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鬻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鬻子

鬻子

战国小说集。旧题(周)鬻熊撰,盖为伪托。《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二十二篇。《旧唐书·经籍志》列入小说家类,一卷。《新唐书·艺文志》 又著录为道家类,《宋史·艺文志》作逢行珪《鬻子注》,又列入小说类。今存一卷,十四篇,有逄行珪序。鲁迅谓:“唐宋人所引逸文,又有与今本《鬻子》颇不类者,则殆真非道家言也。”( 《中国小说史略》) 故与道家本不类的一些佚文,应属《鬻子说》。逄(逢) 行珪注本 (即道家残本) 有 《道藏》本、《道藏举要》影印 《道藏》本、《十二子》本、《五子书》 本、《子汇》 本、《诸子褒异》本、《墨海金壶》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又《二十二子全书》本、《子书百家》本 (有杨之森补一卷),又《守山阁丛书》本附钱熙祚校勘记遗文一卷。此书所记皆为抽象哲理或兴国治民之道,和小说大相径庭,诚如胡应麟说:“虽曰街谈巷语,实与后世《博物》、《志怪》等书迥别。”(《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不知《旧唐书》、《宋史》为何把它列入小说。

☚ 鬻子说   佚名氏 ☛

鬻子

一卷。相传是西周时期鬻熊(生卒年不详)所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容和唐朝马总《意林》所著录的仅存六篇。现存今本《鬻子》为十四篇,是唐代逢行珪所注,内容“篇或错乱,文多遗阙”。每篇只有短短一章,寥寥数语,缺漏不全。每篇所标篇名,多生涩费解,所标篇次,也大都前后紊乱,因此引起了后世学者的怀疑。明朝学者宋濂在《四部正讹》一书中指出:“今本《鬻子》,其文质,其义宏,实为古书无疑,”断定其为先秦以前的作品。关于《鬻子》一书的作者,《汉书·艺文志》称鬻子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这同贾谊《新书·修政语》下篇所记文王、武王、成王请教过鬻子的那段记载完全符合。可是,这些记载却与《史记·楚世家》中“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熊子事文王,早卒”。“楚熊通曰: ‘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早终’”相矛盾。鬻熊的生存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鬻子》一书中的思想内容十分精湛,其主张宇宙万物是不停地运转,万事万物生长死亡,互相衔接,层出不穷,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汉书·艺文志》将《鬻子》列为道家著作,大概当时学者看到《鬻子》中关于宇宙观的论点,在某些地方有同《老子》一书中的观点相似,而将他并入道家,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关于《鬻子》的版本,主要有: 绵眇阁本,别六子全书本,十二子本,子汇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刊本,明自得轩刻杨慎评本,即诸子褒异本,明嘉靖甲辰刊五子本,道藏本二卷,《四库全书》本等。

鬻子

书名。后人所辑楚开国人物鬻熊与周王对答的言谈记录。《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原注云:“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今本《鬻子》为唐逄行珪所献,内附《补鬻子》7则,出自汉贾谊《新书·修政语下》,记载了鬻熊与周统治者“坐策国事”时的一些政治、哲学观点。在官与民的问题上,认为官要以“义”取民、以“福”保民,发挥以德“教”民的作用;在富与寿的问题上,认为这不全由于个人的天生命定,而决定于主观人为的政治好坏。如政治清明,生产发展,不事攻伐,不尚刑戮,使民以时,用财有节,不仅可以使民富,而且可以全民寿;在严与和的问题上,从刚柔转化的观点出发,认为无论攻、守、战,严与和虽都必要,但比较之下,“严不若和”之“攻而必得”、“守而必存”、“战而必胜”。以上这些观点显系后人根据鬻熊传闻遗事附益成编,但有参考价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