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銅鐵錢部 > 先秦 > 鬼臉錢 鬼臉錢 guǐliǎnqián 戰國時期楚國鑄行的一種銅貝。其制上寬下狹,背平面凸,面部陰文作“ ”,或異作“ ”、“ ”、“ ”,視如一丑面,故名。錢文釋讀不一,有“貝”、“巽”、“晉”、“哭”、“”、“當半兩”諸說。其出土範圍涉及長江中下游之湖北、湖南、江蘇、安徽等省,爲楚國各種銅貝中鑄量最豐、流通最廣者。通長一·二至一·九厘米,重一至四克。 

鬼臉錢 鬼脸钱【同义】总目录 鬼脸钱鬼头鬼脸钱 ☚ 蚁鼻钱 方孔钱 ☛ 鬼脸钱 ☚ 蚁鼻钱 环钱 ☛ 鬼脸钱战国时期楚国铸行的铜贝币的一种。铜贝文字及穿孔作 形,因像一个丑恶面孔而得名。 字旧谱释作“晋”、“贝”、“当半两”、“哭”、“𢆻”等,今多释“贝”。 字贝在已出土的楚国铜贝中占绝对多数,山东曲阜县董大城村一次即出土15978枚,在湖南、湖北、江苏、安徽、陕西、河南等省屡有出土。据实测,一般是最长2厘米、最宽13厘米、厚0.4—0.5厘米,重3.4—4.1克,最小的长1.3厘米,最宽0.7厘米,重0.6克。此种铜贝在战国早期即开始铸行,至战国晚期,取代了其它的楚国贝币,成为唯一通行的贝币。参见“铜贝”。 鬼脸钱见“蚁鼻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