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勒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勒温 【生卒】:1890—1947 【介绍】: 德国心理学家。 德籍犹太人,1890年生于波森省的摩克尔诺。曾在弗莱堡、慕尼黑及柏林等大学学习。 1914年在柏林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除学习心理学外,还学习数学和物理学。服五年兵役后,又回柏林大学与苛勒等一起工作,成为格式塔团体中一个多产而有创造性的成员。他在柏林大学完成了许多关于联想和动机的重要研究,并开始创建他的场论。他于1922年任柏林大学讲师,1927年升任教授。1932年赴美国讲学,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半年。 1933年希特勒排犹,他便离开德国,第二次来到美国,并且定居于美国。在康乃尔大学任教二年。 1935年他又到依阿华大学,指导了一系列关于儿童的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由于在社会心理学中努力研究的优良成果,1944年勒温受聘到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和领导集体动力学的新研究中心。 虽然他到这里不久便去世(1947),但他的研究规划却仍然很有影响。甚至在密西根大学的新场所也能得到创造性地进行。 勒温的主要著作有:《人格的动力理论》(1935)、《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以及《解决社会冲突》(1948)等书。 在心理学上,勒温起初研究联想,觉得联想的理论有缺点,因为联想只是联系的机构,并非是推动的力量。 以后他便研究动机。 勒温想用数学研究心理学。 他用了拓扑学和向量分析的一些概念来研究行为的“动力的场”的性质。这样就构成了他的心理学的场论。 他认为,人就是一个场。行为只由现在的场所决定,不随过去或将来而变。人又在一个场内行为,这个场是包有这个人和他的心理环境的生活空间。他把心理环境分为三类事实,即准物理的事实,准社会的事实和准概念的事实。 勒温早期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著重研究需求和阻碍的性质,以及儿童心理环境的改变与他的需求和阻碍发生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动力的变化。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毫无疑问已接触到对生活具有实际意义的社会因素。 这就必然地进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1940年以后,他组织了一群年轻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实验儿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工作。 所以,于1945年他才被邀请到麻省理工学院主持集体动力学研究所的工作。他主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应面向社会实际问题,并解决这些社会实际问题。 他把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他和他的追随者对社会风气的改革、领袖的培养以及由于种族的、宗教的或其它社会隔阂所引起的紧张问题,都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而他们的中心则著重于研究在工业生产方面的人事关系以及如何培养领袖的问题。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勒温更明确地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目的在于有计划地改造社会。所以在他去世的前一年,还要另外成立一个应用行为科学研究所,以便完成他的工作规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