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栏
亦作“构拦”、“钩栏”,又名“勾肆”。 《唐音癸签》:“《韵书》:‘木为之,在阶际。’《古今注》:‘汉顾成庙槐树,设扶老钩栏。’其始也。”可知勾栏就是木制方形栏杆。唐王建诗:“风帘水阁压芙蓉,四面勾栏在水中。”《东京梦华录》:“士庶通乘坐车子,如檐子样制,亦可容六人,前后有小勾栏。”这也都是指方形栏杆。宋、元时,在游艺棚内平地上,用方形栏杆围出一块广场式的演出场地,观众坐在栏杆的四周观看演出,故把游艺棚称为“勾栏”。 《书言故事》:“俳优棚曰钩栏。”《蓝采和》杂剧:“俺在梁园棚勾栏里做场。”所谓“做场”,即指扮演。后来又把倡优居住的地方亦称为“勾栏”,再变而称妓院为“勾栏”。 《析津志》记载元代京师大都(今北京)有勾栏胡同、演乐胡同等,“皆旧日之北里也”。《金瓶梅》此回写西门庆“常与构栏里的李娇儿打热”,这里的“构栏”即指妓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