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等国文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等国文法》

杨树达著。 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1955年出版修订本。1984年3月重印。《高等国文法》是集作者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的经验而写成的。 在30年代讲授古汉语语法的著作中, 是比较突出的一部。它博采众家之长,举例丰富精当。本书共分10章,第一章谈了言语的起源、变迁、类别,汉语的缘起、发展以及汉文法学的产生,其余9章,分别介绍名词、代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 本书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 详细订正 《马氏文通》 的谬误; 第二、 建立了以词法为中心的独特的语法体系; 第三、 语法和训诂紧密结合。

高等国文法

高等国文法

语法书。近代杨树达著。全书十章。1930年出版。第一章总论,其余二至十章分论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收集的材料非常丰富,继承了乾嘉朴学特别是王氏父子许多东西。对虚词的解释大都能取王氏父子之长而避其短。没有专章讨论句法结构。本书在个别地方改正了《马氏文通》的说法。如《马氏文通》称“字”,本书称“词”;《马氏文通》定“者”“其”“所”为接读代字,本书定“者”为指示代词和复牒代词,“其”为指示代词以重指法,“所”为被动助动词;《马氏文通》定“咸”“皆”为约指代字,本书定为表数副词;《马氏文通》讨论的介字只有九个,本书讨论了五十多个。但是在语法体系上本书并没有在《马氏文通》的基础上作更大的创新。杨氏的长处在于考据而不在于理论。1984年商务印书馆将本书收入《汉语语法丛书》内出版。

☚ 国文法草创   十一、重要的语文学家 ☛

高等国文法

语法书。杨树达著。共十章。第一章讲语言的起源、变迁、类别,汉语的缘起、发展及文法学的产生。以下九章,分别介绍了九种词类。此书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书中纠正了《马氏文通》的一些错误,批评了《马氏文通》模仿西方语法,建立了以词法为中心的独特的语法体系,在当时语法研究者中间影响很大。但书中因袭英语语法的地方也不少。今有1984年商务印书馆版本。

高等国文法

高等国文法

杨树达著。古汉语语法书。约成书于1929年。共分10章。第一章总论。简述言语的起源,变迁、类别、国语起源与发展及中国古代的语法学。第二章至第十章分别讲述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每章先为种类,后谈用法,如名词,先分为五类,即独有名词、公共名词、物质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并分别举例;接着讲了名词的三个位;后讲名词之通假和名词在句中运用的情况。名词分品位,动词分内动、外动、同动、助动多种。全书力图摆脱西方语法学的桎梏,建立以研究各类词为中心的能够反映汉语文言特点的语法学。“若之于欧洲文法也,借镜也,非固袭也。其同之者同之,其异者之必强而同之”(张彦起《马氏文通刊误·补序》) 这是写此书的依据的一条原则。所引例句多出自先秦两汉古籍,材料丰富,所谓“盖举二千年来所谓虚助字者,一一纳于轨物之中”(自序语),且具有较强的典范性。分“者”字一部为指代词,定“所”字为被动助动词,颇有见地。其主要特点是,结合传统的训诂研究语法,注意订正《马氏文通》的一些失误,但语法体系上仍旧因袭《马氏文通》,未冲破西洋语法的藩篱。重词法而轻句法,重训释而说解过简,当为一失。有1930年商务印书馆初版本,1955年商务印书馆重印本,1983年商务印书馆重排本。重排本前附有朱德熙《汉语语法丛书·序》,书后附《词语索引》和《编辑后记》,可供参考。

☚ 中国古文法   古书句读释例 ☛
高等国文法

240 高等国文法

见24183杨树达。

☚ 诗词曲语词汇释   词诠 ☛

高等国文法

杨树达 (1885—1956)撰。树达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市人。1897年考入时务学堂。1905年赴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后回国,任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国文教员。而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教授。著作有《马氏文通刊误》、《高等国文法》、《词诠》、《中国修辞学》、《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耐村庼甲文说》、《卜辞求义》、《积微居金文说》、《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小学述林》、《汉书窥管》、《盐铁论校释》、《古书句读释例》等。此书共十章。第一章讲语言的起源、变迁、类别,汉语的缘起、发展及文法学的产生。以下九章分别介绍九种词类。此书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其中纠正了 《马氏文通》的一些错误,批评了《马氏文通》模仿西方语法的缺点,建立了以词法为中心的语法体系,在当时语法研究中影响很大。不足的是其中也有许多因袭英语语法的地方。今有1984年商务印书馆版本。

高等国文法

高等国文法

书名。杨树达著。商务印书馆1934年3月初版。凡10章。除“总论”一章外,其余九章分述“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之用法,系继《马氏文通》之后一部较有影响的文言语法书。该书于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三书,订其讹误,补其未备,材料丰富,体用兼赅,条理井然,以至简之法驭至赜之物,颇为海内外学者所称道。

☚ 比较文法   古书句读释例 ☛
000059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7: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