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高髻 高髻宋代妇女流行高髻,以求使身体比例在视觉上拉长,从而达到增加女性曲线美的效果。为了使发髻高大,多饰以“髲髢”即以假发加添自已头髻上,有的是随梳装时添加入内,有的则预制好所需的髻式,用时套装头上,类似今之假头套。当时,以歌舞妓的发髻最高,被诗人形容为“门前一尺春风髻”;更有甚者,据陆游《入蜀记》载:蜀中未嫁少女,“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至六尺,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张先《西江月》词:“高鬟照影翠烟摇,《百纻》一声云杪。” ☚ 螺髻 宝髻 ☛ 高髻古代妇女一种高耸的发髻。高髻在汉代已有,长安语有所谓“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即丰额。”(《后汉书》)但主要流行于贵族妇女中。唐代,高髻已较为普遍,出土文物中有多处这样的形象和文字记载。晚唐五代,妇女竞梳高奇髻式,有“高髻云髻别样”的形容语。唐诗中有不少描写高髻的诗句:“共折路边花,各挂插高髻。”(寒山诗)“翠髻高丛绿鬓虚。”(王建《宫词》)“峨峨秦氏髻,皎皎海川神。”(韦庄《晚春》诗)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頭面部 > 髮 > 高髻 高髻 gāojì 古代婦女的一種髮式,其式將頭髮上綰於頂,結爲高約一尺的髻。因其高聳於頂,故稱。原爲漢代長安婦女崇尚,後流布四方,唐代更爲流行,至明清猶有沿襲者。《後漢書·馬廖傳》:“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唐·劉禹錫《贈李司空妓》詩:“高髻雲鬟宫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宋·劉潛《探物作豔體連珠》:“妾聞洛妃高髻,不姿於芳澤;元妻長髮,無藉於金鈿,故雲名由於自美,蟬稱得於天然。” 各种发髻 各种发髻女子的发髻:蝉鬟 ☚ 发髻 各种形状的发髻 ☛ 高髻gāo jì高耸的发髻。《后汉书·马援传》:“城中好~~,四方高一尺。” 高髻 高髻古代发型, 高竖头顶, 故称。 《后汉书·马廖传》: “长安语曰: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 斯言如戏,有切事实。”唐开元进士万楚《茱萸女》: “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姝。插花向高髻,结子置长裾。”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刘禹锡《赠李司空妓》也有“高髻云鬟宫样妆”之句。元稹《李娃行》“髻鬟峨峨高一尺”,也写高髻。古代绘画、墓俑之高髻,多式多样。牛峤《女冠子》还写到一种“绿云高髻”。 ☚ 翠鬟 低鬟 ☛ 高髻 高髻古代妇女发式。凡高耸于头上的髻式皆可称做高髻。汉代贵族妇女中早已流行,时长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三国两晋南北朝盛行假髻,多作高髻式,魏曹植《洛神赋》中有“云髻峨峨,修眉联娟”语即形容高髻。唐代高髻也很普遍,寒山诗句“共折路边花,各持插高髻”,万楚诗句“插花向高髻”即可证之。至宋代,妇女皆尚高冠高髻,以增加曲线美感,有歌舞妓髻高达一尺的,而一般妇女则在五六寸之间。 高髻 ☚ 女羁 飞天髻 ☛ 高髻 高髻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类型。指耸竖于头顶之上的各种发式。高髻分为两种: 一为“假髻”,又称“义髻”。即以马尾、黑色丝线或他人假发做成各种式样,再用簪钗固定在头上与原发合成一个整体。另一种为原发编盘而成,以丝绦将原发束住,于头顶编成各种式样后用簪钗固定。高髻在周代就是贵族妇女梳用的发式。据《周礼·天官冢宰·追师》载: “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 追衡笄,为九嫔及内外命妇之首服。”林尹注释: “副、编、次,三者皆妇人头上之服饰。‘副’ 者以发编为假髻,饰以饰物,如衡笄六珈等; ‘编’者亦编发为假髻覆于真髻之上,唯无衡笄六珈等饰物;‘次’者则以假发及已发相合编列为髻,此与编稍异耳。”至秦、汉时,高髻已不仅在贵族妇女中流行,士庶女子也多仿效。《后汉书·马廖传》载,马廖上太后疏曰: “闻长安语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足见高髻在当时之流行。从《渊鉴类函》的记载看,“晋中兴书曰征祥说云: 泰元中公主妇女绶鬓假髻以为盛饰,用发丰多不可行戴,乃先于笼上装之,名曰假髻”。《新唐书·五行志》记: “杨贵妃常以假鬓为首饰,而好服黄裙。”故安史之乱时,即有“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的歌谣。高髻做为贵族妇女的发式,从三周时就开始了。至东汉、隋、唐乃至宋代,“高髻险妆”已成时兴。然各代名称繁多,式样也各异。如:汉朝的“大手髻”、“唐代的“双环望仙髻”、宋代的“朝天髻”、少数民族的“回鹘髻”、清代的旗髻等,都是不同的历史时期妇女喜梳的高髻发式。 《簪花仕女图》中高髻 ☚ 垂髻 5、佩饰 ☛ 高髻见“椎髻”(2164页)。 高髻汉代都市妇女一种时髦发式。东汉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之谚(《后汉书·马廖传》)。此髻高绾发髻于关顶,梳理繁难,虽一度时髦,终未普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