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尔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尔基Gorky

城市名。旧称下诺夫哥罗德。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你是你瑙富菰芦、呢伊什呢呐茀阔洛、尼什尼纳弗哥尔诺得等。在今苏联俄罗斯联邦中部。建于公元1221年。16世纪为重要工商业中心。1714年成为省会。19世纪中叶造船业兴起。1932年为纪念苏联作家高尔基改今名。今为高尔基州首府。高尔基诞生地,有高尔基纪念馆。市内存有宫殿、城墙、碉堡等古迹。杜勃罗留波夫、斯维尔德洛夫以及数学家洛巴切夫斯基等人亦出生于此。

高尔基1868—1936Maxim Gorky

高尔基


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可夫。生于下诺夫戈罗德(今高尔基市)的木匠家庭。四岁丧父,随母寄居外祖父家,十岁起先后当过鞋店学徒、轮船杂工、饭馆跑堂、码头工、面包师、更夫、司磅员、铁路工人等,流浪于伏尔加河一带。通过刻苦自学成为作家。1892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马加尔·楚特拉》。1898年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1902年写出剧本《在底层》,在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出,获得巨大成功。1905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7年出版长篇小说《母亲》,被认为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样板,对以后苏维埃文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十月革命前曾遭沙皇政府几次逮捕。很早与列宁相识,受到列宁的关怀和帮助。十月革命后,参加苏联文艺界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并继续写作,先后出版三部自传体小说《我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1921年出国休养,1928年回国。1927年起陆续出版四卷本的长篇小说《克里·萨姆金的一生》(未完成)。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1936年6月18日病逝于莫斯科。他亦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曾多次谴责沙皇政府对中国的侵略,并写信给孙中山祝贺辛亥革命。1934年当中国红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时,写了《致中国的革命作家们》一文。其他重要著作还有:诗集《鹰之歌》(1895年)、剧本《小市民》(1902年)、《仇敌》(1906年),中篇小说《奥古洛夫镇》、《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长篇小说《阿尔达莫夫家事》以及许多特写、政论和文学论文。

高尔基

谈谈我和高尔基 戈宝权 阴山学刊1988年1期

高尔基

苏联作家。生于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病逝。父母早亡,11岁进入社会,16岁到喀山流浪,20~24岁3次漫游俄罗斯。靠打工养活自己,在“社会大学”毕业成才。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剧本、论文、小说等。著名的有散文《海燕之歌》(1901)、戏剧《夜店》、长篇小说《母亲》(1906)、《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2)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Gao'erji,Максми Горький

俄国和苏联作家。俄苏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为确立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方法作出了重大贡献。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家庭,父亲是木匠,母亲是小业主的女儿。由于父亲早逝,家境困顿,从11岁起就开始当装卸工、烤面包工,在做各种零活的过程中熟悉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增进了对他们的理解。他早年参加过工人的秘密组织,进行过秘密的宣传活动,后来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高尔基在对待十月革命的态度上曾犯过错误,但从他整个的创作和活动看,主导倾向仍然是积极的、革命的。
高尔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早期的700余篇中、短篇小说、特写、散文、随笔和诗歌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作品,其中的《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和《鹰之歌》(1895)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前者一方面批判自私自利和无所作为的思想,一方面赞颂正直无私、为人民献身的崇高精神;后者以鹰和蛇的象征性形象,歌颂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抨击阴险、怯懦、卑俗的丑恶嘴脸,表达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在这一时期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切尔卡什》(1895)、《玛莉娃》(1897)和《沦落的人们》等小说描写了流浪汉、工人、农民、乞丐、小偷和妓女等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美好品德,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愤怒和抗议。《钟》(1896)、《苦恼》(1896)、《闲逸的生活》和《因为烦闷无聊》等作品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腐朽和残酷,1899年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标志着他的现实主义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小说通过资产阶级青年主人公福玛及其父亲伊格纳特两代人的生活展示俄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20世纪之初写的《小市民》(1901)和《底层》是两个著名的剧本,前者围绕父子两代人的戏剧冲突,反映资产阶级保守派和自由主义者的矛盾,剧中的尼尔是高尔基创作的第一个革命无产者形象;后者以沦落到社会底层的流浪汉、小偷、妓女、戏子的群像揭露资本主义的吃人本质,提出了劳动者的出路问题,批判了消极等待幸福的错误思想。1901年3月,高尔基参加彼得堡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目睹了沙皇军警镇压革命的血腥暴行,心情格外愤激,当即创作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由于沙俄检查机关阻挠,这部具有强烈揭露性的作品未能面世,但其结尾部分的《海燕之歌》却成了流传千古的绝唱,这里的海燕比《鹰之歌》中的鹰更富象征性和革命性。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1913)、《在人间》(1915)和《我的大学》(1922~1923)是广为人知的作品,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主线,描写主人公从社会底层攀上文化高峰、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而又曲折的历程,反映了广大劳动者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展示了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母亲》(1906)是高尔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部长篇小说以索尔莫沃工厂工人“五一”游行和1905年的革命为素材,第一次正确地、生动地描写了工人阶级反对地主、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歌颂无产者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革命战士的光辉形象,成为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史上的典范之作。主人公巴维尔就是一个从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自觉地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革命战士,他不顾女友的劝阻,毅然担当起领导和指挥“五一游行”的重任,表现出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他的行为极大地鼓舞并团结了广大的工人群众,使“五一游行”成为一场有组织、有领导的、自觉的政治斗争。母亲尼洛夫娜是作品中另一个中心人物,她深受政权、神权和夫权的三重压迫,养成了胆小怕事、逆来顺受的性格。儿子巴维尔为工人大众的利益而斗争的革命精神深深教育了她,使她克服了恐惧,从开始时革命的旁观者最终成为革命的积极参加者。母亲的思想发展变化过程和最后觉醒,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断深入人心的历史过程和巨大力量。作品还成功地塑造了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
此外,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和未完成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也是高尔基的重要作品。

☚ 奥斯特洛夫斯基   果戈理 ☛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Gaoerji

俄罗斯作家。生在伏尔加河畔的诺夫哥罗德城(今高尔基市),10岁左右便流落 “人间”,拣破烂, 当学徒,做杂工,受尽欺凌、虐待,饱尝生活的苦难和辛酸。他酷爱读书,勤奋自学,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1898年两卷集《随笔与短篇小说》出版,轰动俄国文坛,很快被翻译成许多国家文字,遂成为驰名欧洲的作家。他创作了中、短篇小说和特写、故事、散文、随笔、诗歌等700多篇,其作品有浪漫主义, 也有现实主义。《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是他浪漫主义代表作品。他的早期现实主义作品大部分是表现底层人物的遭遇和思想情绪, 以流浪汉为题材的小说最引人注目, 如《切尔卡什》、《沦落的人们》及后来创作的剧本 《底层》等。后来他积极投身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写下多篇针砭时弊的政论与好几部剧本及中、长篇小说,他不再满足于一般性的揭露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 鞭挞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虚伪、堕落、颓唐的卑劣灵魂,而是从哲学高度去探讨受苦受难的劳动者的出路问题;他的艺术创作也走向了新的高度,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已熔于一体, 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激情。20世纪初,他目睹沙皇军警镇压革命的血腥暴行,愤然写下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但由于沙皇书报检查机关的阻挠,只有小说的结尾部分《海燕之歌》得以发表,高尔基用海燕来象征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革命高潮行将到来之际,他们壮怀激烈,坚定、乐观、自信地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洗礼。高尔基因这篇表现时代精神、歌颂革命理想、对俄国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起过很大宣传鼓动作用的作品而被称为 “暴风雨中的海燕”。高尔基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着力地描写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及对资产阶级的英勇斗争, 在文学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 在巴维尔及他母亲尼洛夫娜身上集中了20世纪初期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1934年,高尔基主持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他的作品早在20世纪的头10年里, 就被介绍到中国。

☚ 契诃夫   马雅可夫斯基 ☛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Gaoerji

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诞生在一个木匠家庭,幼年时即失去双亲,从小便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破产后,他就开始了更加艰难的“谋生”。高尔基在贫困中挣扎,为了生存,他做过许多工作。拾过破烂,当过修鞋匠,搬运工人等,受尽了贫困与凌辱。然而,就在这非常恶劣的条件下,高尔基却非常勤奋地自学。为了看书,没有时间,他就在别人都睡了以后再看;没有地方,他就躲到阁楼里或到储藏室里去看;没有照明的东西,他就借着月光看。这一时期,高尔基读了许多书。16岁时,高尔基来到喀山,虽然他不能如愿地进入大学学习,但却有机会与喀山的进步青年团体有了接触,开始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为他日后成为无产阶级的号手奠定了基础。高尔基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是在流浪中创作的,描写了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穷苦人民的苦难。作者的经历大大地丰富了作品,但是,由于其阶级局限,不可能指明光明的前途。1905年革命前后,在革命实践中,高尔基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加入了布尔什维克。他不再仅仅为老百姓的痛苦而呐喊,他开始为无产阶级的伟大事业而高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后,高尔基结束了在国外的流亡生活,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在列宁的帮助下,他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终于成为俄国文学中最伟大的“无产者”。高尔基是第一个经历了革命前后不同时期的伟大作家,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 爱因斯坦   海伦·凯勒 ☛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

前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原名为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幼年丧父,生长于外祖父的小市民家庭,从小自谋生活。1892年发表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之后40余年著有大量长、短篇小说和文学理论,并有戏剧20作品余部。
高尔基的戏剧创作集中在1901-1935年间。在这期间,他写出了《小市民》、《底层》、《伪金币》、《最后一代》、《耶戈夫·布雷乔夫》等。这些作品刻画了底层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斥责了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镇压人民的暴行,描画了资产阶级形形色色的代表人物在旧制度行将灭亡的关头在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所做出的抉择。
高尔基的创作,在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上实现了超越。他的剧作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政治和思想倾向。生活信念的冲突是高尔基戏剧冲突的特点。他的剧作是社会政治戏剧,也是社会心理戏剧、哲理剧。高尔基在戏剧艺术方面,还进行了革新和探索,拓展了这一艺术形式,对前苏联戏剧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尔基


他的戏剧作品在中国曾多次上演,均获得了成功。
☚ 樱桃园   《小市民》、《底层》 ☛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

前苏联俄罗斯作家,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创始者。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生于木匠家庭。父母早丧,在外祖父家度过备受折磨的童年。外祖母讲述的童话故事开启了他幼小心灵和对文学的向往。高尔基11岁便开始做工,同时刻苦自学,曾两次漫游俄罗斯,为日后创作积累丰富了生活素材。

高尔基像


1892年首次发表作品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开始走上创作之路。1892~1899年是高尔基创作的第一阶段,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倾向。《伊泽吉尔老婆子》、《鹰之歌》和《切尔卡什》是代表作。三卷本的 《特写与短篇小说集》的问世,使他成为全欧闻名的作家。1901年发表了散文诗 《海燕之歌》。
19世纪90年代末和20世纪初是高尔基创作的新时期,开始中、长篇小说和剧本创作,作品与历史转折时期的俄国现实紧密相连,触及社会生活而广阔而深入。此间作品有小说 《福马·高尔杰耶夫》、《三人》以及 《底层》 等一系列剧本。

《底层》剧照


1903年革命后,高尔基受沙皇政府通缉,被迫旅居国外。国外侨居期间,他创作有不少收获,《母亲》是其中之一。
1913年回到俄国,他广泛开展文化组织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完成自传三部曲前两部《童年》、《在人间》。十月革命期间,他十分关心革命,曾发表了《不合时宜的思想》等文章。而后因病出国就医,再次长期侨居国外。中间完成了 《我的大学》、《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和 《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等作品。
1937年高尔基回到祖国,从事苏维埃文化建设领导工作。1936年6月18日,这位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心脏停止了跳动。
☚ 契诃夫   马雅可夫斯基 ☛

高尔基

苏联作家。提出“美学就是未来的伦理学”。倡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参见“文学”中的“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

苏联俄罗斯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生于木匠家庭。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1884年,离开故乡,来到喀山。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早年不平凡的经历在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作了记录。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作为浪漫主义作家进入文坛。早期著名的短篇小说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前者谴责了腊拉的极端个人主义,后者抨击了小市民习气。20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他以表现时代精神、歌颂革命理想、洋溢着革命激情的战斗诗篇《海燕》迎接了20世纪初的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并开始创作剧本。《小市民》描写了小市民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冲突,《底层》描写了一群被抛到生活底层的流浪汉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积极参加1905年革命,同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06年在美国写出代表作《母亲》第一部,并完成剧本《敌人》。1905年革命失败后,发表过宣传“造神论”的小说。还写了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革命精神的《意大利童话》,在十月革命前后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曾与布尔什维克党发生了分歧。1921年,他接受列宁的劝告,出国治病。二三十年代,写了一系列揭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一生还写过30多篇回忆录,其中《列宁》刻画了列宁生动而完美的形象。政论文和文学论文也是他给无产阶级文学留下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十月革命前写的《个人的毁灭》、《俄国文学史》等,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系统阐述了欧洲和俄国文学的规律。在苏维埃时代,又写了许多文学论文,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培养青年作家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他的创作,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生动的反映,在文学领域宣告了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是世界文学中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的奠基人。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

苏联文学家,孤儿出身,8岁开始做工,早年经历甚广,在空余时间学习和练习写作。他的早期作品具浪漫戏剧风格,所描写的人物生动,大多是他所同情的流浪者和下层人。《福玛·高尔捷耶夫》是一部描写新兴商人阶级的作品,是他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标志。在契柯夫的鼓励下,他创作了其著名剧作《底层》。以后的社会小说和戏剧则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他的代表作《母亲》描述一位罢工工人的母亲从一个无知的单纯妇女成为共产主义信仰者的过程,被视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的典范。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也属其最佳作品之列。高尔基一生积极从事革命文化的宣传,以他为先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了苏联文学艺术的旗帜。

☚ 诺尔迪   郭沫若 ☛
高尔基

高尔基

高尔基 (1868—1936),俄罗斯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文学批评家和政治家,前苏联作家协会的发起人和作协理事会的第一任主席。出生于木匠家庭,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1884年,离开故乡,前往喀山,劳动之余,勤奋自学。幼年不平凡的经历在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作了记录。
1892年,发表处女作 《马卡尔·楚德拉》,作为浪漫主义作家进入文坛。早期著名的短篇小说有 《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前者谴责了腊拉的极端个人主义,后者抨击了小市民习气。20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他以表现时代精神、歌颂革命理想、洋溢着革命激情的《海燕》 迎接了20世纪初的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小市民》 描写了小市民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冲突,《底层》 描写了一群被抛到生活底层流浪汉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积极参加1905年革命,同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1906年在美国写出代表作 《母亲》 第一部,并完成剧本 《敌人》。这两部作品问世,标志着高尔基创作最高峰。1905年革命失败后,发表过宣传 “造神论” 的小说。还写了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革命精神的 《意大利童话》。二三十年代,写了一系列揭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一生还写过30多篇回忆录,其中《列宁》 刻画了列宁生动而完美的形象。政论文和文学论文也是给无产阶级文学一份珍贵的财富。十月革命前写的个人的《毁灭》、《俄国文学史》 等,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系统地阐述了欧洲和俄国文学的规律。在苏维埃时代,又写了许多文学论文,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培养青年作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高尔基 “用自己天才艺术给俄国 (而且不仅是俄国) 的工人运动带来如此巨大益处”,“毫无疑问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列宁语)通过他的创作,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生动的反映,在文学领域宣告了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

☚ 夏目漱石   厨川百村 ☛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

前苏联作家。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市 (今高尔基市) 一木工家庭。父早逝。11岁起外出谋生,做过学徒、帮厨、脚夫等零工。20岁后两次漫游俄国。1892年后发表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具有积极浪漫主义色彩。而《切尔卡什》、《马尔华》 以及 《二十六个和一个》,则取材于底层人民生活,有现实主义倾向。19世纪90年代末,艺术上日趋成熟,发表了许多成功的作品,其中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 (1899) 描写同名主人公对资产阶级的背叛及个人反抗的悲剧,塑造了大商人马雅金的典型; 剧本《底层》(1902)通过城市流浪者生活的描写来揭露资本主义罪恶,批判了 “勿以暴力抗恶” 的托尔斯泰主义,著名散文诗《海燕之歌》 (1901) 则成了预示俄国第一次民主革命的战斗号角。在1905年革命中首次会见列宁,翌年,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母亲》 问世,推动了俄国工人群众的革命斗争,得到列宁的称赞。随后的斯托雷平反动时期,他同各种颓废、反动思潮进行斗争,写了许多政论、杂文,创作了抨击小市民习气的小说《奥古洛夫镇》、《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及许多短篇小说。十月革命前后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1914)、《在人间》 (1916) 和 《我的大学》 (1923) 形象地再现了主人公阿辽沙成长和走向革命的过程,是苏联最优秀的自传性小说之一。十月革命后,长期担任繁重的社会工作,并创作了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1925) 和 《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6~1936,未完),前者描写阿尔达莫诺夫家三代人从劳动者变化为吸血鬼和企业主以及最终崩溃的过程,反映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衰亡的历史。后者为描写十月革命前几十年间俄国知识分子生活的四部曲史诗,通过同名主人公的成长和政治投机活动,以及最后沦为奸细的过程,细腻地刻画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革命的恐惧与仇恨心理,其灵魂的极端空虚和市侩习气; 同时叙述了许多真实的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革命者库图佐夫的形象,被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创作对世界和我国进步文学有深刻的影响,鼓舞了许多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列宁赞誉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

☚ 绥拉菲莫维奇   蒲宁 ☛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Горъкий, Макcим

苏联俄罗斯作家。苏联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诞生于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父亲是个细木工,母亲是一个小业主的女儿。高尔基4岁丧父,10岁丧母,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878年因外祖父破产,只读过两年书年仅10岁的高尔基便开始自谋生活。他当过学徒、装卸工、面包工人、剧院跑龙套的。社会底层的经历,使他熟悉了普通人的生活、性格。在伏尔加河的轮船上,他做个小伙计,养成了读书的爱好。1884年来到喀山,想上大学,但却进了社会大学,先后做过面包工人、码头搬运工。在这里第一次接触了革命活动,参加了具有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的秘密学习小组。1888至1889年和1891年,他两次漫游,到过俄国许多地方,使他看到俄罗斯的落后、保守、野蛮,也看到人民的力量。1892年开始写作。1898至1899年间,三卷本的《特写和短篇小说》问世,使高尔基一举成名,并迅速蜚声国外。高尔基的早期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又有现实主义。在他的早期浪漫主义作品《马卡尔·楚德拉》(1892)、《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等赞美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坚强个性,《鹰之歌》(1895—1899)和《海燕之歌》(1901)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他的现实主义作品大都是描写人民生活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流浪汉的小说,如《切尔卡斯》、《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等,作品表达了人民的愤怒和反抗情绪,记述了人民的苦难和高贵品质。90年代末期,开始创作中、长篇小说。小说《福玛·高尔杰耶夫》(1899)通过两代资产阶级的人物形象展示了这个阶级在俄国的历史命运,刻画了资产阶级的各类人物。福玛对本阶级的背叛,象征这个阶级的自我瓦解。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第一次俄国革命的准备时期,高尔基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社会民主工党的联系日益密切。他支持筹建《火星报》,从经济上支援革命斗争,并刻苦创作,为革命呐喊助威。这时期他创作了中篇小说《三人》 (1900—1901)、剧本《小市民》(1901)、《在底层》(1902),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功。小说《三人》揭示了对旧制度个别人和无组织的反抗是徒劳无益的。《小市民》通过父子两代人的冲突,揭露了资产阶级保守派与自由主义的矛盾,通过工人尼尔的形象,反映了无产阶级要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的决心和乐观精神。《底层》(1902)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描述了被抛入社会底层的人们,尖锐地提出了他们的出路问题,批判了消极人道主义的危害,通过剧中人宣布:“人,是伟大的!”“要尊重人!”
1905至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入革命斗争,1905年夏他加入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写成剧本《敌人》和长篇小说《母亲》。它们表现了革命工人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向旧制度进行的不调和斗争,塑造了互不雷同的典型的工农代表人物的形象。《母亲》塑造了巴维尔及其母亲两个在无产阶级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通过他们的经历表现了广大群众在革命年代发生的深刻变化,小说浸透了对历史进步的坚强信念。小说曾受到列宁的赞扬。
两次革命之间的斯托雷平时期,高尔基侨居意大利的卡普里岛,受波格丹诺夫等人影响,卷入派系斗争,在小说《忏悔》中宣传造神主义。列宁热情诚挚严肃的批评,使高尔基逐渐认识了错误,脱离了“前进派”集团。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如《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夏天》、《奥克洛夫镇》及自传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在人间》等。1913年,接受列宁建议回到俄国。
十月革命前后,高尔基在政治思想上同列宁发生了暂短的分歧。1918年在列宁的帮助下,克服了迷误。因积极工作,积劳成疾,1921年在列宁敦促下出国就医。直到1928年回国。在国外期间,写出了《文学写照》、《我的大学》、《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并开始长篇史诗《克里·萨木金的一生》的写作。但这部小说并未完成。回国后在国内旅行,为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所鼓舞,写了《苏联游记》、《英雄的故事》等反映祖国巨变的作品。20年代末至30年代,高尔基的大量特写和政论反映了他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一切保守势力的憎恨。1934年苏联作家协会成立,他出任第一任主席。
高尔基为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论剧本》、《苏联文学》等作品中,在大量的讲演和书信中,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
早在20世纪初,高尔基的作品就被介绍到中国。瞿秋白翻译了《海燕之歌》、《母亲》。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对中国革命文艺的成长发生过巨大影响。

☚ 谢甫琴科   托尔斯泰,А.Н. ☛
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МаксимГоръкий

苏联伟大的作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1868年3月16日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城(今高尔基市)。幼年丧父,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1岁开始到“人间”谋生,做过装卸工,烤面包工人。19世纪80年代在喀山曾参加具有民粹派观点的知识分子的秘密自学小组。1888—1889年和1891年两次到俄国各地游历。在这期间进行过一些秘密宣传活动。1889年10月被捕,获释后一直处在警察监视之下。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1895年,他的浪漫主义作品《马卡尔·楚德拉》发表于《高加索日报》之后,即由著名作家柯罗连科推荐到《萨马拉日报》工作,主编该报省内新闻述评栏,用当地题材写小品文。从此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90年代,他还在《尼日哥罗德新闻》等地方报纸任编辑、记者,写了许多针砭时弊的政论。90年代未,为《新语》、《生活》杂志撰稿。在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联系日益密切。他支持筹建《火星报》,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00年初,他参加并主持知识出版社,把很多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团结在出版社周围。1901年春,他在彼得堡写传单揭露政府镇压示威学生的暴行,号召推翻专制制度。同年,因受党的委托建立秘密印刷所而被捕与放逐。1905年积极参加出版布尔什维克合法报纸《新生活报》和《战斗报》,并给以巨大的物质支援。同年夏天,加入社会民主工党,11月,在一次讨论起义问题与《新生活报》办报纲领的会议上,第一次与列宁会晤。在革命的准备过程中,他以犀利的笔锋写了一系列政论,抨击阻碍革命深入发展的各种思想。1906年初,他秘密离开俄国,赴美国宣传俄国革命,并为党筹划经费。在美国写了揭露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论《我的访问记》和特写《在美国》。
在斯托雷平反动时期,他同各种反动的,颓废的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又接受了波格丹诺夫等人的造神论思想,并参与了组织“前进派”集团的派别活动。列宁对他的错误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逐渐认识错误,脱离了“前进派”集团。在俄国革命重新走向高涨的年代,他的文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与布尔什维克的报刊联系在一起的。他积极支持《明星报》和《真理报》工作。应列宁之邀请,主持《启蒙》杂志的文学栏。热情参加《真理报》培养青年作家。1915年,他创办《纪事》杂志,揭露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的掠夺性质。1921年,担任大型文学杂志《红色处女地》头三期的主编。后因肺病复发,出国疗养。1928年回国后继续指导编辑报刊工作。他先后指导、编辑过的报刊有13种之多,并培养了大批青年作家和通讯员。他逝世前最后一封信是写给《真理报》编辑部的。他逝世后,经整理发现,他亲手为《集体农庄庄员》杂志编的稿件,可供连续登刊6期,足够半年之用。他自称是一个“老报人”,“要终生为报纸而工作。”卢那察尔斯基称他为“永久的工人通讯员”。1936年6月18日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高尔基与世长辞。

☚ 涅瓦明星报   高加索工人小报 ☛
000076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