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考科目改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高考科目改革现代高考改革内容之一。恢复高考之初,仍沿用“文革”前的科目设置办法,即高考科目分为文史、理工农医两类。文史类考生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农医类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由于考试科目多,学生负担很重,实行文理分科,不利于高中学生全面发展。1987年,上海在实行高中毕业会考的基础上,试行“3+1”方案,即高考开考高中阶段的全部九门文化课,“3”指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1”指高等学校从其余六个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考试科目。1990年,原国家教委在湖南、海南与云南三省科目组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3+2”高考科目设置方案。即语文、数学、外语必考,文史类加政治、历史;理工类加化学、物理。在1992年全国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基础上,高考科目分为必考和选考两类,必考科目为语文和数学,选考科目为政治、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各高校根据其专业特点,提出一至二门选考科目建议。1999年广东省试行“3+X”设置方案,教育部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推行“3+X”科目设置方案。“3”指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英语逐步增加听力测试、数学将来不再分文理科;“X”指由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层次、特点的要求,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个科目或综合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考生根据自己所报的高等学校志愿,参加高等学校(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综合科目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文理综合或专科综合。它不是理、化、生、政、史、地等科目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测试。“3+X”突出“3+综合”,“3”也要突出能力、突出应用。鼓励开展综合能力测试,以支持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引导中学生全面学习、掌握中学阶段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形成较强的能力。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