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高诱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东汉训诂学家。生卒年不详。少时从同县卢植学。建安十年(205年)辟司空掾,除东郡濮阳令。十七年迁监河东,曾为《孟子》、《孝经》作注,已佚。又有《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战国策注》,今尚得见而不全。《四库全书总目》评论其注《吕氏春秋》云:“自汉以来,注者惟有高诱一家。训诂简质,于引证颠舛之处,多考原书予以驳正,皆不蹈注家附会之失。” 高诱生卒年不详。东汉末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师事卢植。曾官司空掾、东郡濮阳令等职。主要著有《孟子章句》、《孝经解》、《战国策注》、《淮南子注》、《吕氏春秋注》等书。今存《吕氏春秋注》一书。《淮南子注》一书,后人考得《原道》以下十三篇为高注,《谬称》以下八篇为许(慎)注。《战国策注》有辑佚本。清人又据《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三注,辑得《孟子章句》一卷。 高诱东汉末经学家、训诂学家。涿郡涿(今河北涿县)人。曾任司空掾、东郡汉阳令等。著作有《孝经注》(已佚)、《孟子章句》(已佚)、《战国策注》(已残)、《淮南子注》及《吕氏春秋注》等。 高诱高誘gāo yòu人名。东汉注释家。主要著作有《孟子章句》、《孝经注》、《战国策注》、《淮南子注》、《吕氏春秋注》等。《本草纲目·稷》:“《吕氏春秋》云:‘饭之美者,有阳山之穄。’高诱注:‘关西谓,冀州谓之。’” 高诱生卒年不详东汉经学家。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少从卢植受学。献帝时,历任司空掾、东郡濮阳令等职。以道家之“道”为万物生成的本源,主张体“道”养生,以无为无欲治身治国。指出贪得无厌的欲求,必将带来败亡。强调治身是治国之本,宣称:“未闻其身治而国乱,身乱而国治者!”要求“为君之道”务在节欲、利民,而“勿自利”,批评“俗主求欲”,引发“民人皆怨”。赞赏综合儒、道的政治伦理学说,重视忠孝、气节,提倡“君子死义,不求苟生”,不为利存;“死君亲之难者,则当视死如归”。轻闻见,重心思,声言“去物断义,非理不决”,坚信形朽神存的观点。对时人无有增损《吕氏春秋》一字的传闻,持存疑态度,“以为时人非不能也,盖惮相国畏其权势耳”,说明权力对学术发展的影响。著有《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今本与许慎注相杂》。另著有《战国策注》,残存,《孟子章句》、《孝经解》,已佚。 高诱东汉著作家。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少时受学于同县卢植。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任司空掾,旋任东郡濮阳 (今属河南)令,后迁监河东。著有《战国策注》(今残)、《淮南子注》 (今与许慎注相杂)、《吕氏春秋注》等。 高诱东汉涿郡涿县(今属河北)人。少时师事卢植。献帝时历任司空掾、淮阳令等。著有《孟子章句》、《孝经注》、《战国策注》、《淮南子注》、《吕氏春秋注》等。今存《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与许慎注混杂, 《战国策注》残,余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