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鬼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鬼神 华夏民族最源远流长的宗教观念。距今二万五千至五万年前,也就是山顶洞人时代,就已经有了灵魂不死的观念。古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在儒家经典中,称为 “鬼” 或 “鬼魂”。《礼记·祭义》: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除了人鬼外,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林草泽、江河湖海等天地万物也皆有神灵,甚至还有灶神、门神、路神等等,古代中国人的鬼神世界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古人生活在这样一个鬼神世界中,而且相信鬼神能给他们带来好运或恶运,于是毕恭毕敬地供奉着这些大大小小的鬼魂与神灵,所以古代祭鬼祀神的仪式之多,几乎到了无事不拜鬼求神的程度。儒教的基本教义就是以这些祭祀礼仪为基础的。《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义》说: “合鬼与神,教之至也。” 儒家先哲如孔子虽然有 “敬鬼神而远之” 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的明训,但他却非常重视宗教祭祀,尽管生活贫困,也不忘祭祀。墨子曾抓住孔子的这一矛盾,说: “您先生既然不信鬼神,何必学祭礼?”其实,孔子并未明确否定鬼神的存在,儒教经典也从未否定鬼神的存在。原因非常简单: 鬼神观念是儒家立教的基础,如果失去了这一基础,其敬天法祖、忠君孝亲等等也就失去了其信仰上的依据。中国古代至少从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无神论思想,例如老庄的 “天道自然”、荀子的“人定胜天”等等,但先知先觉者的睿智并不能成为民族普遍的信仰。有趣的是,连不信鬼神的老子本人后来也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由人变成了神。在民间,知道太上老君的人可比知道哲学家老子的人要多得多。 鬼神guǐ shén灵魂;魂魄。《九叹·离世》:“就灵怀之皇祖兮,愬灵怀之鬼神。”王逸注:“言己所言忠正而不见信,愿就怀王先祖告语其冤,使照己心也。鬼神明察,故欲诉之以自证明也。”汤炳正今注:“鬼神: 犹魂魄。”《九叹·思古》:“念余邦之横陷兮,宗鬼神之无次。”《九叹·远游》:“选鬼神于太阴兮。” 鬼神guǐ shén鬼怪和神灵:(鸳鸯道)“若说我不是真心,暂且拿话来支吾,日后再图别的,天地~、日头月亮照着嗓子,从嗓子里头长疔。”(四六·1074) 鬼神guǐ shén鬼和神(12)。《郑庄公戒饬守臣》: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上天降祸许国,鬼神对许国国君也很不满。《季梁谏追楚师》: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现在人民各怀二心,鬼神就缺少主人。《申胥谏许越成》: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您]却为什么要看重鬼神而看轻自己呢? 祖先 祖先先(先人;先子;先故;先世;先祖;先古) 宗(宗祖;宗神;九宗七祖) 祖(祖宗;祖考;祖辈;根祖;父祖,祖公公) 皇灵 元君 ☚ 祖先 曾祖 ☛ 鬼 鬼鬼(鬼神;鬼物;死~;水~;野~)魊 另见:灵魂 怪异 人死 阴间 邪恶 ☚ 鬼 鬼怪 ☛ 鬼神中国哲学术语。❶指精气的变化。《易传·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后世思想家多以之解说气之往来屈伸变化。东汉王充认为:“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北宋张载指出:“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鬼神(1)人死之魂灵。《左传》昭公七年记楚公子婴齐对鲁昭公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2)人鬼、天神、地袛诸神灵之统称。《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隐情,其祝事陈信于鬼神,无愧辞。’”《左传》定公元年:“山川鬼神其忘诸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