主 不知所措liù shén wú zhǔ;bù zhī suǒ cuò

六神:道教指人的心、肝、肺、肾、脾、胆均有神灵主宰,引申为指人的心神;措:放置,引申为措施。形容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良夏《十七岁少女的遗书》:“凶手~,旋将尸体背至民族师范学校围墙外豁口处,急急忙忙跑回家去,向母亲求计。”


毛骨悚然 肝肠寸断máo gǔ sǒng rán;gān cháng cùn duàn

形容恐惧、悲伤到了极点。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一时想起碑记中薄命之话,再看看书香、秀英诸人前车之鉴,不由不~。”


面如土色 不知所措miàn rú tǔ sè;bù zhī suǒ cuò

形容十分惊恐,脸上没有血色,不知如何是好。清·吴航野客《驻春园》第十五回:“生听了,不觉~,只得领命,仍跑上楼。”

魂不附体húnbùfùtǐ

魂:灵魂,迷信认为人身上有三魂七魄。附:依附。灵魂依附不在躯体上。形容惊恐万分。
【例】福王这条老狗早吓得魂不附体,呼吃呼吃喘气,连路也几乎走不动。(姚雪垠《李自成》)
也作〔魂飞魄散〕。连魂魄都飞散了。
【例】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袁鹰《井冈翠竹》)

115R【魂不附体】hún bùfùtǐ

魂魄都脱离了躯体。形容受到极大的震惊,恐惧万分,惊慌得不能自主。魂:古人认为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也叫做“灵魂”。

魂不附体húnbùfùtǐ

〔主谓〕 魂,旧指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形容人情不自主。元·乔孟符《金钱记》1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也形容人十分惶恐。《水浒传》93回:“钮文忠吓得~,措手不及,被鲁智深一禅杖,连盔带头,打得粉碎,撞下马去。”也指人死亡。明·高濂《玉簪记·耽思》:“算来不得就好,必须打点些棺裳。一时~,大家哭得恓惶。”
△ 贬义。用于表达人的失神或用作人死亡婉辞。
【近义】魂不赴体 魂不负体
〖反义〗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也作“魂不著体”、“魂不着体”、“魂摇魄乱”。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魂:灵魂。附:依附,附着。体:躯体,肉体。即灵魂脱离了躯体。形容惊恐万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