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煦之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高煦之叛 高煦之叛明代汉王朱高煦的叛乱事件。朱高煦系明成祖朱棣之次子,英勇善战,屡立战功。“靖难之役” 中,朱棣曾许诺将来可立为皇太子。永乐二年 (1404),高煦被封为汉王,国云南。高煦多有怨谤,不肯到云南就藩。永乐十三年,改封青州,仍不肯行。永乐十五年徙封于乐安州 (今山东广饶),无奈前往。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死,皇太子朱高炽即位,高煦日遣人至京师侦察,希图有变。洪熙元年 (1425),朱高炽死,宣宗朱瞻基即位,于是高煦乘机起兵叛乱。立五军,高煦自率中军,并派亲信枚青潜至京师约英国公张辅为内应。张辅绑缚枚青上报宣宗。宣宗便于八月初十日亲统大营五军将士直指乐安。高煦原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于济南起兵接应,但被山东布政使等阻止不得发。宣宗为瓦解叛军,两次致书高煦,令其出城投降,擒献倡谋者。高煦遂于二十一日出城投降。九月,高煦父子被执至京师,禁锢于西华门内。至宣德四年 (1429) 皆被处死。因高煦叛乱牵连被杀及充军者达2000余人。 ☚ 壬午殉难 曹石之变 ☛ 高煦之叛朱高煦系明成祖朱棣次子,英勇善战, “靖难之役”期间,跟随朱棣,屡立战功。白沟河之战,高煦率精骑数千,斩南军都督瞿能父子,使燕军反败为胜。东昌之役,“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赖高煦所率援军,击败南军,才保护了朱棣。朱棣以高煦类己,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朱棣称帝后,永乐二年(1404)议立太子时,在大臣们的建议下,终于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因为早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高炽就已“册为燕子”。高煦被封为汉王,就国云南。高煦不去。后留南京。十三年改封青州,又不去。十五年徙封乐安州(山东广饶),限令即日成行。高煦至乐安后,一心要夺取皇位。二十二年七月,朱棣死,高炽即位,是为仁宗。洪熙元年(1425),高炽死,瞻基即位,是为宣宗。高煦乘机起兵叛乱。宣宗亲统大营五军将士前往平叛。高煦出城降,后被执至京师,禁锢于西华门内,“筑室居之, 曰逍遥城”。宣德四年(1429)被处死。牵连被杀及充军者达两千余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